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委以重任(1 / 1)

代晋 大苹果 1888 字 10个月前

谢玄沉声道:“四叔是不是觉得,他有些自不量力?他是想急于证明自己,所以用力的表现自己。”

谢安摇头道:“恰恰相反,他本不肯多言。是老夫逼着他说的。老夫只是想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不料他却跟我纵论了一番天下大事。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说的那些居然基本是对的。他对大局的判断,基本上都是准确的。”

谢玄好奇的问:“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谢安于是将李徽今日所说的大晋内外交困的那番话说了出来。谢玄听了惊讶道:“他说的这些,不正是四叔和王仆射他们商议后得出的判断么?”

谢安点头道:“正因为如此,老夫才觉得怪异。虽然,这些事并非太难判断。也不是什么太高深的秘密。但是,他一个十九岁的寒门少年,又如何能够知道这些?我大晋的年轻一辈中,又有几人能够想的这么深远?考虑到我大晋的处境?谢玄,不是四叔贬低你,便是你,之前也没有过多的思虑这些事吧。”

谢玄点头道:“我不如他。李徽比我强啊。确实……有些奇怪。以他的出身经历,怎会有如此见识?”

谢安站起身来,负手走了两步,缓缓吟诵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谢玄一愣,不明白谢安为何吟起诗来。

谢安沉声道:“谢玄,这首诗便是李徽中正评议之时所作。这般晦涩深沉,感悟苍茫之诗,充满了玄妙之意的诗,出自一个少年之手,谁能相信?更别说那首采菊东篱下的诗了,淡泊恬然,有出世之意。这让老夫对李徽完全看不透。老夫自问识人有道,但是这李徽的身上笼罩着一层雾,让人看不清,道不明。”

谢玄沉默了。能让四叔这么纠结,李徽倒是第一个。以四叔的智慧和睿智,甚少有过这么纠结的时刻。

“四叔,那么你到底认为李徽是不是桓温派来的细作呢?”谢玄还是决定将问题简单化,拉回眼前的现实。

“我不这么认为。他的行为合情合理,给出的理由有绝对的说服力。再加上你和王牧之同他交往的见闻,老夫判断他确实是不肯同桓温为伍。他认为桓温将要篡逆,所以他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呵呵,这小子对老夫倒是挺有信心的,他觉得老夫定能阻止,他难道不怕老夫这里也是一堵危墙么?”谢安笑了起来。

谢玄道:“既然如此,我觉得便不必多想。不管能否看透他,起码他不是桓温的人。侄儿认为,咱们便该好好的保护他。”

谢安抚须笑道:“若不是要保护他,又何必调他来京城?他在居巢县迟早是个死。桓宣武现在正在广纳人才,且以寒门小族为目标,想要赢得他们的口碑,造成最为广大的舆论。出了个李徽不肯听他的征召,他岂会容忍?王彪之是对的,这种时候,必须表明我们的态度。李徽是幸运的,哪怕放在北伐之前,我们都断然不会这么做。但北伐之后,便要寸土必争了。”

谢玄当然知道这些。李徽其实是作为一个争夺的棋子得到了机会的,当然了,他算是救了自己的命。但即便如此,以之前以妥协忍让为主的策略下,也是救不了李徽的。将李徽调往京城,其实便是向桓温宣布,王谢大族不再保持沉默。某种程度上说,李徽是得益于局势的转变。

“四叔,既然你也认为李徽很有才能,这次安排官职,何不将他安置在门下省做事?给他施展的机会?在四叔手下做事,四叔也能更好的了解他。倘他堪用,便予重用。倘他是假装的,也会暴露无遗。”谢玄沉声道。

谢安皱眉看着谢玄,冷声道:“你是来为他求官来了?是李徽叫你来的么?”

谢玄忙道:“没有没有,我怎会这么做?李徽也只字未提。”

谢安面色稍和,踱了几步,沉声道:“得试试他的耐性,得再给他些压力。只有让他失望和感觉到愤怒,才能更好的看清这个人。若他当真堪用,老夫自当不会埋没他。若他是不知从何处剽窃了些东西,来沽名钓誉,谋得所求的话。那么他会因为不如意而气急败坏,本性暴露。所以,不能给他好的职位。老夫决定,让他当个城门郎去。”

“城门郎?”谢玄愕然叫道。

城门郎,顾名思义便是看城门的。但却不属于中军兵马,属于门下省属官。其职责便是和守城的中军一起负责城门的开启关闭,掌管城门的钥匙,以及一些重要礼仪之时城门开阖礼制度。

虽然是个六品官,但其实毫无地位,可有可无。大晋南渡之后曾经一度废了这个官职,直到建康外廓篱门变成真正的城墙和城门后,门下省才又复置了此职。而且门下省的城门郎不止一个,而是四个。

“是掌管台城那座城门?”谢玄依旧抱着一丝希望问道。

掌管健康宫的城门的话,那么还算是要职。宫禁之门的城门郎可要重要的多。

然而,谢安沉声道:“东篱门城门郎空缺,让李徽去东篱门去。谢玄,老夫告诫你,不可私自为他走动,改换职位。老夫说了,这是对他的考验。你可莫要犯糊涂。”

谢玄苦笑无语,半晌叹了口气道:“我可怎么跟李徽开口提此事啊。”

谢安喝道:“要你提什么?几日后春假结束,吏部自会下官引任命。要你操的什么心?”

……

数日以来,李徽一行利用闲暇时间逛遍了整个建康城。

这座在后世被称之为六朝古都的古城确实有许多值得去游玩的地方。当然,在此刻,建康还只能称之为‘两朝古都’。毕竟只有东吴和大晋的都城在此,而其后的宋、齐、梁、陈尚在历史的混沌之中。

建康城的格局堪称虎踞龙盘之地,北据钟山,覆舟山,鸡笼山等秀丽的山地,西边是浩荡的长江横亘而过。建康城背靠大山,西依大江,可谓气象恢弘之极。

南侧秦淮河穿越而过,东侧青溪纵贯南北,又有玄武湖、岩雀湖等大型湖泊。真是山明水秀锦绣之地。

李徽带着阿珠等人从外廓到内城几乎逛了遍,甚至连西篱门外的石头城都特意去瞧了。石头城虽是东吴时期所筑,但即便今日,依旧是座巍峨坚固的堡垒。作为建康西城外的屯兵要塞,石头城如今依旧屯兵近万,壁垒森严。

李徽去的当天,正赶上石头城中的中军守军于堡垒外的江边堡垒操练。虽然没能靠近,但只是远远观望,却也见尘土飞扬,喊杀震天,盔甲和兵刃的闪光在阳光下闪烁若波光。

南边的长干里东长干小长干等百姓聚集区,李徽也去转悠了几圈。这里百姓的生活富足闲适,街市甚为干净整洁,令人印象深刻。

反应一个地方的百姓是否生活安逸富足的最直观的指标便是他们的居所和精神面貌。长干里作为最大的百姓聚居区域,是能够反应出京城百姓生活的基本概况的。

在街市上看到追逐玩耍的男女孩童的时候,李徽不由得想起那首著名的《长干行》中的句子:‘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疑。’。

长干里及其周边的百姓居住区,住着数万百姓之家,也不知会有多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美好的故事发生。

李徽花了两天的时间在主城闲逛。除了健康宫皇宫内城只能远观之外,其余的主要街市李徽几乎都走马观花了一遍。

建康城主城街市的繁华程度令人咂舌。虽然没有后世的高楼大厦,街市旁最多的都是两三层的精致小楼而已,但是街市上商业之发达超出李徽的想象。

街口各种市集上人头攒动,商品琳琅。街道上的店铺一间接着一间开着,生意都很兴隆。酒楼茶铺比比皆是,各种铺子都有,操着南腔北调口音的人吵吵嚷嚷,摩肩擦踵。

总而言之,三天时间,在建康城的内外城进行一番走马观花式的游逛之后,李徽对建康城的繁华和庞大,商业手工业的发达,京城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这座大晋的都城的繁华程度,绝对不逊于后世的某些现代城市。生活水准也不低。而且整个京城的气质混杂了南北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北方士族和百姓南渡后生活于此,他们带来了北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和本地江南士族百姓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产生碰撞。这里边有格格不入泾渭分明之处,但经过时间的推移,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形下都在融合和妥协。

李徽在街市上经常能听到掺杂了北地官话和吴语的口音。街道上的小吃摊上,本地的清淡阳春面也会有人要求加上重口味的佐料。凡此种种,都是南北融合的体现。

当然,大街上两人吵架,一个骂另一个‘北怆’,另一个回骂‘南貉’也是常见,那可不是南北融合,而是互相的歧视之言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