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高朋满座(1 / 1)

食客们纷纷与她说着无妨,不要放在心上的话,便是被招呼着入内。

今日肯定会很忙,唐元元委托牙人找的店伙计还没凑齐。

再说没有经过培养,她也不敢在如此重要时刻启用。

因此,她把宴席队伍里的四个厨娘叫了来帮忙,有她们几个老人在,再忙都能转得开。

天没亮,她便将今日开市的飨食全都备好,肉包子因着有了靠谱的大肉贩,也能做出来了。

昨晚开始,唐母便与她忙活到半夜,今早两个驴车哞足了劲儿一趟趟地往城里跑。

与她所料不差,甫一开市,堂内便坐满了人,四十几张矮几座无虚席,就这样,还在源源不断进人,唐父被围的水泄不通,纷纷缠着他要地方。

隔扇阻隔开来的包间则是被她亲自领着人,一一招呼着安顿好。

其中便有顾怀之夫妇,还有王家五兄弟,齐老,医学司王大人,原本邀请了陈叶石老爷子过来的,只是老人家走不动道儿,便差使照顾他的那个婆子前来捧场。

让唐元元感到意外的是,曹钟宝竟然派了人来给她捧场。

自从上次之后,他们再也没见过面,也不知他最近过得如何,他派人来,倒让她非常意外。

宴文珺落座后,纤纤素手轻抚上她的胳膊,弯着笑眼,“四丫头,忙活到如今,可算如愿以偿了,我与你伯父打心眼里替你感到高兴。”

自打与唐父母商议过六礼之后,宴文珺便是亲切地跟着唐家人唤她为四丫头。

她说着,从袖口里拿出一份封红来,柔柔地放在她手里,慈爱地笑了笑。

唐元元不用掂量,入手便感觉很厚实,她连忙推拒。

“夫人使不得,顾先生对我很是上心,我已经得了他不少宝贝,万不能在收下您的,这叫我如何心安。”

顾怀之很少与她当面交谈,见着自己的夫人对这个丫头满心满眼地喜爱,倒也是跟着心情轻松起来。

他淡淡浅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若是连自个瞧上的人都吝啬昏聩,你倒也不必正眼相看。收着吧,这与他无关,今日/你最大,这算是我们夫妇俩一点薄礼。”

唐元元觉得惊奇,顾怀之的一言一行真的跟顾先生如出一辙,便是说话的语气方式,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与他说话,就好像在对着顾先生。

她在心里想,父子俩性子如此相像,不知道他们俩在一起,会不会吵架居多。

既然他们都这样说了,再推辞就是她不懂礼数,便笑着收下。

又闲聊几句,田三娘托着菜盘进来,里头整齐摆放着四样小蝶,特色小食蒸饼子,红枣面疙瘩,油饼卷糕,招牌牛脊汤。

“牛脊汤的味道伯父与夫人早就喝过,今日便先来尝尝看我独创的蒸饼子如何?”

她一一为他们做了介绍,站在一旁布筷,斟茶。

刚还要说些什么,小伍敲着门进来与顾怀之夫妇打了声招呼,小声叫妹子出去。

他凑到耳朵边与她低声道:“明府太爷送来了一副匾额,你快些去相迎。”

一听这话,唐元元微微皱眉,按理说陈县令与她的交情并不算太好,还因为秧苗被拔的事情得罪过他,把一个八品县丞硬生生除去,虽说不算她之手,但顾先生总归在帮她,很难预料陈钧对此事心里不会有微词。

再加上王员外的事情,就更难以理解为何给她送匾额了。

说起王员外,竟然再也没来找过她麻烦。

该是与唐元元所料不错,她将祸水东引,既帮助了曹钟宝,又把矛头指向了曹家,让他们两家互斗,王员外该是忙着对付曹家去了。

刚跨出门槛,四个衙差便挎着刀直挺挺站在门口,前两个捧着一块盖着红布的匾额。

食肆位于三道交界,人来人往的,全都盯着这边看。

“几位大人安好,天逐渐热起,进得内堂吃杯凉茶歇歇脚吧。”

唐元元神情放松地招呼他们四个,不卑不吭。

四个衙差哪有不愿意的道理,牛脊汤的味道隔着三条街都能闻到香味,肚里馋虫早就闹挺了,只是他们领了差事,不敢怠慢,只好暗地里咽着口水。

领头的摆摆手说道:“唐娘子高义,只是我等还有差在身,就不入内叨扰了,咱们太爷体恤民情,特命我们前来与你的食肆做表彰,赏赐一块牌匾,你跪接吧。”

唐元元一听,连忙跪下,垂头。

她一跪,身后的伙计们也跟着跪下。

两个衙差揭开红布,说了几句贺语,便将匾额交给她,回去复命了。

匾额由田三娘和六娘捧着,整块厚实的木板刷成黑漆,上面提着五个大字—明心光世业,是一块真金字匾。

只有在字上敷贴金箔才可称作真金字匾,而陈县令给她提的这五个字,其本意是在表彰她为县里交税所做的贡献。

过去的日子虽说过得艰难,但唐元元每次都不忘纳税,若是不这样做,唐家就要出一个人为官家做徭役,做些官府指定的活。

每个月都必须出人,无论男女,考过县试的读书人除外。

看来陈县令还是挺公私分明的,虽然会包庇同僚,但也算好的父母官。

此时食肆内的食客是络绎不绝,很多没排到的人都站在门口,见着县太爷给唐元元赏赐一块牌匾,羡慕纷纷。

“唐掌柜可真能耐,明府太爷都还要给她赏赐匾额。”

“我不识字,谁给我念念那上面提的啥?”

有个人半懂不懂地说给他听,“月必光甘业,意思咱不懂,但肯定是好话,这是多么大的一份荣耀啊。”

“就是啊,我等草民成天地劳作,得太爷青睐都是祖坟烧高香了,如此才发觉唐掌柜实在厉害。”

唐元元没听到食客们对她的羡慕,领了匾额后,就带着伙计进得内堂忙着给匾额找地方。

挂哪里好呢?

她四处瞧着,柜台那里是酒架,也不是正中央,实在不知道挂哪里合适。

县太爷赏赐的东西,又不能放着落灰,得悬之高阁方能彰显他的仁政。

转了一圈,她选定一处地方,那里是一面影壁隔扇,正好位于梅花伞面的正下方,连接着横梁,直通后堂,恰好适合用来挂匾。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