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0)(1 / 1)

上回讲到元朝两次东征日本的重要原因是“宋日贸易”延续,因为宋人逃亡日本且日本金银产量很大。

曾在元朝时来中国游历多年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断言:“如此遍地黄金的宝岛,必然令当朝大汗忽必烈欲征服和吞并之。”由此可知,元朝东征日本并非只是蒙古人身为游牧民族那般简单的征服欲望所致,而是这背后包含着许多政治意图和经济因素,以及两国之间使者来往的态度、回复等综合原因所致。

元朝东征日本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两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元朝复杂的国内环境导致这场战争爆发。

当元朝大軍中的水师乘坐海船,历经千难万险并渡过惊涛骇浪,抵达日本列岛时,日军列阵好后并没趁元军登陆时进行半途截击,而是等元军列好阵形后,由日军射出鸣镝向对方宣告,表示“战斗开始”了。

元军的答复则是直接开炮轰击。而之前从未见识过“大炮”的日军,瞬间被元军的猛烈炮火及其巨大杀伤力彻底打乱了阵形。即使在元军东征日本近两百年后的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年(西元1466年),当时的大明藩属国之一琉球特使,在出访日本时以“铁放”作为“礼炮法神”,围观的“室町幕府”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由此可见,直到此时,日本人尚不知“火炮”为何物。事实上作为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先通过丝绸之路和蒙古西征传播到中东和欧洲,再由欧洲殖民者跨越大半个地球带到距中国并不太远的日本。

到了明朝嘉靖三十九年(西元1560年)正是大明王朝之嘉靖一朝的后期。而此时的大明帝国对倭寇入侵朝鲜之事,正由战略防御转向进攻。与此同时,在倭寇的老巢日本,却正处于所谓的“战国乱世”之中。

各路诸侯(“大名”)连年混战,自保尚不暇,哪儿有闲暇向明朝派出侵略军。当然了,在日本“战国”内斗中落败的武士、浪人也纷纷沦为了“海盗”,并一直不停地骚扰着大明海域,甚至和大明官军长期抗衡。

不过,这不可能只是一群来自日本的散兵游勇,因为背后还是有领头人的。事实上,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倭寇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由于朝廷实施了“海禁政策”,使东南沿海一带大量靠经营海外贸易为生的百姓失去生计,部分沿海居民开始逃到明朝统治较为薄弱的海岛上干起走私的勾当。

在他们之中,还出了一个名叫汪直的人物(此“汪直”非西厂总管太监)有些能耐。比如在嘉靖三十年(西元1551年)汪直打败了另外一支称雄海上的陈思盼海商集团,后完全控制了整个东海区域,一时形成了“海上之寇非受汪直节制者不得自存,而直之名始振聋海舶矣”的局面,但后来被兵部尚书胡宗宪诱杀。

鼎盛时期的汪直,拥众二十余万,拥有一百二十吨以上的“巨舰”百余艘。这算得上是当时世上最强大的舰队了,无论大明官军或是西洋殖民者,在面对这股强大的“海盗”势力时,也都没必胜的把握。

早在嘉靖二十二年(西元1543年),尽管此时汪直尚未战胜陈思盼,也还没成为东海最大的海上势力,可他已像欧洲殖民者一样,在海外为中国人开辟了一块领地。因为这一年,汪直在日本“萨摩藩”的淞浦郡(今长崎县的平户)以及附近的五岛列岛一带建立了一个“集散基地”(根据地、殖民地)。

对此,日本方面有如下记载:“道可君(松浦隆信)系福禄、武运具昌之人,故有‘五峰’者自大唐(明朝)至平户津,于今之印山旧址建唐式宅而居。用其所长,而大唐商船不绝于途,甚至南蛮(西方殖民者)黑船亦初泊于平户津。唐与南蛮之珍货年年充盈,京、界诸国商人亦云集于此,已然有‘西都’之称……”

“五峰”者乃汪直对外的“自称”,因为日本历史上深受唐朝文化影响,故而以“唐”代“明”。所谓“五峰自大唐而来”就是指的汪直在淞浦郡平户津登陆一事。日方不仅没把汪直在日本领土上建立“基地”(殖民地)视为对其主权的侵犯,反而将此视为当地领主“贤德”的象征,可见这个“恭维”不可谓不高,就有点太虚伪了!

汪直以此为“基地”建国称王、任命官吏:他给自己起了名号“徽王”,占住的地盘叫“宋国”,“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此时,日本的诸侯(大名)们根本无暇顾及在日本领土建立的这么一个独立王国对其主权意味着什么,其甚至还争相讨好汪直,因为此时的“大名”们正忙于互相征战,故迫切需要增强自身实力。

而汪直能帮他们做到这点,因为汪直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各种战略物资。除了战略物资之外,汪直还给当时的日本人带来了全世界最新的高科技,因为就在汪直登陆日本的那年,他从暹罗(泰国)带着三名葡萄牙商人一起抵达了日本南方的“种子岛”。

正是通过汪直的推荐、介绍和翻译,岛主时尧才从这三名葡萄牙人那里购买并引进了新式火枪,并同时掌握了弹药的制造技术。这一轰动性事件,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之为“铁炮传入”。

关于其中的细节,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在明朝嘉靖二十二年(西元1543年)八月二十五日一艘由澳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由于遭遇台风而漂流到日本九州岛南边的种子岛。对这些异族人充满好奇的岛主时尧,让他们在赤尾木港(现今的西之表市)登陆。

当时,货船上有一位名叫“五峰”(汪直)的中国人,向时尧引荐介绍了这些葡萄牙人。时尧发现葡萄牙人所携带的物品中,有一种“具有魔法的棍子”,可以发出“轰”的一声巨响,然后远处的东西就被击中了。

对此惊奇不已的时尧,用二千两金子购买了两把抢,并命令“种子岛锻冶栋梁”八板“金兵卫”清定仿制。

这一年,时尧才十六岁。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无意中为日本引进了此后将会深刻改变整个世界历史的“新式火枪”。“金兵卫”拿到时尧交给他的火枪后仔细分解,可他很快发现这种新式武器的制造工艺已远远超出了自己从历代前辈那儿学来的铁匠手工艺的范畴,无奈之下,他只好向葡萄牙人请教。

但是,葡萄牙人却趁机开出了一个条件:“把你的女儿嫁给我,我就教你。”金兵卫当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这伙不明底细的蛮夷,可完不成主公交办之事,那是要被处决的!如此一来,包括女儿在内,自己的整个家族都会遭受牵连。见到父亲为难的样子,懂事的女儿表示自己愿意嫁给葡萄牙人为妻妾。

次年,火枪终于制造成功。如此一来,“金兵卫”就该按约把女儿嫁给葡萄牙人了。结果令葡萄牙人没料到的是,“金兵卫”声称女儿患病身亡并煞有介事地举行了葬礼。尽管葡萄牙人明知是计,但无可奈何。

就这样,最初诞生于中国的“火枪”,先是通过丝绸之路和蒙古西征传播到中东和欧洲,再由葡萄牙人跨越大半个地球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将这种新式武器称为“铁炮”,有时也直接以诞生地“种子岛”作为对这种新式武器的称呼。所谓“铁炮”,其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因为其说白了就只是“火绳枪”而已,即“弗朗机”。

这玩意儿按后世标准根本达不到“炮”的程度,相较于明朝的“鸟枪”和“鸟铳”,其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口径稍微大些的“火铳”而已。这便是“倭铳”的来源,只不过因日本资源匮乏,就主动将其口径改小以节省资源。

就在“种子岛铁炮”仿制成功的同一年,纪伊国根来寺的津田算长到达种子岛,而那两支“葡萄牙铁炮”中的一支,也被他带回了纪州杂贺,由日本史上著名的铁炮工匠“芝辻清又卫门”进行复制。

这一次的复制非常成功,因为从第二年开始,纪州成为“日本铁炮”的生产中心之一,而杂贺的“根来众”(根来寺的僧兵团)受益匪浅,因此而成为全日本最早“列装铁炮”的强悍军队。

“芝辻清又卫门”带着“铁炮技术”到了日本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堺”,与当地的工匠“橘屋又三郎”合作。“橘屋又三郎”早就向“八板清定”学习过“铁炮”制造方法,并将“铁炮技术”带回。

两人一拍即合并吸收当地的“明国”(明朝)火器技术,搞起了“铁炮”生产和批发的生意,一炮打响,连带使之也成为“日本铁炮”的生产基地。堺的商人在“战国”时富得流油,只因掌握“铁炮”的特供和独家经营。

到了明朝嘉靖二十三年(西元1544年)二月,由于日本九州南部的“大名”岛津贵久向将军足利义晴献上“种子岛铁炮”并引起了将军的兴趣。于是在将军命令下,在近江国的国友村,“铁炮”又一次被试造成功。

国友村的“掌门”即“国友藤二郎”也因此成名,与“芝辻清又卫门”和“橘屋又三郎”并列为日本的“战国铁炮”三大生产商。而“国友村”成为了织田家的支持者,使得织田信长的军队因此而得以发挥“铁炮”的优势。

“铁炮”的使用方式是,先把火药、装填物倒进枪管,放上弹丸,用一根通条压实,然后还要在枪管后端的火皿上放上导火的火药,并盖上火盖,避免走火。装填中要小心翼翼地夹住火绳,以免造成事故。

射击时,瞄准后打开火盖,扣扳机发射。整个操作流程又复杂又慢,即便是熟练的“老手”也要弄上20秒左右,而一般的“新手”平均发射速度为38到48秒,故在战场上发出一击后,往往很难有机会从容装弹发出第二击。若遇见下雨天导致火绳发潮,则“铁炮”就很难发挥威力了。

虽然日本人后来有了所谓的“雨铁”,但效果也并不好。另外,燃烧的长火绳要实时调整长度,安全性又成了问题。事实上,早期“铁炮”对“战国大名”们而言,只不过是一种性价比低好看而不实用的玩具罢了。

这不仅表现在使用操作流程的缺陷上,同样也表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费时费力导致成本太高,比如当时日本的“铁炮工匠”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卷成法”的方法来打制“枪管”,其具体的打制流程如下:

首先,用一根被称为“真金”的实心圆铁棍卷上精炼的长方形铁板后锻打为筒状的“真筒”;然后,再在这“真筒”上用细密铁条进行螺旋状缠绕,使其像藤蔓一样缠绕在“真筒”上以增加“枪管”厚度和强度,防止出现“炸膛”;最后,经过多次锻打冷却,便能使铁板条与“真筒”合二为一。此时,再抽出“真金”研磨管内即可。

但是,不要以为这就完成了整个“铁炮”的制作工艺流程,事实上这仅仅是打造一支枪管而已。如果要完成全套“铁炮”的制作流程,至少需要花费200贯资金(即200两银子),相当于20万枚明朝铜钱的天价!

不过,古代日本盛产黄金和沙金,并且一两足金可抵四贯明朝铜钱,因此,制造一把“铁炮”成品的花销约为50两黄金!可见,想维持一支训练有素的“铁炮部队”的先决条件,是得有充足的财力作支撑才行。

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诸侯(“大名”)割据混战的时代,尽管每个诸侯(“大名”)的领地面积并不大,有的只相当于明朝的一个县乃至一个村寨而已,想维持“铁炮部队”存在,其财力负担是根本难以承受的!

况且,花费巨资打造出来的“铁炮”发射速度还慢得出奇,直到明朝隆庆四年(西元1570年),日本人发明了“早合”技术,即预先准备好可供一次发射的弹药,在战斗中直接倒入并捣实就能发射,类似“子铳”。

这使得“铁炮”的平均发射速度缩短到18到20秒。然而,这也没能克服铁炮发射后必须先等枪管冷却而不能连续发射的缺陷,否则炸膛。而在18到20秒的等待时间中,以骑兵的速度已可冲刺到300米距离内!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