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寡聚核苷酸的DNA合成仪几天内就从天津港送了过来。
杨锐也是确定了这些基础设备到货,才开始正式进行PCR的项目。
与幸福的穆里斯不一样,杨锐第一不是白人,第二不是美国人,第三不属于发达国家的知名研究机构成员,第四没有欧美知名学院的教育背景,第五没有大公司或机构背景,第六年纪过轻。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锐要拿诺贝尔奖,首先就要有成果过硬。
PCR的成果自然是非常强的,但对诺贝尔奖来说,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其次,杨锐还得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科研上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并不是对成果进行多方验证。多方验证,自然有其他学者去给你做这些事,重复试验所以能发表论文,就是因为重复实验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科研上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是要阶段性的发表论文。
历史上,穆里斯和他的公司,就PCR一共发表了大约三篇论文,他们是美国大公司,一个大的阶段发表一篇论文,就能证明自己的工作了。
对于杨锐来说,可就没有这么好办了。
他好歹还算是有一篇CELL级的论文,这在中国很难得,但在国际上,这也就是敲门砖的基础,效果也就是比一个没来历的PHD(博士)好一点。
在此基础上,杨锐准备以两位数为目标,发表论文。
他的参考对象,就是中国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组。这支研究组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在多家顶级期刊发表了超过20篇论文,以非常清晰的研究链证明了成果归属,同时也循序渐进的催热了这个课题。
60年代的中国科研组,虽然是国家级的,但要证明自己,面临的问题也实在不少。杨锐如今有北大给自己的身份背书,又有CELL级的论文,难度系数,大约与当年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组相差仿佛。
不过,要形成清晰的科研链,倒不一定是什么都要写出来,也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发表论文。
比如耐热聚合酶,杨锐就准备放在最后才发表。
原因很简单,有耐热聚合酶,能够大幅度的缩减实验时间。
PCR本质上就是一个DNA倍增技术。
它能够快速的将DNA翻倍再翻倍再翻倍……理论上,想翻倍多少次,就能翻倍多少次。
这就好像那个著名的旗手与国王的故事。
在象棋的第一格放2粒麦子,第二个放4粒麦子,第三格放8粒,第四格放16粒,如此倍增下去,第三十格有多少粒?
——第三十格将会有十亿零七千三百七十四万一千八百二十四粒麦子。
PCR也因为这种超级倍增术,而在无数的领域大显身手。
比如犯罪现场的DNA残留,在PCR时代以前,试剂残留太少是无法检测的,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拥有了PCR的警局,就可以无视残留数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完整的DNA残留,就可以倍增到可以检测的状态。
之所以说,九十年代才有警局拥有PCR,就是因为耐热聚合酶的原因。
PCR的原料是聚合酶,普通聚合酶也可以用,但每翻倍一次,不耐热的聚合酶就会在九十多度的水浴锅里失活,第二次翻倍的时候,还得再添加一次聚合酶。
聚合酶不便宜不说,这个过程还需要专业人士来做,复杂且容易出错。
而在研究过程中,连续添加三十次的聚合酶,同样不是容易的事。
当然,开发耐热聚合酶同样不容易。
所以,历史上的穆里斯等人,首先致力于解决翻倍问题,并没有优先考虑耐热聚合酶的问题。
毕竟,只有翻倍问题解决了,证明这种方法可行,才有简化方法的必要。
否则,光是有耐热聚合酶,没有使用它的技术,一样没什么卵用。
然而,杨锐与穆里斯等人不同。
他是已经确定无疑的知道,PCR是一项好技术。
所以,他是首先将能够提升效率的研究做出来,等到要阶段性释放论文的时候,别人就算是受到了启发,也一样赶不上他的速度。
事实上,杨锐还有点希望有人能追在自己的屁股后面。
如果是一名中国人,单纯的做出了一项聪明、简单、影响世界的成果,他得到的评价,估计有一半是“****运”。
但如果一名中国人,在你追我赶的科研竞争中,以聪明、简单的方式,做出了影响世界的成果,他得到的评价就一定大不一样了。
当然,这样做,是一定有风险的。但杨锐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阶段性的发表论文。
理由很简单,单纯的PCR论文,并不一定会将杨锐送上诺贝尔奖的神坛。
而若是没有诺贝尔奖,PCR项目的价值就大大缩减了,它虽然仍可能价值30亿美元,可对杨锐来说,诺贝尔奖的价值又何止30亿美元。
本着这种思路,DNA合成仪送到的第四天,杨锐就开始草拟第一篇论文——《DNA合成仪的改进思路》。
仍然属于前序性论文,甚至只能说是前序的前序,但所谓的科研链,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链起来的。
黄茂等人倒是很高兴,他们刚刚在来自香港的多名律师撰写的厚厚的法律文件上签了字,差不多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华锐公司,只留下一个署名权。
80年代的中国人,也从来没有通过专利或者类似的手段赚到钱的,黄茂等人对此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反而是名声多一点。
名声自然是要一篇篇的论文堆出来。
杨锐根据后世常用的DNA合成仪,随便摘抄一些,就用在自己新买的DNA合成仪上。
新招募来的小牛张学通是工科出身的,配合杨锐花钱请来的两名机电系的老师,简简单单就将DNA合成仪的大部分改装给实现了。国内的环境就是这样,改装旧仪器,合成破仪器才是主流,不懂英文的科研人员很多,一点动手能力的少。
像杨锐此等土豪,也就是国内的院士级的实验室才能见到。
28万美元,可是快赶得上唐集中经营多年的实验室的资产了,也就是院士级的实验室才配得起。
不过,杨锐写在新论文里的思路,需要的不仅是动手能力,还得配合相当的材料和零件,国内找不到的东西,张学通就没办法了。
对此,杨锐倒是很有办法,寄送论文给期刊社的同时,另寄一份给DNA合成仪的生产公司“生物研究”。
张学通对此稍微有些不安,问:“这个生物研究公司,会不会把咱们的技术剽窃了去?”
“一般来说不会,他们也不知道咱们留了哪些证据,比如我刚才拍的照片,就属于咱们的证据,他们如果剽窃了,咱们不止可以告他们,还可以在圈子里骂他们……”杨锐说着笑了一笑,道:“做生物公司不容易的,咱们又是好心好意的帮他们做技术改进,这种程度的改造,他们也用不着剽窃。”
“咱们是做了国际活雷锋了。”张学通看着有点丑陋,但经过自己改装,功能更齐全的DNA合成仪,颇有些成就感。
杨锐微微颔首,却道:“咱们是好人没错,活雷锋未必。”
张学通的眉头皱起来像个加号似的,道:“咱们做的还不够好呀,活雷锋的国际标准也太严格了!”
去过美国的黄茂忍不住笑了出来,他与杨锐已是熟悉,遂道:“我猜杨锐的意思,不是要白送人家技术的。”
张学通不解:“技术是在人家的机器上改进的,不送又能怎么样,咱们自己改进了卖?”
“咱们哪里有时间卖。”黄茂看了一眼杨锐,见他并不言语,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乐道:“老美现在的技术公司,都很习惯这种技术改进的,尤其是第一代的仪器,你看它卖的这么贵,就是贵在研发成本上了,用户如果参与研发的话,都会得到一些报偿的。”
“有钱给?”张学通瞬间将黄茂的话给简化了。
黄茂点头,道:“如果改进很重要,人家就会和咱们商量着购买技术,或者技术授权,这种麻烦,像咱们这样的改进,我估计是给上册子。”
“册子?”
“配件册子,就像是咱们拿到的册子一样。”黄茂说着取了机器跟前的说明书,从里面翻出一本黑白印刷的册子出来,道:“你看,这里面都是配件,谓之选配,你要买,就给钱,他们就做了给你,价格都不便宜,动辄几百上千美元的,咱们的改进,我估计也会上配件册子吧。”
张学通似懂非懂的点头,又道:“可咱们还有些技术没有实现,光给一个改进思路行吗?”
“咱们的思路完备,那就可以。”黄茂笃定的道:“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好几个教授都喜欢做这种事,稍微修改一下,技术公司那边就给不少钱,一台新仪器买到手,用个一半年的,改的顺溜了不说,还能省一多半钱,指不定还有赚的。”
“那技术公司不是亏了?”
杨锐忍不住笑了:“哥伦比亚大学是常青藤大学啊,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一般的技术公司根本请不动,人家能看得上他的仪器,帮他改进,他要是还不肯给钱,业内的名声都要烂掉,再说了,他们也不靠第一批设备赚钱,真正能大量销售,回本赚钱的,应该是第二型甚至第三型的改进仪器。”
“原来如此,怪不得您急着要做DNA合成仪的改进。”张学通完全想偏了方向。
杨锐也无所谓,笑道:“能捞回来一点本也好,这片论文的第二作者的署名就给张学通了。你也继续努力,争取让寡聚核苷酸的合成稳定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稳定的寡聚核苷酸的供应,PCR也无从去做。
这也是80年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表现,现在的中国,就和21世纪的中东国家差不多,科技工业严重偏科,寡聚核苷酸这样的东西,买都买不到。从美国运过来也不现实,不说需求的量大,连绵不断的运输本身就容易让原料产生不可预料的变化。
现在的杨锐,倒是有点怀念读研时候的方便了,那时候,只要有钱,一个电话打过去,各种材料都有无数的生物公司抢着送,其中一家说不定就是本校老师开的……
……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