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董鄂氏(1 / 1)

这位可不一样,这位是万岁爷的命根子。

万岁爷特地嘱咐过,无论他说过什么,只要这一位想要见他,就一定要禀报。

李德全心里想。

李德全笑的见牙不见眼:“娘娘快请进!皇上想必也想娘娘了!”

明媚脸上带着笑意走进了乾清宫。

一个小太监在李德全的示意下飞快的跑进了南书房,对着康熙就跪下磕头:“万岁爷,皇贵妃娘娘来了,娘娘给万岁爷炖了雪梨汤亲自送来了!”

康熙原本拿着勺子准备喝佟妃让人送来的绿豆汤,听到这句话脸上就露出了笑容放下了勺子:“你说的可是真的?”

小太监脸都笑花了:“万岁爷,奴才可万万不敢在这种事上撒谎啊!”

康熙心想也是,脸上笑意更深,看着手里的这碗绿豆汤就不是那么的想喝了。

康熙左看右看,对着左手边的一个伺候笔墨的的太监说:“这绿豆汤就你喝了吧。”

太监愣了一下,赶紧诚惶诚恐的跪下磕头:“万岁爷,奴才不敢喝佟妃娘娘为万岁爷准备的绿豆汤!”

康熙毫无所谓:“你喝了就是了,朕料想也没人敢把这件事传到外人耳里去。”

这句话一出,南书房的其他几个人都缩了缩脖子。

等收拾的差不多了之后,明媚也刚刚踏入南书房。

康熙面带温和的笑意,看着明媚:“媚儿今日怎么有兴趣来南书房?”

康熙没有发现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埋怨。

自从温妃事发,不知为何,他与媚儿的关系又僵硬了起来。

他去长春宫媚儿虽然不至于让人直接把他赶出去,但是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扰媚儿,媚儿就理所当然的去处理那些事,久而久之,康熙也明白了这是媚儿在不着痕迹的赶人。

根本不知道自己又在哪里得罪了明媚的康熙略微慌了神,让人找了一些明媚喜欢的东西送到了长春宫,结果明媚东西是收了,转天不是又赏给了别人就是借花献佛送给了太后。

最近选秀事情忙,大部分事情都要由媚儿去处理,这下他的媚儿更有理由推拒他了。

仔细算一算,他们夫妻二人上一次坐在一起好好的说说笑笑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

因此,康熙的语气就带上了一些埋怨。

明媚听到了康熙的语气,哼笑一声:“皇上既不愿意臣妾来这儿,臣妾再也不来了就是了。春草,我们走。”

说完明媚就转身打算离开。

康熙暗自憋气,几息过后发现明媚竟然真的打算就这样走了,此时也顾不得什么了,赶紧起身几步上前拉住了明媚的手。

明媚停下脚步,转过头似笑非笑的看他。

康熙忍不住气闷:“媚儿打算就这样走了?”

明媚笑了:“皇上一副赶人的样子,臣妾哪还有胆子留在这里?”

康熙闷声闷气的说:“朕哪里有赶人。”

康熙又拉下脸来哄了一会儿,明媚这才展露笑颜,扶着康熙的手往回走。

李德全在一旁看的咋舌。

这偌大的后宫里,恐怕也就只有皇贵妃娘娘一人敢如此对皇上了吧?

恐怕也只有皇贵妃娘娘一人能让皇上如此拉下脸来去哄了。

明媚对着春草招招手,接过了春草手里的食盒,把里面冰好的雪梨汤拿的出来,声音放的柔了一些:“听太后娘娘说皇上去请安时咳嗽了两声,想必是这段日子天又闷热又干燥,皇上上了些火,臣妾总是担心,忍不住就亲自下厨给皇上做了一碗雪梨汤,臣妾这些年没有怎么下厨,皇上不要嫌弃才好。”

康熙听了,一股气从嗓子眼儿甜到了心里,哪里舍得去嫌弃?立马笑着把明媚拉到怀里柔声去哄:“媚儿亲自下厨做的,那自然是世间少有的美食,有谁敢去嫌弃?”

这句话哄的明媚眉开眼笑。

康熙端起碗来,吃了几口。

除了雪梨块儿切的有一些大,冰糖放的有一些多以外没有什么不好吃的地方,加上又是心爱的人做的,康熙吃的很香。

这自然不是明媚亲自下厨,小厨房做的手艺要比明媚好的多,明媚为了凸显自己的心意特意让小厨房把梨切的大了一些,又多放了几块冰糖,这才显得像自己做的。

康熙吃完了雪梨汤,感觉最近的疲惫消失不见,眉梢眼角都是笑意。

康熙一边批折子,一边时不时的问明媚一些话。

原本李德全给明媚搬了一个椅子在康熙旁边,但是明媚坐不住,就站起来帮着康熙磨墨。

康熙问:“媚儿可有见过瓜尔佳氏?”

找我问太子妃?

明媚心想你又要做什么妖,脸上带着柔和的笑意回答:“回万岁爷的话,臣妾前些日子见过一面。”

康熙脸上的笑意深了一些:“哦?媚儿认为瓜尔佳氏如何?”

明媚的脸上依然是不变的浅浅笑容:“瓜尔佳氏,容貌,性情皆为上乘,谈吐温婉大方,行事作风凌厉磊落,骨子里是个爽利女子。”

康熙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她:“真是难得,媚儿甚少这样去夸赞一个人。”

明媚看了他一眼:“臣妾实话实说罢了。”

康熙也没说信没信,转头又问起了董鄂氏:“董鄂氏你见过了吗?”

明媚点点头回答:“董鄂氏,容貌美丽,看着像是被阿玛额娘捧在手心里的娇娇女,但到底是咱们满洲的贵女,自有一股利落劲儿,臣妾倒是很喜欢。”

康熙听了,有些满意的点点头,可随即又皱着眉头叹了口气。

明媚笑问:“有什么事难住了万岁爷?”

康熙叹气开口:“还不是董鄂氏的事。董鄂氏是朕与荣妃……给三阿哥看上的福晋,朕对她很满意,结果因为当年的孝献皇后……皇额娘对董鄂氏十分不满。”

剩下的话不用康熙说,明媚也明白。

康熙早就与彭春说好,此时太后却不满意董鄂氏,这就让康熙两边为难了。

彭春是康熙这几年得力的大臣,对清朝贡献良多。况且三福晋之事如果明媚猜的不错的话,是康熙主动提的。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