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握住一粒是一粒(1 / 1)

如此,这喂牲口的饲料都有了,这玉米可真是全身是宝啊。

脱粒完毕,开始检斤,几组人同时进行,那真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这边一秤一秤的秤重量,那边昭文帝和六部的官员干看着,有点无聊。

“周爱卿,你说这十亩地,能有多少玉米?”心情好啊,昭文帝想考考大司农的眼力。

“回皇上,一万斤,总是有的吧。”周丰凭目测就觉得那一堆玉米绝对超过万斤。

“南宫爱卿,你觉得呢?”昭文帝问御史南宫勋。

南宫勋砸吧砸吧嘴,“回皇上,老臣觉得有一万一千斤。”这大玉米粒颗颗饱满,肯定有重量,压秤。

昭文帝点点头。

“周尚书,你觉得这十亩地能打多少玉米。”这周尚书看两个人往多了说,皇上还是问,那是不是证明说多了不对啊。

“回皇上,臣觉得最多有八千斤。”这周尚书是周凉凉的爹,被女儿输出去的银子太多了,所以一遇到这种情况,就格外紧张。

瞻前顾后,揣测圣心,这都不是他应该做的,可是他不得不做。

昭文帝一听,不高兴了,脸沉了下来。“周尚书,回头让王院首给你看看眼睛。”

“朕觉得,这堆玉米,一万二千斤,都要出头。”昭文帝这话一出口,周尚书的心又凉半截,感情皇帝是这个意思啊。

诶,自己实话实说就好了,就不应该动心眼,瞎寻思。

这时候检斤结束,负责统计的军士单膝跪地,“回皇上,这十亩地共产出一万两千八百一十六斤玉米粒。”

“平均每亩产量一千二百八十斤。”

“赏!”

昭文帝,眉开眼笑,众官员议论纷纷。

“那就是平均一亩地一千二百八十斤啊。”

“居然有这么多。”

“比冬小麦还多啊。”

六部的官员七嘴八舌的说着,心里是翻江倒海。

这意味着什么,冬小麦和玉米的种子在中原地区普及后,一年两季,这相当于每亩地就是亩产两千斤。

亩产两千斤,以前风调雨顺之时,小麦只种一季,亩产也就四五百斤,这一亩地的产量,就相当于原来的四五亩。

若非亲眼得见,谁会相信。人们热切的目光看向林蒹葭,林蒹葭就在这样的注视中,肚子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这些原本以为她是仙女的官员,迅速的被这几声咕咕叫,从云端被拉回来。

幻灭。

这些玉米,皇上是要带回去的,不但这些要带回去,这两千亩地的玉米,他要一个粒也不剩的都带走。

还不能,除了给小榆树村留下的明年的种子,都带走。

“父皇,要不等收完了,一起给您带回去?”林蒹葭轻声的问,这次没有带运输的马车来,用官员坐的马车运玉米吗?

“这些,今天朕就要带走。”能先握住一粒是一粒。

这么多玉米都放在小榆树村,若是生了变故怎么办?先放到他的国库里才是王道。

林蒹葭看昭文帝主意已定,也不好再劝,和大司农一商议,让官员们几个人坐一辆车,腾出来的马车就装玉米,剩下的就让华泰车马行给出车送去。

一时,统计能倒出多少车辆来运玉米,缺口多少辆马车,着人送信给华泰车马行,让他们马上派车。

这些事户部几个年轻的官员就办了,留下几个军士和村民一起给玉米打包,剩下的人,被村长请到村里。

今天村里还是自助餐形式的午膳。

虽然这种用餐形式和上次一样,但这次来的六部的官员,和上次来的不一样。

因为昭文帝想让更多的人来体验一下,所以,除了大司农和他手下的几名户部的官员是每次必来的,其它的人都是生面孔。

昭文帝自己也觉得很有趣。

每人一个碟子,一套餐具发到手里,想吃什么自己拿。

今天的自助餐,就丰富多了,因为不但有红薯,土豆,和荞麦做的美食,还有今天的主角,玉米做的美食。

产量再高,不能吃,或者不好吃,也没用。

每一种食物前面都有牌子,上面写着主要材料和简单的烹饪方式,土豆、红薯、荞麦的和上次区别不大,玉米的有玉米饼子,玉米发糕,玉米菜团子,玉米面条,玉米糊糊,还有和红薯一起煮的玉米糊糊,另外还有广受欢迎的玉米碴子粥。

就这个粥,汤汁粘稠,米香浓郁,里面的碴子口感筋道,越嚼越香。

昭文帝每次用餐的的时候都有太监试毒的,今天顺公公没来,皇贵妃就打算给昭文帝试毒,林蒹葭全程陪同两人用餐。

“母妃,不用试毒,您相信我,没毒。”林蒹葭的鼻子,如果有毒,别说端到她面前的食物,全场所有的食物,只要一种不对,他都能闻到。

这一点,昭文帝是相信的,何况他也舍不得皇贵妃给她试毒。

不等皇贵妃吃他盘子里的食物,自己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

他张大嘴就在一块玉米发糕上咬了一口,“这玉米发糕,松软绵密,入口即化,老人和孩子都能吃。”他是吃过小榆树村送进宫的鲜玉米的,这成熟的玉米做出的食物,和鲜玉米味道不尽相同。

“这玉米饼子也不错,带着赶路当干粮,和馒头差不多,吃了一定顶饿。”昭文帝的盘子里,玉米做的食物,几乎每种都装了一点,越吃越开心。

“大楚的老百姓都吃上玉米的时候,就没有挨饿的人了。”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噙了泪水。

说实话,林蒹葭刚穿越过来逃荒的时候,目睹了饿殍遍野,是很怨恨皇帝的不作为的。

后来通过季宸了解到,旱灾的第二年,皇上就给拨去了救灾粮款,只可惜被太子一党层层剥皮,尽数入了贪官的私囊。

那时的二皇子不理朝政,云游天下,剩下昭文帝在龙椅上耳聋眼瞎,什么也不知道。

后来收到二皇子传来的消息,才又安排自己的人到沿途去收容救济难民。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