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弹章如雪又如何(2 / 2)

但诸侯国中的主要国官,应当由朝廷选派。

殿中一时争执起来。

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照例没马上表态,倒是萧瑀魏征等争个不停。

李世民一直沉默不语。

看的出,事情发展没如他期望那样,这让皇帝有些失望,心中的想法也没再说出来。

不过李世民是个很厉害的君王。

等众人争的不可开交时,他出声制止。

然后不再讨论此事。

“中书令之职空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总这样也不合适,朕考虑许久,决定拜温彦博为中书令,不再兼御史大夫,专心主持中书省事务。

御史大夫一职,便由太子少师宋国公萧瑀接任,加参议朝政衔。”

这是萧瑀在贞观朝第三次拜相了。

这位在武德朝做过六年中书令,三年右仆射,然后贞观朝做了一年左仆射,还是两上两下。

现在第三次复相,改御史大夫。

吏部侍郎刘林甫迁中书侍郎。

芮国公豆卢宽、黎国公温大雅拜黄门侍郎。

给事中马周,转中书舍人。

蒲州刺史郢国公宇文士及,授右卫大将军,出任凉州都督。

遂州都督莒国公唐俭召回朝拜礼部尚书。

驸马柴绍出任蒲州刺史,加左领军大将军。

韦挺迁治书侍御史。

李世民不谈分封,改来了个人事大调整。

朝中分封制的坚定支持者萧瑀贞观第三次拜相,而同样支持封建的豆卢宽、温大雅两人也进入门下省为黄门侍郎,同样支持封建的温大雅的兄弟温彦博更是拜中书令。

就连武德功臣唐俭都召回朝中拜礼部尚书了。

而宇文士及、柴绍也都再次重用,这两人其实也是支持分封的。

众人中,也就刘林甫和马周这两个,是明确反对分封制的。

武怀玉记得豆卢宽和温大雅,正是礼部的前两任尚书,因事去职,现在成了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品级虽不如礼部尚书,但论实权,可不比礼部尚书低,黄门侍郎那是三省之一门下省的次官,权力极重。

比如王珪就是由黄门侍郎直接拜侍中的。

姐夫马周由给事中转中书侍郎,品级倒都一样,一个负责草诏,一个负责审议,相对来说,中书舍人拥有五花判事之权,还负责草诏,更显能力。

中书门下两省的要职都做一遍,那几年后就能顺利的成为中书侍郎或黄门侍郎。

不过萧瑀成了御史大夫,也成了怀玉的顶头上司,这倒不是啥好事,萧老头脾气出名的坏,有个极为执拗的老头,出了名的不好相处。

急起来直接跟你撸袖子开干的,这样的宰相上司谁不怕?

好在他这治书侍御史是兼职,估计另一位新任治书侍御史韦挺以后有的罪受了。

廷议结束。

李世民留了武怀玉,直接拿出一大堆弹章,都是关于武怀玉昨天纳妾,搞的过于排场高调的事。

如今武怀玉名头响了,这想踩着他上位的言官也多了。

虽然武怀玉是治书侍御史,御史台的次官,可中书和门下两省还有不少谏官,那些可不归他管。

就算是御史台的御史们,也有要弹劾武怀玉的。

更别说一些没有风闻奏事之权的官员,照样要弹劾他。

李世民把那堆弹章摆在那,却并没给怀玉看,只是简单说了下情况。

武怀玉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只是邀请了些至亲朋友,可许多人不请自来,他也很意外。

“朕也是知你行事向来本份谨慎,也不是那张扬高调之人,不过如今你身兼数要职,行事还是要越发谨慎一些。”

皇帝一番话后,直接叫内侍把这些弹章全扔火盆里烧了。

“刑宪司那里,你以后就不用兼职了,事情太多也忙不过来,你就安心管事雍州衙门事务,另外民部、御史台这边也费些心神。”

“朕已经召段纶回朝做工部尚书,大安宫修建之事,也一并交给他负责。”

免去六扇门郎中,再免去大安宫监,

然后又免去了太子洗马一职。

武怀玉倒不是很在意,现在就剩下雍州别驾、民部侍郎判度支、治书侍御史三个职事,还有个崇贤馆学士头衔。

保留了这个学士头衔,也算是保留了太子李承乾的老师身份,还算半个东宫属官。

“你觉得如果朕把皇子、皇弟分封诸都督府,兼领都督、刺史,如何?”

皇帝问。

武怀玉直言,“陛下在时,诸王肯定忠心陛下,屏藩中央,但从历史来看,三五代后,只怕必生乱,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皆因此而起。

如果想诸侯不乱,唯有保持一个足够的力量压制才行。

内州县,外分封,这才是最能保持平衡的方式。”

可李世民一想到将来要把他最喜欢的小胖子魏王分封到什么交趾、辽东、敦煌、川西、青海等地去,他就难以接受,就算是长孙皇后也不会舍得吧,那都不是分封,那是流放。

“不封关中河南,而封到河东山南河西河北江淮江南呢?”李世民又问。

把关中河南这两核心要地保留,封到其它地。

怀玉没回答皇帝的话,现在李世民满脑子的想法,根本不是真的问他意见,他只是想要一个赞同支持而已。

“陛下,如今正式设州置县的地方,设有统军府有府兵的地方,都不适合分封建国。”

怀玉见皇帝一直盯着他,最后还是说了一句。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