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番僧和钟表(1 / 1)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1228 字 10个月前

“左庶子可有熟知欧罗巴诸国事物者向本宫推荐?”不让见欧洲传教士洪涛也没辙,只能退而求其次。

按照叶向高的说法,这些传教士多年前已经到了明朝,且在福建、江浙地区溜达了很久,懂大明礼仪和汉话,身边聚集了一群好奇心比较强、愿意了解世界的士人阶层和官员。

“与利玛窦最近者首推李之藻,此人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杭州人,现任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通西番话。殿下若要当面询问,臣愿引荐!”

李之藻是谁洪涛真没印象,但见一见也没害处。不用多,聊一个时辰具体事物就能知道此人是被基督教引诱了,还是向往未知喜欢钻研。

如果是前者,以后不见就是。如果是后者,嘿嘿,多了个帮手呗。即便现在用不上,将来也能助自己一臂之力,闲了置忙了用嘛。

说起悄悄做准备,洪涛可就有精神了。从四岁拿起毛笔跟着生母王氏学写字开始,他在没事的时候写写画画了很多张纸,一张张编号用不同的书册夹好,放在床头的小箱子里。

在外人眼中这些纸张全是小孩子的顽劣之作,看不懂且毫无价值,但在洪涛眼中则值连城。它们都是用现代英语记录的后世科技产品生产资料,从参数到加工方式能想起来的全写上了,只要配上合格的工人立马就能变成工艺流程。

洪涛早在断奶之前就琢磨明白了这一生的走向,想改变命运必须先改变身边的环境、想改变环境就要改造人的思想、想改造人的思想就要提供足够的诱惑。比如物质和精神,第一步就是物质。

古人常说衣食足则知廉耻,仓禀足则知礼节。明朝人不是不喜欢进步,也不是天生懦弱。他们大部分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在为生计奔波。非要振臂高呼消灭阶级剥削、推翻封建统治,谁有功夫听,谁又有时间琢磨?

人只有在吃饱喝足,满足了一部分物质需求、生存状态不是太紧迫之后才有心情去琢磨人生的意义和世间的道理,进而想到将来该如何。人也只有具备初步抵抗灾难的能力之后,才肯为别人稍稍损害自己的利益。

明朝的官僚、地主阶级倒是具备这些条件,且学问高深者众多,他们为啥不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同样是环境不允许。

别看他们手里有权有钱,可是稍有松懈立马就会被更大的权势吞没。政治斗争的失败往往标志着一家一族的兴亡,也就一时一刻不能停止争夺。先和皇权争再和同僚争,生命不息斗争不止,永远没头。

从本质上讲明朝的百姓和官僚地主全处于同一种环境中,那就是商鞅所发明的理论。通过各种办法让人们时刻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减少思考时间,然后皇权就容易巩固了。

很显然,商鞅这套东西在当时有效,就像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变革一样,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可一旦时间拉长弊端就越来越显著,斗争过于激烈,连皇权也被卷了进去,大家一起斗吧,没完没了。

改朝换代并阻止不了此类情况的循环往复,纵观中华文明几千年,开国之君通常可以依靠个人能力压制副作用,但越往后越压不住。一旦某位继任者能力不足立马就会崩盘,不可收拾。

也不是没人试图改变,可文化这个东西平时摸不着看不见,一旦形成体系就非常执拗,轻易不会变,且出了问题无法自愈。

那有没有办法让恶性循环停下来呢,洪涛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前几次穿越他变着花样折腾过,结果都不太满意,早就烦了,不想再尝试。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这辈子变成了窝囊太子和短命皇帝,不继续折腾就得任凭别人骑在自己脑袋上拉屎,还是稀的。能吗?当然不能!别说稀的,干的也不成!

从这一点讲,操控洪涛一遍遍穿越的那些玩意,在把控人性方面确实已经炉火纯青了。分寸拿捏得非常准,就知道洪涛忍不住,还非要留一丝活路,然后悄悄在边上看热闹。就像人类看蛐蛐打架,说不定还挂了赌注。

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不和远超人类文明的未知事物斗,要不和眼下这些明朝皇帝、大臣,包括周边的国家势力斗。

洪涛用脚指头仔细算了算,答案非常明确。别说只有明朝,再加上个清朝和民国,自己也只能选择硬着头皮上。好歹这些人和事能看得见摸得着,有动脑子想办法打败的可能性。

没办法,蛐蛐再厉害也是蛐蛐,谁听说过蛐蛐一口把人咬死了!

按照这个思路,洪涛就要开始斗蛐蛐的第一步了,先让自己这只蛐蛐汲取足够的营养,长出健壮的身体和牙齿,做好将来上场撕咬的准备。

但这个过程必须尽可能掩人耳目,一旦被皇帝、郑贵妃看出端倪,势必会遭到极大阻力,搞不好就得中途夭折。

另外身边的宦官和朝臣们也不是很好的帮手,只能采用欺骗的手段连蒙带唬,短期利用可以,依旧不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真实目的。

自鸣钟,就是洪涛无意中发现的好借口。原本是打算先从印刷或者纺织行业起步,没想到在大婚那天见到万历皇帝手里拿着个钟表,还爱不释手,得,就是它吧。

说起来钟表行业比印刷和纺织行业的起点更低,也更容易掩饰。不是说它的科技含量低,恰恰相反,钟表的科技含量在明朝中后期必须非常非常高。

高不可攀到的什么程度呢,没有欧洲传教士亲授,仅靠明朝工匠们自己开窍几乎是不可能仿制出来的。别说制造钟表,光是这种思路就一时半会儿产生不出来。

也正是因此洪涛才觉得钟表行业适合自己,明朝人越是不理解、无法想象,自己就越方便忽悠,方便到几乎没人能抬杠的程度,也就没人能戳穿了。

同时这种玩意也比较好赚钱,不用爆产能,仅凭少量产品就能获得足够丰厚的利润。这样一来原材料也容易采购,造成的影响最小。

和它比起来无论印刷还是纺织,动辄几十上百人,机器像半个房间大小,每日里噪声不断,基本没法在宫里操作。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