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庆余年(2 / 2)

年轻美貌的小妾都又纳了七房,孩子都又生几个。

武大郎成刺史了,武二郎更了得当宰相了。

以前大家都住差不多的窑洞,区别也就是老武家住的高些,可现在老武家那五孔旧窑洞还在,后来给怀玉修的三孔窑洞也在,可人家武家现在不住窑洞了。

硬是在北岸平原上起了那么大一坞堡庄园,占地小百亩啊,那高大的围楼,充满了安全感,高高的土墙,也让武家跟以前的这些村民们多了道隔阂。

不过大家对武家还是很尊敬的,不仅是尊敬他们的官爵,也是他们发达后还没忘记大家。

龙村堡的社学,如今办的不错,村里适龄孩子都可以去开蒙读书,甚至女童愿意读的也可以去读几年,一应开销,都是武家捐钱粮在社学里支用,甚至武家还特意捐了二十亩地,租子专用于社学,连族学里的五个老师,都全是武家从长安请来的。

龙桥堡的社学,学生三百多个,不仅有龙桥堡的,周边不少村子孩子也来这读书,一举超过了李家庄的李家族学。速赢小说

甚至这两年,村民们但凡有个急需的时候,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生病抓药,缺钱急用都可以来武家借,数量少甚至都不用利息。

借的多点,利息也比较低。

武家还带头在龙桥堡建立了龙桥堡自己的义仓,武家每年带头捐献钱粮入仓,组织了义仓理事会,负责监督,武家派管事负责管理经营。

用大家捐献的义仓钱粮,拿出部份,拿来借支给堡中有需要的村民,利息极低,所收取的利息,则是用来增长义仓本钱,以及用来救助村中有需要的孤寡残疾,

村里有人读书好,拿义仓本钱奖励,有人点选上府兵了,奖励。

龙桥堡的这个义仓粮,虽说现在本钱还不多,主要还是武家捐的大头,但起到的作用还是很积极的,村民们风气极好。

正是因为这些,大家对发达后的武家还是很尊敬和感激。

就如这水碾房,权贵们家的水碾房,一般都不可避免的要跟当地的百姓争水争渠,引发诸多矛盾,甚至百姓们虽然会到水碾房碾米磨面等,但往往又对碾房不信任,觉得他们多侵吞了他们的粮食,

水碾房虽利很大,但却名声不好。

可武家的这水碾房就没这些问题,大家十分信任,甚至往往都不需要亲自来,武家水碾房会定期到村里帮忙用车把粮拉到碾房,碾好后再直接送回各家,不用看着,大家信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对武家来说,做这些善事,其实往往是要贴钱的,但不管是武怀玉,还是抠门的老武,又或是武柳氏,都很赞同。

这是一种认同感,一种心里上的成就飞升。

相比起衣锦还乡,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家乡民们的那种心底的尊重。

武怀玉很能理解这种心态,因为古代皇权社会,也是乡绅社会,就算官做的再大,致仕后都会回乡,大官小官皆如此,所以古代家族的根就在原籍老家,宗族聚族而居。

混出人样来走出去,但终究要回来。

这些回来的乡绅们,对于乡里来说是股极重要的力量,皇权不下乡,县令是不允许下乡的,防止扰民。

大唐的百户一里,五里一乡,乡没有乡长,而是五个里长轮流主持乡里事务,且他们主持乡里事务的主要表现,就是到县衙去当值听差,县里有什么任务要交给乡里,都由在衙听差的里长们回去传达。

大唐的里长、村正们,就是个小吏,主要是传达的,登记些文书手实,没啥太大实权,乡里的实权,都是在那些乡绅、宗族、豪强、地主们手里。

因为根在乡里,所以不管是宗族豪强,又或是致仕乡绅们,其实都很在意在乡里的名声名望。

主持公道、做些善事,也就是基本操作。

除了刑事案件,一般的民事纠纷,那都是直接在乡里解决的,先由宗族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由乡里有名望的乡老,也就是乡绅们主持调解,实在不行,才可能上县里。

不过这时代,普通百姓是不敢进衙门打官司的,因为乡里都是人情社会,但进了衙门,首先就得面对如狼似虎的胥吏们的盘剥,最后得不偿失。

武怀玉边听大家说话,边仔细的观看了武家水碾房的工作,这是大三轮碾房,比起大五轮的要效率低些。

整个水碾房其实工作原理不复杂,但对水的依赖很强,得拦渠建堰,设立斗门等,修建的成本其实不低,但收益确实挺高,不用骡马不用人,日夜不停可以工作。

但对水确实太过依赖,尤其容易跟百姓争水引发矛盾。

他不由的想到了风车磨坊,利用风力带动,那就不用争水,而且大风车不仅可以碾米磨面,他还可以带动水车,从水渠里向高处引水,遇到旱季时,也是对农业有大帮助的。

甚至也可以用风车带动水碾,不用再拦坝筑堰蓄水,直接风车带动水车,从低处的清河里抽水上来,倒进水渠里,一样可以带动水碾。

他想到中世纪荷兰风车,围绕一根柱子建造,中央支柱由四至六棵十字架支撑,大木腿搁在石块上,中间的柱子升到建筑物里,支撑着带轴承的大轮子,柱子可以转动,这样就能捕捉到任何方向的风,大大提升效率。

柱子外建有房屋,既能保护风车柱子,还能是休息场物和储物房。

当然,也可以用石建筑磨坊,或是就地取材,用黄土夯筑。

武怀玉觉得,大风车磨坊,应当比水碾房高效,且不用面临不可调和的争水矛盾。

毕竟历史上唐朝,曾多次下诏拆除长安京畿地区的水碾,连公主家的都要被拆,这也是有风险的。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