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 / 2)

天命轰鸣。

身为帝王之剑的天命,也在此刻彰显出了身为帝剑的位格。

承天命,顺民心。

天地颤栗。

无需剑仙规则。

它即是帝。

剑之帝王和剑中之仙。

叫法不同,运作不同。

甚至。

一个是人,一个是物。

但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都能够号令万剑。

此剑之力,当即引发周边数以上万的利剑共同鸣动,周边那些或持于手中或挂于腰间的长剑,原本属于平平无奇的长剑,在这一刻增添了一道灵性,猛烈轻抖了起来。

抖动越来越大。

以至于。

整个天地间,都能够感觉到那越发响亮的震动之声,还有那直入灵魂深处的剑鸣。

围观众人。

内心深处所认知的一切,再一次得到了颠覆。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将一门体系,修炼到极致,无疑是难如登天。

更别提是几门体系同修了。

丐帮洪安民,二十多年前就是神游帝境,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是勉强算是真正的道武同修。

道尘?

狗屁不是。

古砚尘呢?

小圣人。

好。

可以说你是天赋好,再加上儒道的特殊性,众人倒是能够想开。

毕竟。

孔圣,也是一步越九境,事后一路畅通无阻,成为了圣人。

帝威。

独一无二,他们也能勉强找一个极其牵强的理由,来强行说服自己。

北阳世子。

世子相当于储君。

世子拥有帝威。

也能勉强说得过去。

龙威?

嗯……

对。

他之前吞并了一颗龙元,拥有一点龙威,倒也是正常。

这般种种。

他们都找了一个理由,来强行说服了自己的认知,不至于彻底颠覆认知,防止内心崩溃。

可现在。

洛邑中。

万剑齐鸣。

形如无上剑仙一般。

不。

无须形容。

他就是。

天命悬空。

它跟随着古砚尘,步步向前向前。

同时。

金银二天命剑,也是破开虚空而出,一左一右,成为了左右护法,拱卫古砚尘。

三剑之下。

下方的那些万千神剑,隶属于这个藏龙卧虎之地那些人的利器,其主人再也无法抑制,齐齐脱开来剑鞘,朝天地间飞射而去。

“咻咻咻!”

数以万千。

它们的主人呆若木鸡。

与西境的情况。

还是有所不同的。

西境的那些人,并没有真正的用剑高手,与剑的默契程度,自然没有洛邑那么契合,充其量只能算是武器而已。

对于剑客而言。

剑是第二条命。

但现在。

即便是卧虎藏龙的洛邑。

依旧无意外。

这些剑客手中的利器强行出鞘。

听古砚尘号令行事。

密密麻麻的一片,完全将整个天地给覆盖了下来,剑影重重,犀利的剑气,在这天地间肆意挥舞着。

万剑中心古砚尘。

面色如冰霜。

眼中深邃且有金光闪烁。

剑仙下凡。

古砚尘刚刚所说的话,也在这番姿态之下,添加了几分信服,尤其是那举世无双的容颜,很难相信他会说谎。

此一幕。

不仅惊讶于围观之人。

那方山岳不仅失去了帝心,甚至厌恶了百官,本就是如惊弓之鸟了,古砚尘这突然彰显出来的实力,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是否有遗漏之处?

就好比。

一个小辈,就算拿证据来质问自己,天下人也不会相信。

可若一个。

小圣人,帝尊,剑仙三大头衔加持于一身的人,一副要将其诛杀的样子来,质问自己。

天下谁会不相信?

此刻。

方山岳即便内心恐慌,在众人面前,还是维持着身为国相的尊严,语气尽显平缓。

“剑仙手段!”

“不管你接触何等外物,所完成这一切,可没有的事情,就是没有,没有做过的事情,本相不会承认。”

“而你!”

“若是再向前迈开!”

“本相也将绝不留情,倾尽一切,将你斩杀!”

相府。

若只有黑影剑仙和道尘这两个底蕴,那方山岳真就白白掌控政权这几十年了。

古砚尘没说话。

他用行动来证明。

古砚尘迈开一步。

随着这一步的迈开。

相府中。

响起道道洪亮之声。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

随声音一响。

浩然正气冲天而起,化解了空气中的锐利剑气。

同时。

朗朗读书声。

随之响起。

众人听进耳中,他们只感到有一个无形的禁锢,那好像是老师对学生的禁锢,施加于众人之身上,有道从内心深处的敬畏感生出。

更别提。

他们所针对的目标。

古砚尘。

古砚尘衣诀飞舞,浩然正气之中却蕴含道道杀机,衣服之上多出了一道道裂痕,斩断头上束带,随意的披落在了肩上。

好似。

失去了先前的从容。

可见。

古砚尘所承受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紧接着。

两息过后。

一股强大的圣威赫然降临。

这道圣威从王府中心扩散而出,所荡起道道波澜,横扫四方,所过之处,除却隐藏在暗处的人间仙,其余之人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心,强行被镇压在了地上。

跪了。

直接跪下。

一个散发着金光的书卷,从府中缓缓飘起,悬浮于天地间,书香气息扑鼻,令人心旷神怡,却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感。

这就是圣物。

而且。

不凡。

“咻咻咻!”

书卷之下。

一个个老者,从府中瞬息而至,出现在相府上空,他们体内气息如海,深不可测。

为首三人。

掌握了自己的道。

为半圣。

他们脸上的表情,或生气,或愤怒,或不屑。

这些人。

满头白发。

身上所穿皆为代表儒道体系的儒袍。

又有所区别。

每一个人的眉宇间,多出了一个为官之道的雷厉,少了一些对人族的一视同仁,公正之意。

这些人的出现。

身份呼之而出。

国子监,有三代祭酒。

第一代。

武帝所创,制衡稷下学宫。

第二代。

文帝所立,只为教书育人。

第三代。

文帝所立,许党通敌卖国。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眼前的这些人,也就是第一任祭酒,武帝所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儒生。

他们的存在。

就是为了抗衡稷下学宫。

围观众人心中皆是一惊,倒是感到有一丝丝释然。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