李景是一位纯粹的国家主义者,在他心中,中国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国家,无论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困境,最终都能挺过去,并且战胜对手。
同时李景又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认为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也是最英勇的民族。
五胡乱华的时候,汉人被胡人杀的只剩下几百万人口,但是最终汉人还是把胡人从中原大地赶了出去。
蒙古铁骑在征伐世界的时候曾两度撤兵,第一次是蒙古大汗窝阔台去世,如果不是窝阔台去世,拔都(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次子)率领的蒙古大军定然会扫平整个欧洲。
第二次是蒙哥大汗去世的时候,由于蒙哥在攻打重庆的时候阵亡,蒙古人忙于争夺汗位无暇西顾,而当蒙古汗位定下来,蒙古人已经元气大伤,无力再对欧洲发动攻势。
正因为汉人在重庆击毙了蒙古大汗,才令蒙古人停止了征伐的脚步,可以说是汉人拯救了欧洲,甚至是世界。
后来虽然蒙古人占领了中原,但汉人仅用了九十年便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而蒙古人在东欧的统治时间却长达两个多世纪。至于俄罗斯则被蒙古人统治了近四百年,直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俄罗斯人才将蒙古人在俄罗斯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西伯利亚汗国征服。
(注:其实蒙古人在欧洲和俄罗斯建立的政权之所以被推翻,主要是因为蒙古人自己内斗造成的恶果。
成吉思汗的继任者窝阔台死后,蒙古诸王公开始推举新的大汗,本来最合适的人选是拔都,蒙古人发动的远征欧洲之战也称长子西征,便是由拔都统帅,拔都无论是军功,还是声望,还是能力,在蒙古诸王均无人可及。拔都建立的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统治着东欧和俄罗斯还有中亚地区,是蒙古四大汗国面积最大的。不过拔都考虑到父亲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主动放弃了汗位。
拔都放弃了汗位,但是他支持托雷的儿子蒙哥接任大汗,在拔都的支持下,蒙哥顺利继承了汗位,自此蒙古汗位由窝阔台系转到了托雷系。
但是等蒙哥死后,蒙古人便分成了两派,拔都系支持忽必烈继位(此时拔都已死),察合台系支持窝阔台的后人继位。随即成吉思汗的子孙为了争夺汗位大打出手,最终,得到拔都系支持的忽必烈胜出继任大汗。
但是经过连年大战,蒙古人的元气大伤。
而随后不久,拔都的后人,接掌金帐汗国的大汗去世,拔都和他的兄弟的后人为了争夺金帐汗国的汗位再次大打出手。近百年中,不知发动了多少次战争,最终令金帐汗国这个庞大的帝国四分五裂,给他国以可乘之机。
不过金帐汗国和蒙古人此后陆续建立的汗国虽然被推翻,但依然还有很多政权保留了下来,只是成为了别国的附属国。比如说克里米亚汗国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直到清朝中期(1777年)才被沙俄征服。
至于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汗国和哈萨克汗国也都是术赤的后人建立的国家,并一直传承到现代,乌兹别克其实是术赤后人的名字。)
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民族,拥有无可匹敌的军力,但是只统治了汉人九十年便被推翻,可以想见,汉人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民族。
当然,李景认为蒙古人也是中国人,他也为蒙古人的赫赫战功而自豪,同时他还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着收复失地的旗号收复蒙古人丢失的地盘。
不过蒙古人占领的地盘实在是太广袤了,东欧地区和中亚地区,李景现在实在是无力染指。
不是明军打不了这么远,而是因为李景的执政理念跟蒙古人不同,蒙古人要的只是这些地方政权投降臣服,而李景却不容许这些地方有政权或者说不允许外族人自治。
那只能从国内调人管理这些地方,甚至还需要往这些地区移民,可是大明现在根本没那么多官员可调,也不可能往这么远的地方移民。
实际上大明连俄罗斯的地盘可能都吃不下,李景认为北征军能把俄罗斯占领的地盘收回来一部分就不错了。
当然,李景肯定不会这样制定战略目标,这样制定目标会限制北征军的发挥。
因此李景并没有规定北征军打到哪里就算完成任务,这一点跟洪承畴和卢象升这两路人马完全不同。
这两路人马李景给他们制定的目标是有严格规定的,李景要求卢象升部打到喜马拉雅山脉便不许再往西推进,洪承畴部打到阿尔泰山脉和天山脚下便不得再往前推进。
李景之所以给两人确定位置,是怕洪卢二人脑子发热,继续往西推进,这里多是数千米以上的高山,山脉交错之间,地形险恶,从这里西进,那不害士兵们么?
所以,李景严令洪卢二人,达成战略目标以后便停止进攻,转为在占领区建立政权,巩固大明的统治。
而对北征军,李景却没有这个限制,不但没有限制,反而要求他们一直打下去,一直打到后勤接济不上,无力再战为止。
这道命令虽然婉转,细品起来其实跟屠杀令殊无二致,因为北征军一共才十五万人,十五万人要攻占这么大的地方,那只有像蒙古人当年远征欧洲一样对敌国进行大肆杀戮,不然的话随着战线拉开,明军后勤的安全便无法保障。
对于屠杀俄罗斯人李景并没有多少心理负担,在后世,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就是这个国家,并且还逼着中国将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而且这个民族还是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多次答应把侵占的领土归还中国,可就是不还。
在后世的时候,李景是没能力去报复他们,前些年,李景是没有精力报复他们,现在李景终于腾出手来,不狠狠地收拾收拾他们,那真枉为来大明一场了。
崇祯十六年七月,北征军誓师出征。
此次出征,北征军共分三路:东路由陈大虎和祖大寿统领,从辽东向北发起进攻。西路由刘二愣和吴三桂统领,从归化出发,向北发起进攻。中路由曹文诏和李定国统领,从中路向北发起进攻。
从人数看,北征军总共出动了十五万人,几路人马当中,北征军的兵力并不是最多的,但是北征军的后勤压力无疑是最大的。
因为北征军攻击的方向是俄罗斯,而越往俄罗斯的方向,冬天越是寒冷,如果不备好过冬的棉衣,这些士兵恐怕根本挨不过去。
十五万大军,至少要准备十五万套棉衣,十五万顶帽子和十五万双棉鞋。同时还要准备数千顶帐篷,以及其他取暖物资,诸如火盆,木炭之类的等等。
另外,由于明军的火器从没在这么冷的地方使用过,为了避免枪支因天冷拉不开栓,或者是枪支变形,武器也要保暖,就是说还要制作十余万件枪衣和上千件炮衣。
可以说仅取暖一项,对后勤保障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若是再加上粮食,弹药等,可以想见后勤的压力会有多大。
为了保障前线作战,李景动员了十五万人的后勤部队,很显然,十五万后勤部队除了武器弹药不需要那么多,其余的消耗跟主战部队都是一样的。
三十万人这么消耗,在明朝时期,换做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承受不起,要是换一个人当政,恐怕也不敢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李景敢,而且李景出动的远不止三十万人,实际上六路人马,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总人数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以上。
按照大明现有的财政来看,这场战争结束以后,大明可能就要破产了。
李景当然不可能这么糊涂,李景可不是光知道打仗不知道过日子,实际上李景治国的能力比军事能力更强。
根据李景的计算,这场战争打完大明非但不会破产,反而会促进大明的经济高速发展。
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战争会促进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尤其当人类开始使用蒸汽机以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另外,纵观近代历史,我们会发现重大的科技进步几乎都是在战争时期发生的,而且每个国家的最高科技最初都是应用于军事领域。
大明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大明已经发明了蒸汽机,并且开始利用蒸汽机技术。
现在大明的军工厂使用的设备便是由蒸汽机来带动,纺织机也是由蒸汽机来带动。这两样恰好一个是重工业,一个是轻工业。
可以想见,当军工厂日夜不停地制造枪炮,纺织厂日夜不停的织布,工人必定会发现现有的设备的不足之处,然后会予以改进,这时技术便会革新。
技术革新以后,生产效率便会加快。这时,原本对蒸汽机和纺织机不认可的人,看到这些机器这么效率,他们便会慢慢接受这些机器,甚至还能带动别的行业使用这些机器。当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应用这些机器的时候,那么大明便算是真正进入了工业时代。现在的大明只有一亿多人口,人口对物资需求的压力远没有后世那么大,等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供给很快便会大于需求,而战争恰好能消耗掉多生产出来的物资。因此,虽然战争会消耗国家的财富,但是工业发展以后,完全可以弥补这些损失。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