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掌控舆论(1 / 1)

明弦意虽然没有怎么弄明白顾锦行的想法,不过,他还是按照顾锦行写在信中的内容,把她亲手创作编排出来的《京城小报》交给了手下的管事,嘱咐管事拿去按原样制版刻印。

与此同时,印坊的管事又按照明弦意的交待,从流落街头年约五六岁到七八岁的乞儿中,挑选出十来名做事敏捷,头脑灵活的乞儿,为他们提供吃住,让他们做锦华书局的报童。

几日后,首印一千份《京城小报》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了明家的印坊中。

报童们穿上统一缝裁的衣服,每人背着一模一样的斜挎包。斜挎包都是用厚实的布料缝制的,上面都绣着“锦华书局”的字样。速赢小说

每个布包里都装着五十到一百份新刻印出来的报纸。报童们背着这些小报去往京城各处售卖。

“卖小报喽——卖小报喽——《京城小报》十文钱一份!只要十文钱!”

“卖小报喽!《平康王倒台记》,快来看啊,一份小报只要十文钱!”

“十文钱一份的小报,快来看啊,《欧阳七公子和他的红颜知己们》——”

……

这一日,京城各处同时响起报童们的叫卖声。

对于宋夏朝来说,报纸是史无前例的新鲜事物。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还是第一次看见、听见。

大多数人都驻足观望,但还是有少数人忍不住好奇心,掏十文钱买了一份。结果这一看,就沉迷了进去,简直是爱不释手。

《京华小报》上分了六个栏目,有时政要闻、人物春秋、官吏小传、各地风物、八卦逸事、诗文荟萃等。

时政要闻的内容紧扣朝政,深入浅出地分析各项朝政对民生社稷的影响。

官吏小传则上至朝廷的一品大员,下至在各地任职的芝麻小官,对每个人的出身、仕途,包括政绩等进行复盘。

第一期《京华小报》的“人物春秋”和“八卦逸事”,顾锦行就直接写了前平康王苍恽和欧阳澄溪。

这两人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各自的经历和隐私,都足以赚足世人的眼球。

当然,除了苍恽,在写《欧阳七公子和他的红颜知己们》时,顾锦行还是向欧阳澄溪提及了一句,欧阳澄溪对那些香艳的内容原本也就不在乎,顾锦行写起来自然也没什么顾忌。

《京华小报》一下就火起来,乃至一千份报纸在短短三日内就迅速卖完。书局又连夜加印了三千份,随后,这三千份也在京城卖光了。

京城卖完了四千份小报后,明弦意的管事又按吩咐,把小报样张寄往其他各地郡县。明家设在各县郡府城的分局收到样张之后,又在当地连夜刻印售卖。

就这样,宋夏的第一份《京城小报》一炮而红,火遍全国。

书局里拟定每七日推出一份新的《京城小报》,所以,报童们的这份工作是固定的。

接到各地管事传来的消息,明弦意彻底放下心来,脸上的褶皱笑得遮都遮不住。

相比于其他营生,在宋夏朝经营书报的利润并不算高。但是书报却是能够直接操纵舆论、左右人心的“大杀器”,这也是其他营生比不了的。

自宋夏立国以来,各世家起起落落,比如顾家、陆家;官场中人也更迭沉潜。

明家虽然不是超级世家,排名也不靠前,却是一直都屹立不到。这与明家自立国以来,一直独掌书肆营生不无关系。

数日后,顾锦行的第二份《京城小报》寄到京城。这一次,顾锦行在给明弦意的书信中,提出招几名有志于编书编报的书生,组建一支编辑团队。

《京城小报》每月出一期,同时编辑一些诸如《历届科考冲刺试卷》、《科考命题解析》、《科考三元文集》之类的科考应试类书籍。

顾锦行的这些意见对于明弦意来说,无异于一次思想上的冲击,要知道,像这样的想法,他从前简直是闻所未闻,

而《京城小报》在各地的热销,又让他对顾锦行有了一种更加莫名的信任。于是,对于顾锦行在信中提出的那些想法,明弦意一丝不苟地执行。

当然,明弦意也是交待他手下的管事们去执行。

至于在大半年之后,宋夏朝举国上下突然刮起一股科考应试风,而这股风潮让锦华书局的系列科考应试类书籍大为畅销,明氏和明家都跟着赚了不少银子,这都是后话了。

锦华书局招的小报童每人每月100文钱的底薪,每卖出一份小报增加一文钱,卖得越多,报童每月能得到的工钱就越多。

锦华书局甚至还为这些报童延请了西席,每日在统一的时辰教授他们识字、读书。

乃至于京城中的一些贫困人家都动了心,纷纷想要托各种关系把自家适龄的孩子送去锦华书局。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顾锦行带着木凤、木青一行人在泰州好吃好喝地玩了几日。

顾家三房主母陈氏的娘家就在泰州。

二十年前,陈家在泰州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富户。而那时,顾家尚在世家之列,姻亲之间守望相助,顾之桓为官时,也没少拉扯陈家。

后来,顾之桓失去了官职,再加上顾家落魄,被从世家中除名,泰州的陈家也受牵连,没少被生意场上的竞争对手排挤打压、落井下石。

陈氏的兄长也是憨直、实在的性子。陈氏的父母过世,其长兄陈柏年继承了陈家之后,陈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顾锦行和顾家三房保持着联系。得知顾锦行要来泰州,陈氏就提前给自己的娘家兄长修书一封,嘱其好生款待顾锦行一行人。

陈柏年接到陈氏的书信后,提前让人打扫好房舍,迎接顾锦行一行人的到来。因此,顾锦行在泰州的几日,并未住客栈,而是住在了陈柏年的家中。

陈家的境况虽然大不如从前,胜在房宅还是宽敞够住。顾锦行在泰州的几日,陈家上上下下也招待得极为用心。

顾锦行是一个但凡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将心比心,有恩报恩的人,在离开泰州之前,她把卤味和鲜花饼的方子给了陈柏年。

陈家在泰州原本就有卤味店和点心坊。得到顾锦行给的卤味和鲜花饼的方子后,陈家感激涕零。

作为回报,陈柏年坚持要把陈家卤味店和点心坊的两成干股送给顾锦行。顾锦行倒也没有拒绝,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寻思着日后有了好的美食方子,同时也给陈家一份。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