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皇帝成心恶心赵公廉,在逐步削赵公廉的权力作用,准备条件成熟的合适时机让公廉彻底失去作用好随心处置。
但,他从众多官员中迅速提拔出一系列多数是人品比较清正干实事的有为人手,做对了事,显示了一把明君风范。
这说明,他这个皇帝并不真就那么糊涂认不清官员好赖。
以前只重用一帮子奸臣,不愿提拔清正些的干臣掌实权,不过是国家太平无事没有忧患,他就任性选择口甜舌滑、善长写花样文章善于歌功颂德拍得他马屁舒服、他看着顺眼的所谓才华横溢人才当实权大佬,更舒服地享受皇帝滋味。
国难了,宝座危急了,他才不得不收敛任性妄为,把会做事“不会做人”的官员提上来紧急补救江山。
就连用以油滑无耻为保富贵宗旨的石肤为兵部尚书也算是用对了人。
因为,此前的兵部尚书蒋之奇是位年老的文官,资历够了,级别够高,人脉够广,却连纸上谈兵的赵括也比不上。
赵括最起码是真通晓军事,只是缺乏实践磨炼来逐步积累升华,没真正掌握军事实战精髓,凭想当然带兵打仗。
这位老官却根本是外行,只知兵事名词皮毛,只能嘴上空洞说说军事糊弄外行,这么一个人,年老无力也无心做事。
石肤尽管也不是什么军事人才,就是个靠出身混富贵的厚脸皮京城官僚,但到底是武官,久浸兵事,又有开国勋贵祖宗石守信总结遗留的宝贵实战军事技能常识传承,总是算个内行的,又正当壮年,管理兵部怎么也比前任靠谱多了。
赵佶重用石肤并提拔了能干肯干的兵部侍郎辅佐,目的是想迅速解决此次海盗侵犯造成的一系列军事上的大问题。
沿海近海遭难的数十州府的兵力空缺、全国军队暗藏的通海盗隐患等等问题都是耽误不得的要害大事,都需要兵部赶紧弄好,重用石家子弟管兵部也是以此间接奖励石符练保卫沧州城“打退辽寇海寇两股贼寇”的耀眼战功。
赵佶本就变态,在此灾中心怀怒气,又憋了好久,更愤恨难平。
他舍不得拿大败的高俅出气,又不能直接整治头角露出峥嵘触怒他但打了胜仗并且眼下还缺不得的赵公廉,在管武事的官员方面要出气,就罚负有重大责任的枢密使降级留用并罚职俸爵俸等所有能享受的国家待遇一年。
没直接罢免换人,是想等等缓缓,到时把“知兵、能打、会管理军事又贴心”的郑居中调回来就任。
至于罢了职位的原兵部尚书和侍郎,这二位更倒霉了。
被赵佶编了新职位“校军巡察使”,分任正副手,职责是负责清理全国军队中私通海盗的将士。
这活就难为人了。
天才能知道全国那么多军队中到底哪个是私通海盗的哪个不是,怎么能真正查清并清理干净?
就算有识心术也办不到啊。
人心是变的。
看一眼,识别出这将士不是心中想投靠海盗的,可下一秒,那将士的心思就可能变了,变成铁了心追随海盗。
赵佶不管这个。
你们给我查清楚清理干净。若搞不好,以后再出现将士通海盗的恶劣大事件,那就是你们的责任,要重罚。
再敢玩忽职守糊弄朕渎职失职,砍头示众也未必不可能。
这还不是原兵部尚书和侍郎最害怕的。
毕竟这是皇帝在火头上的情绪化命令。过段时间,皇帝火气消了,职责就极可能不会真那么严重。不会真砍了头。
更倒霉的是,他们得下到地方具体去做,不能在京城对地方遥控下命令听听报告做做指示继续当悠然官大爷。
可全国数百州府都要去巡查清理好,事情还十万火急,一点气也不能歇。皇帝还特意下旨让地方及时上报二人的行程和作派,敢勾结二人谎报实情的地方官,严惩不怠,并派人暗中专门盯着,防止二人下去躲到地方往当地官府安排的豪宅一住怠工应付差使糊弄中央继续美酒佳肴美女的舒舒服服当大爷。这样一来,只马不停蹄全国奔走,那遥远艰难的路就能折腾得要了人命。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架不住如此费心费力的去全国煎熬,何况原兵部侍郎是五十多的老头,尚书更是老朽不堪的。
这两官僚平时耍权捞钱酒色财气,早被富贵浮华美色淘空了身子骨,哪经得起折腾,知道真接旨干了怕是命就没了,跪皇帝面前哭着表赤诚的忠君之心,表当官这么多年没功也有苦劳,装可怜搏同情,想让皇帝放他们一马。
赵佶心里火没处发,一看二人这样,这火腾得更大了。
怎么着?
平时工作不尽心,辜负圣恩而不知愧疚,无动于衷,闹出大灾失职犯大罪了,这时候想耍赖就能轻易脱罪?
可恶!可恨!
想以辞官回家养老来躲避惩罚继续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
没门。
不准。
天下多少人想当官却当不上。你们想不当官,也没那么容易。
朕的官不是想不干了就能甩手离开的。
你们两个该死的老货以为自己是年轻能干、朕也不得不适当退让一些的赵公廉啊?
一想起不得不对区区臣子赵公廉的辞职威胁妥协,赵佶憋得慌,这火越发烧得猛烈,心中杀机沸腾,眼神象要吃人。
敢辞官不干?
那就立马去死。你们全家也得倒霉。
不想立即死,那就老实去奔波劳碌。累死在公务上才是你们平日里总糊弄朕所表白的忠心。
蒋之奇和手下的原兵部侍郎只能奔波在全国拼老命。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