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杀人灭口(1 / 1)

藏国 高月 1439 字 7个月前

李邺也知道父亲是宰相,刺杀宰相,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后果严重,安全倒不用很担心。

“兄长有联系吗?”李邺又问道。

“我差不多一年多没他的消息了,我只知道他出任平州刺史,还是裴遵庆告诉我的。”

李邺眉头一皱,“平州刺史?平州可不是安全之地,那里很危险,非常容易出事。”

“他背后是卢家,应该会好一点吧!”

李岱语气十分冷淡道:“我有了孙子,他怎么样,其实我并不关心了。”

李岱对儿子李淮积怨太久太深,哪怕中间有个小插曲,但都改变不了父子二人关系破裂的事实,他现在把心思都放在孙子身上,对儿子已经完全放弃了。

张立今天如愿以偿,被封为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如愿以偿成为了大唐相国。

晚上,一批批官员上门庆贺,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后,张立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连话都说不出来。

尽管累得够呛,但张立依旧很兴奋,他让侍女送一点酒菜去书房,他独自在书房自斟自饮。

这时,长子张上元出现在门口,“父亲有时间吗?”

“进来吧!”

张立招招手,把儿子叫进来,指着对面道:“坐下,陪爹爹喝一杯。”

长子为人宽厚、心地善良,张立很喜欢儿子的人品,但他也知道,这样的性格在官场内很难混,所以他不让长子涉足官场,让他负责经营家族产业。

相反,次子张清明却精明狡猾,很像自己,张立便让次子进了官场,目前在少府寺出任太仓署署令。

张上元坐下,给父亲满上一杯酒,“有件事,孩儿要向父亲汇报一下。”

“如果是生意上的事情,改天再说,爹爹今天暂时没有心思过问生意。”

“爹爹,可能和齐王有关。”

张立一怔,放下酒杯道:“发生了什么事?”

“下午,独孤明请孩儿喝茶。”

“独孤明?”

张立眼睛眯起一条缝,独孤明可是齐王李邺在朝中的传话人。

“你和独孤明熟悉吗?”

张上元摇摇头,“最多认识而已,从没有单独打过交道,他今天是通过乔掌柜邀我出去喝茶。”

“老乔?”

“是他,他的堂弟是独孤的手下管事。”

张立问道:“他邀你喝茶,和齐王又有什么关系?”

“他明确告诉我,是齐王打算请我喝茶,但齐王不方便出头,让他来做代表。”

“他明着说的?”

“对!一坐下便开门见山告诉我。”

张立倒吸一口冷气,让自己冷静下来,李邺这是什么意思?在拉拢自己。

张立当然明白,自己儿子无足轻重,他不会请自己儿子,这是李邺在对自己表态。

他又想起昨天下午李邺说请自己喝酒,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

张立望着忠厚老实的长子,他忽然有个大胆的想法,让长子去烧齐王的香,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这种重大决定他还需要考虑考虑。

“如果下次独孤明再请你喝茶,尽管去,如果邀请伱去长安发展,你就说需要请示一下父亲,明白了吗?”

“孩儿明白了!”

大理寺天牢内,对泉南生的审讯持续到晚上,彭海盐一天一夜没有睡觉,实在撑不住了,前去小睡片刻。

他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忽然被手下推醒,“使君,快去看看吧!出事了。”

彭海盐一惊,连忙赶去大牢,只见泉南生依旧被绑在审讯铁柱上,但他的胸口却插了一把匕首,鲜血流满了一地,已经死去多时。

彭海盐惊得目瞪口呆,他蓦地回头,对几名审讯官大吼道:“是谁?谁干的?”

几名审讯官都张口结舌,为首官员半晌道:“我们都去休息了一刻钟,这边不知道谁负责看守?”

彭海盐一把揪住牢头的脖领,咬牙喝问道:“说!谁来过?”

牢头低下头,好一会儿道:“田少卿来过?”

“田振!”

彭海盐倒吸一口冷气,后退两步,田振是鱼朝恩的人,难道这个案子居然把李辅国也牵扯进来了?

彭海盐忽然意识到事关重大,他必须立刻禀报齐王殿下。

一更时分,李邺还在批阅刚刚送来的一些重要奏折,这是他和齐王府商议的办法,以前他不在,都是王妃代批总要奏折,现在王妃也来洛阳了,好在洛阳距离长安比较近,八百里加急两天就能送到,他批示完两天又送回去,如果是很急的奏折,甚至可以用鹰信方式把批示结果发送回去。

这时,亲兵在大帐门口禀报道:“殿下,大理寺彭使君有急事求见!”

李邺一怔,这么急,会出什么事?/apk/

他点点头,“请他进来!”

不多时,彭海盐匆匆进来,躬身行一礼便道:“殿下,泉南生死了!”

“怎么回事,被人杀了吗?”

“没有完全的证据,但应该是少卿田振,当时只有他进了审讯房。”

“田振是什么背景?”李邺又问道。

“回禀殿下,他是李辅国的人!”

李邺眉头皱成一团,怎么又把李辅国扯进来了?这个刺杀案怎么越来越复杂?

李邺想了想道:“今天下午给王思义送信的人是谁?查到了。”

“查到了,这个人叫金惠安,跟随卑职去了伊阙县,只有他在半途离去,有机会去报信,他也是少卿田振的人,目前下落不明。”

“姓金?也是高句丽人吧!”

“很有可能,卑职看了他的档案,也是辽东人。”

停一下,彭海盐又道:“不过卑职审问泉南生,还是有不小的收获,只是他死了,就没办法证明他所交代的真实性。”

“他交代了什么?”

“刺客一共一百二十,之所以分开,是因为一半是高句丽人,一半是契丹人,躲藏在林家大院的六十人是契丹人,而不是高句丽人,带面具正是契丹军队的特点。

今天在客栈杀死的二十余人才是高句丽人,据泉南生交代,他们是从辽东营州过来,是幽州的高句丽势力把他们安排到洛阳。”

“那契丹人呢?他们也是和高句丽人一起送来的?”

“正是!不过他们是分两批过来,第一批是契丹人,住在伊阙县,第二批是高句丽人,一部分住在东城外,一部分住在城内永太坊。”/

“等一下!”

李邺叫停了彭海盐,“我记得当时在永太坊抓到了五名高句丽刺客,现在他们人在哪里?”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