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之变骤然发生。
民壮们太多人呆了。
有反应快的骨干分子大叫一声:”快,快抢收麦子,别淋湿了。“
随着他大叫,其他积极分子也回了神纷纷大叫着跟着带头奔出席棚树荫,在啪啪砸得人疼的大雨点中抢起工具,推得推,扫得扫,拼命把麦子堆起来。有汉子举起雨布围着一个个麦堆一圈为麦堆挡雨。其他汉子在雨布下直接往麻袋里猛装,装满了扎好口就搬到板车上盖上雨布,急拉向东河边赵岳家早前特意挖深河道并建的小码头上,往已等在那的河船上搬......这一切是赵岳事先特意命令并耐着性子反复叮嘱过的,还被民壮们当成重点笑料好生嘲弄抱怨过。
留下的近三千沧北汉子中不少是会打渔操船的,是赵岳特意挑选出来留下用的。
这些汉子冲进东河,淌着并不深的河水,按预先安排的那样两两一对把码头上下搁浅在河中的数百条小河船硬拉拽向码头或水深处去抢装载麦子。东河西潜东深,靠近赵庄这边的水流绝大多数地方太浅,平均不过是没膝,特意挖的码头处及相关勾通去东边深水区的河道也没有多深,能运货通行的河船也不能大了,每只船的装载量也大不了,无非装个三两麻袋粮食,再加上船头船尾两个驾船的船夫,运载力太有限,好在船多,沧州沧北的船如今几乎都在这,民壮水手也足够多,整体上转移得还是很快的。
一通气似乎都顾不上喘的忙活,麦子全部装船走了,同时走的是顶船夫用要操船随粮食走的上千汉子。
留在赵庄这的汉子只剩下一千多点人。赵岳却不让这些人进庄躲雨并松快歇息起来,要他们蓑衣大短裤的立即开11路向北穿荒野山区赶向赵岳家的海边码头去等船尽可能今日就运走。
结果自然又是赢得了民壮们心里抱怨甚至小声出声的骂声。
催人转世投胎一样赶这么急干吗?
不知道我们很累吗?
不就是天晴雨吗?
不就是来了一阵阴云急雨吗?
又不是没见过,夏收时节,这种意外天气变化很正常啊。这么久没下雨了,也该下点了......大惊小怪的。真正是听风是雨兴师动众了这是。赵老二年少不懂农事不懂气节变化也就罢了,不懂人情事故,不体恤人,这就不对了。
可惜,赵岳根本不理他们的心情,对抱怨无动于衷。
他两世为人,很清楚:民众生活在社会底层,局于社会环境、见识和知识,甚至觉悟低,目光往往短浅,对一些事甚至分不清好赖,必要时候就得强项令强迫民众服从行动听指挥,不能顾忌群众情绪或人权舆论什么的而妥协,关键时不可让步一点,否则就会得寸进尺,出现闹事反抗都不稀奇,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是害了民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痛。
当然,体制内的素质觉悟也未必有多高,对分配的任务总得算计有什么好处,权大的得开会激烈讨论争执几番......需吃苦遭罪却可得功的任务,主动愿意的都何其少......何况是总被优先牺牲和无视掉而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对领导信赖的百姓。
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不是素质不高觉悟低缺乏热血奉献的人,说到底是不公。
奉献总是吃亏白奉献,为不奉献的做嫁衣......
宋王朝的这种恶劣官场现象更是突出。你能吃苦遭罪,是任劳任怨的好官,就去贫困艰苦州县和边关任职,吃不得苦,受点委屈就心生怨恨不肯好好干的在朝中或内地安全地方悠然当老爷,而且往往升迁得快.......
赵岳在新帝国力求建立完善公平体制,在这,在此刻却没空多深究。
他厉声喝令赶紧冒雨全力转移,想歇息也得在码头城堡那歇,谁若是不肯听当当,硬要耍赖不肯走的就死在这吧,不要想以后和家人团聚了。沧赵非无情,可洪水天灾真无情.......
留守赵庄的五百将士一齐出动喝令民壮赶紧服从命令走,并且专门分出二百将士冒雨负责押送,实际是防范民壮们在穿山野原始林子时出意外。
万一这些辛劳有功的民壮在去帝国过幸福日子的最后关头却在路上被山里的野兽伺机叼走一两个打了牙祭就不好了。
民壮们嘟嘟囔囔极不情愿却无奈地上路。
走了四五里后,连续不断的吓人雷声消失了,能打得人疼的大雨点也变成了牛毛细雨,虽是细雨却下得极密极快,五六步外就认不得人了,风不大,但卷着雨水一个劲往脸上扑,淋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民壮们即使都穿着厚实又长大到膝盖的蓑衣,包得严实,但架不住雨水从脸上脖子处往里流,胸前很快就湿透了。倒不用受裤子湿透的麻烦,都穿着大裤衩子,雨和地上溅起的水湿不到上面,只是越来越冰凉的雨水直接淋到小腿上,原本热得难受的民壮们渐渐感觉到寒冷。好在都是挑出来的壮汉,这点寒冷不是问题,但他们的感受就更有些激愤不平了......
该死的赵老二太不通人情了......俺们遭这罪全是他瞎搞的.......
老太君也是,怎么就不一如既往地体谅穷苦汉?怎么就任由她孙子胡闹瞎折腾人呢......
抱怨什么,想什么都没用,只能咬牙尽量快走,走热了,如此才能驱赶越来越感觉难受的寒冷,也能早点到码头......其实他们也急着早点去他们以为的沧北老家和先撤去的家人团员.......
好不容易赶到了码头,这时候没阴雨遮天,天也已经真黑了。
码头挂着一些灯在照明。
粮食和架船的人已经顺河先到一步装船走没影了。运粮河船都拖到了码头或河沿岸高地处倒扣着。海上漆黑一片,而且起风了,海浪哗哗地拍打着码头发出渗人的声音,但仍有几艘大渔船亮着引航灯顶着浪而来,缓缓靠向码头这边。负责拖船靠码头的正是准备随时转移赵岳祖母走的那条机械动力船。
精疲力竭赶来的民壮立即安排上船,但装来装去装不下全部,就有骨干积极分子主动愿意留下来等以后再走。还有一些胆小不敢在风浪天到海上的汉子也自愿退出....其实根本没事。
海上稍深处就没什么风,沧州刮起风下雨了,离岸稍远处的海上却仍是晴天一片。海上船队是老出海打渔的,都很懂渤海湾海情,否则也不会冒险来接人也把接的人陷入凶险中......但专门用于运粮食的小海船也停了,不来了,一是要运的人和粮食少了,不需要了,二也是以防万一。小船抗风浪的能力太差,稍风浪大点就可能翻船,会损失了辛苦抢收的粮食,也会影响甚至牵累到大船安全......赵岳此前就下了禁令。
那艘动力船最后也载着人走了,亮电灯领航引着风帆海船消失在漆黑的大海上。如此还剩下二百来人运不完,都住到了码头城堡里。
码头原本有卫兵兼干活的人员百十人,也逐步撤走了,现在只剩下几个赵庄老厨子兼留守管理人员。空出的房间稍挤挤也能住得下这些民壮,何况还有宽敞结实却空荡荡的仓库也可暂停,根本不用愁安置这点民壮。
这些民壮换了赵岳事先有准备在这的一些衣服,在屋里干爽暖和了,个个疲惫不堪的,也顾不得唏嘘感慨或抱怨什么,草草吃了晚饭就匆匆上炕睡了,转眼就睡死过去,夏收至今连日积累的紧张和疲劳,他们没了心事,原本极可能一觉得睡到第二天晚上甚至第三天,但凌晨睡得正香甜时就被一声似乎要撕天裂地的突兀雷鸣给全震醒了。
点了灯一瞧这的挂钟,才凌晨六点不到,但正常的话,这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但此刻外面还漆黑一片。只听到风声刮着雨点密集地敲打门窗的声音。有汉子懒洋洋下地去开门往外瞅瞅,却被风吹得门猛一天,兜头浇了他一头一身雨水,淋得他仓皇缩了回去关上门.......“哎俺的娘唉,好大的风雨.......这特么也太邪乎了。赵老二莫非是神仙或是龙王爷爷.......”
天终于亮了,能看清外面了。再开门一瞅:昨日的牛毛细雨不知在夜里什么时候变成了细绳雨,看着不大,但却下得格外密集格外急,三两步外就几乎看不到人。风小了,渐渐听不到了,没了,天地间只剩下从天直直而下的哗哗雨线。
汉子们都知道这种雨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下起来往往就没歇不停没个完,连下几天几夜是常事。一下起来,最有经验的老农也谁也不知道它到底会下几天、啥时候是个完。
到了这会儿,汉子们也不抱怨咒骂赵老二的蛮横不通人情味了,大眼瞪小眼,只剩下一片咋舌声。
有汉子不禁道:“二公子让那些贼秃驴大热晴天的却带着蓑衣雨布走,真是英明啊!”
有人开头,接着就是一片是啊是啊的赞叹声,否则秃驴们就要顶着连绵大雨走数日进入沧北,得遭老罪了。
正冒雨奋力向沧北赶的僧人们有亲身感受,感触就更强烈了。
沧州及相邻地区曾经密集了五六百万甚至更多人口在此沾沧赵家族的光从事务工、经商.......一度住满了人,除了严禁砍伐毁坏的森林和田地以外,到处都是外来者草草盖的泥胚房子,更有大量的客栈、商铺.......光是赵庄在荒野地盖的大型工厂城堡就有几十座,连盐山上的空地都建了不少草房子住了很多人家......那时候,辽国人眼红得发赤,特别想来抢,来了却一次次受挫,财没发了,便宜没沾着,反而总得丢下许多人命,赔掉许多马匹武器........自然不是沧州官府可靠能护住百姓,而是民团太强大太齐心能战了,又到处是结实的村堡庄堡可抵御侵略,辽寇一来,人和牲畜都撤城里或村堡里去了,攻不下,外面啥也没有,散乱在外的民房什么的不少还是赵岳家的城墙那种简易造的从地基到房顶全水泥石头的房舍,这种杂乱石头和水泥拼盖的房子抗震能力很差,横向抗打击能力不强,但那只是对天地之威抵抗力不行,人想锤子刀斧火.......来毁灭就难了。
辽寇也不傻,他们是来抢劫发财的,不是来出苦力遭罪能慢慢磨蹭的,靠的是快马旋风般快速劫掠,否则就会陷入铺天盖地民团乡勇凶猛可怕围攻立功夺马反发财以及各地宋军来援的围堵中,辽寇也就不会发泄怒火和石头房子较劲就得弄塌了它,只能放火烧烧简易草房子,但这也不是能轻松随便干的,很容易中埋伏被围杀。因为辽寇人少......
辽国欺负宋国懦弱不敢翻脸,但也不敢真出动十万几十万兵力人力正经专门来抢来祸害沧州等地,那等于和宋王朝撕毁盟约正式宣战。宋朝廷和皇帝日益重视沧州的巨大赋税贡献和潜力,也不允许辽国象在别处边关地区那样任性肆意乱来。宋国越来越富得流油,真翻脸没什么妥协好讲了,还真不怕和辽国对抗打消耗战,拼什么吧,你说,你随便选。宋国有的是人和钱粮武器。而辽国正被女真逼得狼狈......它真不敢和宋国真翻脸玩强硬的,就是一边习惯地南下打草谷抢些东西和苦力,一边威胁恐吓着享受宋国买和平,那么红眼来抢沧州的辽军辽民它能有多少人?
就是十万军队来沧州,一分散开抢,也根本不够打的。
如今这些建筑几乎都空了,往沧北回返的三万多僧人在路上得便,真不愁没食宿和躲雨的地方,但若是没带他们此前嘲笑的蓑衣,路却得继续赶,那就罪有的受了。
沧北骑兵要带他们早早回去抢夏收,可不会纵容他们路上躲雨不前。
但下雨天,僧人得分散到各处食宿躲雨,不多的沧北骑兵就监视不过来了,实际也不是看着僧人不让逃走,是看着督促着僧人在赵庄奋力完成夏收。
谁想趁机逃走,负责看押的沧北军嘴上不说,却不会真追杀阻止。
想倒霉就逃吧。
内地正缺苦力种地开矿呐,逃去了正好让内地穷疯了正愁没人可供扒皮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地痞恶棍开心了。
谁若是信了朝廷为蛊惑僧犯暴动离开沧北而散布的不禁僧人重回寺庙当神仙享福的话,谁就是二百五,脑子进水了。如今的大宋社会哪有能力再惯着僧人和逃避劳作劳役为僧的人不劳而获。国教道士都没好日子过了呢.......
僧人果然是洞察世事善混世的特殊群体,真知道哪温温哪冷。那些所谓的高僧和享受惯了的原寺庙领导们再是不肯忍受卑贱劳作辛苦、自给自食,也没一个逃离沧北的,别说自愿了,赶都赶不走。
其它僧犯也没一个傻子,没一个逃走的。
在沧北也只是辛苦卑贱些,而逃到别处,那下场就是不肯死解脱就得下地狱一样挨打挨饿活活累死,不算是人........
这三万多僧人也不嘲笑赵岳了。
他们是离神仙最近的群体,却最不信有神佛的也是他们。他们太清楚寺庙哄骗愚弄世人的那些神迹把戏了。但现在,他们却惊叹沧赵老二的神奇了......看这雨势架式,沧州真可能暴发大洪水。还有赵老二居然能准确判断他们上路不久就会遇到大雨,能预知他们若是没有蓑衣就不可能回到沧北,只怕得淋阻在荒无人烟的路上绝望地饿死。
沧赵真有大气运罩身,得上天偏心护佑,老天要下个雨降个灾也会让沧赵预知到做好防备。
赵老二莫非是神灵转世......
这种猜测到了乾宁军防区就更坚定了,因为他们惊讶地发现,从这到沧北居然风和日丽没有下雨,夏收顺利.......
和尚们疑神疑鬼的,都感觉自己努力表现是做对了,就更不会趁着雨天沧北骑兵看不过来而逃走了。
事实上他们又赌对了。
到了沧北,他们集中在海边夏收,比其他僧犯吃得最好,军队也不再催促玩命干,还体谅的让他们到达后休息了一天。夏收后就被悄悄全部运走了,分去半岛南亚等地负责培育檀木等珍贵树种或从美洲欧洲......来的优良板材树苗,在相关科学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了吃公饭的专业育苗员,活并不多累,就是与社会脱节,一边修身养性一边为人类做贡献。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