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有十一万两(1 / 1)

赶在闵大人到汴京之前,崔凌亦的信顺利进京送到了宁王的面前。

宁王看了书信,想了想招来自己的几个亲信,商量了一番后,便想到了一个损招。

这日,闵渭闵大人眼看就要到汴京,一直紧绷着的神经也放松下来,听说前面还有最后一个驿站,就打算到驿站好好修整一番,再进京。

驿站里的负责官员热情招待,闵大人好吃好喝,夜里死死地睡去,一直不离身的盒子,被一双手悄然打开。

对方看到里面的银子,也是倒抽一口气,接着便留了上面几张银票,下面俱都换上了提前准备好的假银票,把盒子关上,小心翼翼地放回了原来的位置。

一早醒来的闵大人,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盒子看了看,见里面的银票还在,便又照常关上盒子,心里发誓以后再也不干这样让人焦急的事了。

闵大人乘坐马车入京,宁王桌前已经摆上了厚厚一叠的银票。

“一共有多少?”宁王低沉着嗓音问道。

“有十一万两!”面前的人低头道。

宁王冷哼一声,“这不过是北宁,听说傅相在各地都有农庄,一年下来也是不少,若不是李家把广州的商会牵头给了本王,他傅长生不知还要赚多少!”

当晚,闵渭就悄悄拜访了丞相府,并把一个不起眼的盒子,同一堆礼物一同送上。

傅相并不着急看眼前的礼物,反而仔细问了闵渭北宁那边的形势。

在听说蒙古那边进入黑川县,后又被他们自己人给兼并的事后,不由得沉吟一番。

“黑川县的庄子怕是不能长久了!”

“为何?蒙古人虽然去了黑川县,但大人的庄子并无大碍!”闵渭悄悄抬起头看了一眼傅相,略有些不解道。

“别人的庄子多多少少都受损,就那几个庄子安然无恙,崔凌亦定会有所怀疑,可惜了,这么多年的好参……”傅相遗憾道。

不过现在他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帮忙赚银子了,他的人已经又发现了一处盐矿,这东西,可比人参来钱快得多了,自己养那么一批人,这些年银子流水一样花出去,也该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

待闵渭走后,傅相才轻轻打开盒子,从上面抽出一张银票后,又放回去,把盒子盖上,喊了亲卫来。

“他们不是吵着银子不够吗,这些先拿去用!”

“多谢主上,您吩咐的药已经做出来,要不要借机献给陛下?”

傅相沉吟了一番,本来他是不想那么快动庆帝的,可如今宁王咄咄逼人,也不知他什么时候收买了那么多人跟他站在一起。

连右相都表示支持宁王,如今适合的王爷已经不多,庆帝应该也是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宁王的一些作为,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像以前要求那么高了。

次日,傅相下朝后,单独求见了庆帝。

“傅相前来何事?”

“陛下,臣寻找多年,终于为陛下寻到一种能够强身健体的好药,特来献给陛下!”

傅相跪在地上,把手中玉盒高高抬起。

立刻就有太监上前接过玉盒递到庆帝面前。

庆帝打开面前的盒子,迎面就是一股子熟悉的味道,“是人参?”

“回陛下,此药名叫十还丹,里面用了包括人参在内的十个种百年以上的天材地宝,长期服用可慢慢唤醒体内生机!”

“哦?”庆帝点了点头,“那朕就多谢傅相了,待御医验过没问题,朕再服用试试!”庆帝满意的点头道,这点他还是非常信任傅相的。

傅相不只一次告诉自己,道馆里炼制的药都是用各种石头粉末做成,其中可能含有剧毒,若想要身子康健,还需天材地宝,这些年他也是一直在为自己寻找。

对于御医的检验,傅相是一点都不害怕的,他为官多年,皇帝身边的御医早已经是自己人了,且自己用人参做掩饰,里面真正藏着的确是那一味让人上瘾的东西。

次日庆帝听御医说药没问题后,立刻就迫不及待地服下十还丹,希望借助此丹,让他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再待上些年。

连续服药几天后,庆帝明显感觉自己脑子更加的清醒,整个人仿佛被焕发了生机一样,只觉得神清气爽,果然傅相献上来的是好药。

因为此时,在朝堂上不免对傅相又有了好脸色,连续几次对宁王的人进行打压。

然而傅相还没高兴几日,就听自己的属下来报,上次的银票,除了上面几张是真的,下面的银票俱都是假的。

“啪……”傅相把一沓银票砸在闵渭脸上,“这就是你带回来的银票?”

闵渭跪在地上,头嗡嗡作响,捡起地上的银票,第一眼还看不出问题,待仔细看了又看,又用手触摸后,才发现一处章上有问题,立了就吓地瘫软在地上。

“没出息,仔细想想,什么时候被人给换了银票,都有哪些人近了你的身?”

傅相自然知道对方不敢真的拿着假银票来欺骗自己,且这假银票做得简直是以假乱真,不论是纸张还是印章,都和真的几乎一样,只有一处印章处,有一处破绽。

前段时间汴京刚刚查获的一批假银票,专程让人公布了假银票假在哪里,如今自己竟就被这假银票给骗了。

闵渭仔细回想自己一路,都是贴身抱着这盒子,连睡觉都抱在床上,实在不知什么时候着了道。

“废物!”傅相见闵渭一脸茫然,挥挥手让人把他拉出去。

隔了没多久,就找了个理由,把闵渭的官儿给撸掉了。

宁王听说后,终于哈哈大笑了起来,看着眼前一箱箱的黄金,心中那口恶气终于出了。

不过不够,还不够,这个狼子野心的人,自己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扒皮抽筋!

远在北宁的崔凌亦和李知玥还不知汴京发生的事,他们在度过寒冷的冬季后,终于要迎来了春天。

李知玥早早地就让人用炕开始育苗,一开春儿,就把庄子上种子的事情安排了下去,另外还找了泥瓦匠,重新给陆家一众人在庄子里新盖一处宅院。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