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传国玉玺(1 / 1)

李渊听李世民如此一说,方长舒了一口气道:“既然世民早有安排,那爹便放心了!还有半年时间便是我们和宇文明停战条约结束之时,届时极有可能再度展开大战。{}我们必须在此之前取得有利位置,方能一战定乾坤!”

李世民亦是点了点头,对此李唐内部也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李建成主张北上进攻李轨和梁师都,消除自己背后的隐患,然后东出黄河,分两路进攻河东,夺回李渊的起家之地太原。

而李世民则主张南下,进攻荆襄一带。他认为唐军可兵分两路:一路从武关出发,沿汉水进攻襄阳,另一路则从巴东出发,沿长江东下进攻江陵,趁萧铣与沈法兴交战之机,一举占领荆襄,灭亡萧铣。届时,唐军不管是继续东下进攻江东,席卷江南之地,还是北上进攻东都、河南,皆游刃有余。

这两种意见其实都有可取之处,争论到后来,却是变成了太子李建成一派和秦王李世民一派的党争。双方皆力陈自己意见的优越性,对方考虑的缺陷。而深层次的问题却是,李渊采纳谁的意见,则必然在兵力调配,物资装备供给上倾向于谁的军队。

虽然李渊已经立了李建成为太子,但因在进攻关中时,曾当着众将的面,对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说过,谁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立下最大的功劳,便将成为下一任皇帝。言外之意,他现在封的太子、秦王和齐王其实只是一个头衔,并非就定下了李建成为下一任皇帝。于是这便让三个儿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尤其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更是竞争激烈。双方都在拉拢朝臣和武将,力图扩大自己的影响。

此次前来洛阳,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也是争了很久。后来由于李世民尚未娶妻,这样去抒梦的招亲会竞争要有利一些,而且李渊走后,在长安监国的任务亦很不错,可以代为处理李唐的重要政事,这才让李建成同意放弃来洛阳。

李渊其实也不是不知道两个儿子之间的争斗,不过这却是他乐见其成的,他认为这样才能促使两个儿子发愤图强,建立功勋。

这时,孙思邈便已经将所有学子在纸条上写的诸候名字收集了起来,然后计算每位诸侯的支持人数。

片刻之后,他方微笑着公布道:“经过四百三十五位学子的推举,最后得到最多人认同的诸侯便是周王宇文明,他一共取得了两百二十七票!排在第二位的便是唐王李渊,共取得了一百三十六票,第三的是梁王萧铣,共取得了七十二票!所以,传国玉玺便将由周王宇文明执掌了!”

孙思邈的话音一落,现场的太学府学子们,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其他诸侯虽然十分不爽,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恨恨地瞪了宇文明一眼。

而李渊则是眼中露出一丝凶光,向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

李世民会意,随即便称要出恭,转身离去。

这时,一名侍女捧着一个托盘走到了孙思邈身旁。托盘上放着一个非常精致的彩色玉盒。

宇文明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走到论道殿正中央,从孙思邈手中接过了这个玉盒,他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玺印,方圆约有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在其边角处似乎缺了一块,不得不用黄金镶嵌。

他自然知道这镶金玉玺的来历。

“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年),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得报此仇。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缨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玉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秦子婴元年(前207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玉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玉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玉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玉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玉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玉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玉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玉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玉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玉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玉玺收入隋宫。而在隋灭时,传国玉玺便落入了他的父亲宇文化及手中,但在战败逃窜时,携带此玺的亲兵重伤失散,于是便将此玺交给了救治他的孙思邈。

如今,这传国玉玺算是正式落入他的手中了。

这时,各大诸侯皆上来祝贺,其中如李轨、沈法兴、李子通等人,祝贺之意较为真诚。毕竟他们也很清楚,就算此玉玺没有落入宇文明手中,也会落入李渊手中。不可能轮得到自己。而宇文明得此玉玺之后,声势和威望将大涨,在争霸天下的战争中,极有可能成为最终胜出者。早点和他打点好关系,将来也好在合适的时候投诚,当个富家翁,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

而李渊、梁师都、杜伏威等人,则是面色阴沉,望着宇文明手中的传国玉玺,恨不得将其抢过来。

孙思邈亦是小声提醒道:“周王,走出太学府后,我就不会再管这传国玉玺的去向,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了。但我看不少人都对这玉玺虎视眈眈。你可得千万小心!”

宇文明心中一凛,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道:“请药王放心,在下一定小心提防!”

随即,他便将传国玉玺重新放入了玉盒,再将其递给了红袖。

红袖则是小心翼翼地将这装有传国玉玺的玉盒用一个口袋裹好,然后栓在了腰间。

这次治国之策论道会也算正式结束,各位诸侯纷纷告辞离去,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作战事宜。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