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器和向纶约好第二天去矾楼正式签署契约,他这才返回了虹桥宝妍斋,一进门,一名管事便上前道:“赵太医来了,有急事找员外,已经等了多时。”
李大器略略一怔,他并不需要看病了,家人都不在京城,赵太医来做什么?难道他也想买自己杭州的土地?
李大器一路胡思乱想,快步来到客堂,只见太医赵济慈正坐在堂上喝茶,李大器拱手笑道:“不好意思,让赵太医久等了。”
赵济慈起身行一礼,“打扰李员外了!”
“哪里!太医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李大器又让丫鬟重新上了茶,李大器笑问道:“今天是哪阵香风把太医吹来了?”
赵济慈笑道:“有两件事要麻烦李员外,一件私事,一件公事,不如我先说私事。”
“太医请说!”
“是这样,我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私人物品想运去苏州,走陆路不便,听说李员外有船,能否借我一艘,运一趟就行了。”
李大器点点头,“我是有几艘船,但太医应该也知道,现在船只不能进京城,船暂时停在雍丘县,只能先把物品运到雍丘,再从那里上船,我可以借两艘船给太医。”
“那就太感谢了,我明天就租几辆驴车。”
“明天上午我可能不在,不过没关系,我交代一下管事,太医直接找管事就行了。”
“多谢!多谢!那下面就说说公事。”
“太医尽管说。”
赵济慈沉吟一下道:“这里不是说话之地,可有更隐蔽之处?”
李大器愣了一下,他起身关上客堂大门,回头对赵济慈道:“请到里间说话。”
两人走到里间坐下,赵济慈这才压低声音对李大器道:“太子有绝密信件要给令郎!”
“给延庆?”李大器的眉头皱成一团。
赵济慈点点头,“情况紧急,能否用鸽信送到太原。”
“应该可以,我可以送到太原宝妍斋,让他们转交给延庆,但我得告诉太原,太原鸽信管控很严,宝妍斋无法回信。”
“不妨,送信便可,李员外能否马上就送?”
李大器迟疑一下,点点头道:“请问信在哪里?”
赵济慈摘下帽子,从头发里面取出一卷纸,递给李大器,“李员外看了以后烧掉,然后自己写一份鸽信,请现在就看。”
李大器打开纸卷,只见里面只有一句话,‘父皇欲传位于孤,延庆可立刻放弃太原,率军赶回京城。’
李大器愣住了,手开始哆嗦起来,赵济慈从李大器手中接过信,放在蜡烛上烧掉了,他对李大器道:“李员外告诉延庆,说是我送来的信,他就相信了,这件事非常紧急,请李员外立刻送信。”
李大器缓缓点头,“我这就发信!”
李大器随即写了一份鸽信,来到后院鸽舍,取出一只最健壮的鸽子,把信筒系在它腿上,手一松,信鸽扑棱棱飞上了天空,在空中盘旋一圈,向西北方向疾飞而去。
赵济慈亲眼看见鸽子飞走,这才向李大器告辞而去。
........
延福宫养心殿,赵佶脸色苍白躺在龙榻上,怔怔望着屋顶,一言不发,这时,给事中吴敏在一旁道:“太常少卿李纲行事果决,颇有见地,他所上御戎五策,针对性很强,望陛下采纳!”
赵佶冷冷道:“是太子让你来说的吧!”
吴敏慌忙跪下叩首,“国家危急之际,微臣不敢有私心!”
赵佶哼了一声,“那就宣他觐见!”
一名宦官连忙奔了出去,养心殿外站着十几名重臣,每个脸上表情复杂,这时,王黼低声对蔡京道:“刚才梁太傅说,官家已经决定将杭州改名为南京,应天府去除京号,难道真要迁都了吗?”
蔡京摇了摇头,“目前局势还不算危急,金兵难以逾越黄河,现在谈论迁都对社稷极为不利,我觉得此时不太可能迁都。”
“那是否有可能把朝廷迁去南京避暑?”
蔡京笑了笑,“这不是掩耳盗铃吗?应该不会用此借口。”
这时,在一旁沉默的高俅道:“可能官家要下罪己诏了!”
蔡京和王黼都大吃一惊,“此话当真?”
“我也是听宦官说的,官家苏醒后便大哭,说要向天下臣民下诏罪己!”
王黼连忙道:“这或许只是一种感叹,未必会当真!”
高俅摇摇头,瞥了一眼数丈外的太常少卿李纲,低声道:“你们可知李纲为什么会在这里?”
外面十几重臣都是相国、太尉等重臣,李纲作为一个中级官员居然也在其中,确实很让人很奇怪。
张邦昌在另一边接口道:“应该是与他上的《御戎五策》有关,听说是用血书所写。”
蔡京和王黼都没有看过这份《御戎五策》,两人急忙问道:“何为五策?”
高俅冷笑一声,“其实也很简单,召师勤王为一策,藏兵于民为二策,奖励军功为三策,重用忠勇为四策,传位太子为五策。”
“什么!”
蔡京和王黼惊呆了,第五策居然是传位太子,简直是胆大妄为,王黼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出此大逆不道之言,官家为什么不下令宰了他?”
高俅淡淡道:“官家没有下令杀他,倒让他来养心殿候见,你们说是为什么?”
蔡京和王黼对望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恐慌,他们心里明白了,恐怕是官家自己想退位南逃。
“不行!”王黼咬牙切齿道:“我们绝不能让官家做出糊涂的决定,关键时刻,社稷一定要稳定才行。”
蔡京却意外地沉默了,他和太子关系还不错,而王黼因范党案已和太子势同水火,甚至公开表示支持郓王上位,蔡京忽然意识到,或许这是自己铲除政敌的绝好机会。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跑出来高声道:“陛下有旨,宣太常少卿李纲觐见!”
“微臣遵旨!”
李纲站出来,跟着宦官走进了养心殿,王黼捏紧了拳头,气得胸膛起伏,蔡京却慢慢眯起了眼睛。
..........
“微臣李纲参见陛下!”李纲在龙榻前深深行一礼。
赵佶半晌道:“爱卿的《御戎五策》,朕已经看了,确实很有见地,只是朕对第五策有点不解,李爱卿能不能给朕解释一下,为什么让朕退位也算作御敌之策?”
李纲跪在地上叩首道:“女真敌猖獗如此,非传以位号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东宫恭俭之德闻于天下,以守社稷可也!”
“难道监国不行吗?”
李纲知道事已至此,他宁可一死也要直言,他咬紧牙关道:“陛下,昔日安禄山以乱,肃宗灵武之事,不建号不足以复邦,而建号之议却不出于明皇,后世惜之,陛下智慧仁恕,当急流勇退,以拢天下之心。”
李纲这个典故用得非常大胆,安禄山之乱时,天子李隆基逃亡巴蜀,太子被留下抗击乱贼,这个时候李隆基就应该主动退位了,李隆基却恋栈不退,结果太子在灵武自行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李隆基只得被迫承认太子登基。
这就是李纲在暗示赵佶,如果赵佶不肯退位,很可能会重演李隆基被迫承认那一幕,那还不如做个姿态主动退位,以博得后世名声。
赵佶猛地坐起身,狠狠盯着李纲,“你竟敢欺君辱朕!”
李纲砰砰磕头泣道:“臣忠心于陛下,天地可鉴,臣是为陛下着想,若陛下不信,臣愿以死明志!”
“哼!你若死了,朕的耳边就清静了。”
李纲闻言跳起身,猛地向旁边柱子撞去,正好承旨学士唐俪就站在一旁,他反应迅速,及时推了李纲一把,李纲身体一歪,额头擦着柱子而过,顿时血流不止,当场晕了过去。
赵佶原本只是一句气话,没想到李纲真的撞柱了,令他一阵心烦意乱,摆摆手道:“抬他下去,速让太医调治!”
李纲被几个宦官抬出了养心殿,一名宦官急声道:“快去请太医!”
众人见李纲满脸是血,心中更加惊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这时,王黼再也忍不住,奔上殿大喊:“陛下,微臣有话进献!”
片刻,一名宦官出来道:“官家宣蔡相公和王相公觐见!”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