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凯尔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
“侵蚀的权能吗……”
如是,米凯尔终于明白了眼前的梅口中所谓的“现在已经有点晚了”的含义。
照理来说,侵蚀只是第十二位律者,在结束后,人类还有一段长短未知的时间用来构造所谓的往世乐土。
但其一,就以现如今四个月时间接连爆发四次崩坏的历程来看,在结束之后,人类究竟还有多少时间?
再者,在不知何时就会降临的终焉面前,往世乐土计划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这势必会影响到其它战备。
这种资源的侵占,站在米凯尔的角度来看并无所谓,因为想要靠量化的战斗力来击败终焉,本身就是一种——
以融合战士本身的角度来看,即使强如原本的凯文,在终焉面前也不过是只大号的蝼蚁,倾尽全力足以点亮半颗月球的一击,也只不过为整个文明赢得了半天的喘息机会。
至于打造更多的武器,比如更多的月光王座引擎,去转化终焉体内的崩坏能,这又是一个死循环式的问题:
所谓崩坏本身有两种并行不悖的解释,一种是传统神学的解释,一种是科学的解读,二者都是对于现象的描述,只不过采用的语言和视角不同。而站在科学的视角,大家最初对崩坏现象的解读是“熵增的一种体现”。
而人类文明,包括人类文明造物的神之键、月光王座引擎,都是负熵的一部分。
按照熵增原理,负熵扩大,熵增也会对应加剧,也就是说,这一准则从法则上否定了直接战胜终焉的可能性,举个例子——
虽然一个月光王座引擎超载输出可以转化终焉30%的崩坏能,看似人类只需要数个月光王座就可以将终焉完全分解,但终焉的力量也会随之而增长,保持在所有月光王座焚尽前也只会被削弱30%崩坏能的程度。
甚至于,考虑到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下降。
但米凯尔知道这些,梅知道这些,不代表所有人都明白这些。
何况,就算明白这些,人类的感性也不会放弃正面战胜终焉的可能性。就好像在很多沦陷区,人们知道倚靠匕首、铁锹这些根本无法战胜崩坏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持有这些武器,并且在无路可逃时用这些武器奋力一击。
越想……越是一笔烂账。
米凯尔揉了揉眉心,抬起头时,只见梅的目光中也流露出了一丝茫然,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一幕。
“怎么了?”
梅没有答话,而是用圆珠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单词,而后将其圈了起来。
米凯尔望着纸上的“SAKURA”陷入了沉思。
少顷,他摇头苦笑了两声,小心翼翼地将这张纸从格尼乌斯下抽出,而后又粗暴地将其撕碎,扔进了垃圾桶。….他半是无奈半是讽刺地说道:
“说实话,梅,我有些后悔告诉你所谓的了。”
直到此时,米凯尔才发现,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她实实在在是一个女孩儿,一个和他,和爱莉一样年纪的女孩儿。
她也会颓废,她也会迷茫,她也会无所适从,她也会屈从于命运。
她也会在内心质问自己:“既然我们的文明注定要毁灭,那又为何要这样痛苦地挣扎呢?”
这种挣扎不断试图磨灭每一个人生而为人的感性,它让相爱者不能死在一起,甚至为了更多人的生存必须自相残杀,它让全世界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奴隶一般的生活,只有和平时期无法想象的极高强度工作才能换取勉强生存的物资……
这样的挣扎,这样生不如死地活下去,若是最后能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也就罢了……
似那些在沦陷区拖着崩坏侵蚀的身躯,用简陋的武器与崩坏兽战斗的人们,他们之所以不断地战斗,争取着活到下一秒的权利,不过是因为他们心存一份希望——或许走出沦陷区,去到逐火之蛾管控的地方,就能得到救治,就能回归平静的生活。
而那些在管控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都会看到熟悉的战友在身边因为劳累或饥饿或压榨而死亡的人,他们苟延残喘的理由,也无非是将逐火之蛾“战胜崩坏”的承诺作为了一份希望,希望崩坏结束后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秩序。
那逐火之蛾的战士呢?他们要面对崩坏病的感染,要杀死自己战友变成的死士或律者,他们的希望呢?不过是梅告诉他们,律者只有十三位,而人类已经战胜了第十一位而已。
但如果现在就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战胜终焉的可能性,我们最后的结局是毁灭,那谁还愿意再挣扎呢?
说到底,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大家都已经撑不住了,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
如果连最后的希望都断绝的话,那人很难不会这么想——
既然最后都是毁灭,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分一秒也是受罪,那还不如早点自行了断罢了。
什么?在下一个纪元战胜崩坏?
别开玩笑了,就算具备那样的可能性,下一个纪元的文明和这一个纪元又有什么关系呢?
尼安德特人灭绝了,晚期智人塑造了现在的文明,这是人类的胜利,但不是尼安德特人的胜利,尼安德特人也不会为此而欣慰。
这就是梅的所想。
自私、逃避、软弱、绝望,人类的劣根性并不会因为她是梅而缺少半分,毕竟决定这些的是人这一载体,而非梅这一个体。
而只要自认为人,就不可能逃离这些劣根性的影响,抑或者说,如果心中没有这些劣根性,那是否能作为人存在,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对于梅而言,她只是永远坚强地将这些情绪都埋在了心底,而后用名为理性的桩子将这一些通常被视为是软弱的部分夯实。
然而,掩埋得再好,夯得再实,当一场以和二十五万年前的“自己”的留言为起始的地震来临之时,这些东西依旧被轻易翻覆出来。
而这些情感,梅又能展示给谁呢?
她茫然四顾,无论是逆熵还是普通战士,她都不能让这些义无反顾的逐火之蛾们看到他们的领袖……在他们还没有耗去最后一丝希望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领袖早已在终末降临前深深地绝望着。
即使是凯文……也不行……
因为长夜的孤寂与寒冷,一只豪猪想要与另一只豪猪依偎取暖。
可当两只豪猪靠在了一起,却又害怕被对方的刺扎痛,又害怕自己的刺扎痛对方,于是再次疏远。
而人生的孤独之悲剧就在于,他们发了疯似的想要与另一个人依偎着取暖,向另一个人展示自己的全部。
但当真的拥有了这么一个对象后,却发现自己怎么也无法将自己的全部展现出来——无论是谁,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另一个人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隐瞒,哪怕是梅和凯文之间,哪怕是米凯尔和爱莉之间,概莫能外。
说到底,人类既想要有人能完全地理解自己,又发自内心地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另一个人能完全地理解自己。而向一个不完全理解自己的人展示自己的全部,就必然会面临质疑与责难,甚至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联系就此崩坏的可能性。
甚至于……对于某些人来说还不止如此,于他们而言,“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完全了解你一切的人”远比“这个世界上没人了解你”更加恐怖,更加无法接受。
于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孤独。
好在梅的孤独也并不是没有一个排泄的出口,因为世界泡里还有另一个她——既然不认为他人能够完全理解自己,那自己总应该可以了吧?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是“太可以了”。梅实在太了解梅,以至于两个梅逐渐趋于完全的同步。但这也并非好事,当同步率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梅就会发现,与另一个梅的对话无非是在自言自语罢了。
而这一切的死循环,就在此时此刻被米凯尔毫不留情地揭穿。
她忽然想起眼前这个男人两年前那一刻的自暴自弃,原来不过是将这种不负责任的想法付诸于行动罢了。
“梅,关于这件事……你是个明白人,你也应该看得到,我们其实已经改变了很多的命运,不是么?别的不说,你并没有如同上那样,穿上空白之键,而后身体留下了不可逆转的损伤。”….梅沉默着,米凯尔所说的这些当然无可否认,但说白了,这也不过是“关于半杯水的两种视角的解读而已”。
面对同样半杯水,无论是“怎么只剩半杯水了”还是“居然还有半杯水”,其实都指向的是“半杯水”这一本质现象,而两种视角任选其一种,其实也是在暗指另一种。
就好像“我们已经改变了很多的命运”,其实就是在说“我们没能改变大部分命运”。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