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象雄,古格,藏尸洞,带血的绳子(1 / 2)

看见眼前的景象,我不由得心中泛起极大的不解。

之前的漩涡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黑洞,直径大概2米左右。

而旁边的水流竟然神奇的绕过这个洞口,从黑洞的旁边继续向着下游缓缓流去。仿佛洞内有某种让河水都恐怖的力量,不敢靠近半步;又好像是黑洞已经喝饱了水,毅然决然的拒绝了水流的流入。

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来,这个漩涡是会随着太阳的上升和下落而产生和消失的。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漩涡是最大的。到了中午的时候,太阳到达一天之内的最高点,漩涡开始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接近消失。

那如果在太阳落山之后又会如何呢?漩涡又会渐渐增大吗?

一边想着,我一边又把我的疑问告诉了大家。

大家相互看了看,也都很想揭开这个谜底。

“反正车就停在附近,咱们扎好帐篷之后,今天就留在这里观察一天吧。看看到了晚上是什么情况。”

猛子在听完我的疑惑之后,这样建议道。

可巴音却说出了让我们感到恐惧的话:

“我觉得我们还是赶紧离开。我听说阿尔金有个传说,传说中这里有一个叫‘恶魔之眼’的神秘漩涡,漩涡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天然洞穴。洞穴可以通到神秘的西藏古格王朝藏尸洞。而‘恶魔之眼’就是用一群古老的怪兽封印藏尸洞中数以万计的无头尸体的灵魂的。这样,就可以把那些无头尸体的灵魂永远困在阿里地区,而不会顺着这个洞口到达阿尔金地区。”

我们被巴音的这段话着实吓了一跳,这个传说听上去多少有点恐怖。毕竟西藏地区的古格王朝藏尸洞是无数人的噩梦。

“古格王朝?藏尸洞?这个我好像从来没有听过……是什么?具体讲讲?”秦蕊听到这里,不由得问道

对于古格王朝,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于是我给秦蕊也顺便给大家介绍了起来: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于公元1630年前后灭亡,其统治历史持续长达700年之久,跨越了中原王朝宋、元、明三个朝代。”

不等我说完,大家就又提出了疑问:

“象雄国?这又是个什么国?”

“象雄古国是西藏早期历史上的古国,疆域中心地区位于今阿里地区。于645年被吐蕃王朝征服。

它的疆域西起今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是为上象雄;东至今昌都丁青,是为下象雄;横贯藏北的尼玛、申扎一带是中象雄。

象雄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那曲尼玛县文部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这里的大片遗址即是象雄都城之所在。

看似遗世独立的青藏高原,在古代并非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区域,其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域都有过交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象雄成为古丝绸之路驿站的先天优势。

古象雄佛法在古象雄传统文化中居于最至高无上的位置,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千年,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西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由于“古象雄文明”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我对大家解释道

说完,我又对大家接着解释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吐蕃王朝末代赞(藏王的历代称号)普郎达玛时期,拒绝佛教,所以灭佛毁寺,不少避难的僧人都逃到了偏远的阿里地区。

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像当年的西域一样成为了各种文化和经济交流汇集之地。

公元843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也随之崩溃。

在这之后吐蕃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之权而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被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成为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在17世纪的时候,古格里面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领袖——也就是国王的弟弟矛盾比较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国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响。

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

而建在山上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都不能打下古格王宫。

这时,拉达克人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想等这座建筑修建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王宫了。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在古格的半山腰可以看到这座石楼的遗址。这座遗址极其容易辨认,因为周围的建筑都是土制,而只有这座石楼是石头砌成的。然而这座石楼并没有修完,大概有十几米高。

没有修完的原因是:在修筑石楼的过程中,上面的古格王出了变故。

据说,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地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决定。

国王为了挽救这些被达拉克人奴役的百姓,而选择了投降。

但是尽管国王选择了投降,结局却不像他想的那样,那些古格王朝的百姓结局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藏尸洞就是证明。

藏尸洞坐落于一岩壁之下,洞口离地2米左右,毫不起眼。洞内十分宽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据传洞的最尽头是喇嘛,紧挨着的是儿童,其次是妇女和男人。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败,散发着一种怪味。关于干尸洞的传说有许多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人斩去头颅,而尸骨则弃于洞中。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脉。

古格王朝的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

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

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而就在很多年以前,古格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自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才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渐渐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

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对古格王朝的遗址最早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

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但古格王朝的神秘之处在于:藏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之多,而现在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如果是迁徙走了话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之后的历史。

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但是这些人也都并不是古格后裔。

看样子古格的秘密短期内是难以解开了。”

“那现在的古格王朝遗址都有些什么呢?”秦蕊继续追问道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走,首先要经过4间古殿,即红庙、白庙、度母殿和轮回庙。山顶有一座坛城殿,要参观古寺需由工作人员打开门锁。寺内保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一些壁画上的金漆依然闪亮发光、光彩夺目。几间寺里以白庙规模最大,叫“拉康嘎波”。一些小洞窑内放着盘子大小的泥印佛像“擦擦”,是喇嘛到此修建时做的。据说除泥土之外,还混合了很多圣物。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