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神话(分封 续)(1 / 1)

在大秦帝国的政治语境中,井田制是一个禁忌的话题。这一制度与周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乎是和分封制度紧密捆绑在一起的。

大秦自建国伊始,便以强硬的姿态明令废除分封制,一切举措皆围绕着帝国的集权统一这一核心目标展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秦甚至精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由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即便是始皇帝的诸位公子,也没有丝毫特权。他们只能如普通臣民一般从军或从政,从最底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凭借自身能力争取升迁,绝无可能一下子就被封王,坐拥一方土地。

在始皇帝那如烈日般的强大震慑之下,朝堂上下无人敢有异议。哪怕是汇聚了天下各大学派精英的博士学宫的众多博士,也都对与分封制相关的井田制话题噤若寒蝉。

井田制,追溯至春秋之前,曾是一种被视为实现土地公有制的途径。

不过,周礼所记载的井田制度,其实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土地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极低。需要注意的是,周朝实际施行的井田制与周礼中的井田制度存在差异。

井田制度惟一值得一提的地方,便是它规定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但这种所谓的公有制并不纯粹,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实际上,是周王代表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土地,然后再将土地分配给其他大小奴隶主使用,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土地分配之外。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周王和大小奴隶主只是少数群体,这种井田制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种变异的土地私有制。

易华伟心中对井田制度的优劣有着清晰的认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经充分证明了井田制早已过时,是被时代淘汰的产物,绝不能让历史倒退回去。但当下大秦所施行的土地制度也并非完美无缺,土地私有制在中原大地这样的中央集权国家中,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哪怕是在遥远的未来,两千年后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土地公有制才是符合国家发展根本利益的方向。

“柳生,你所言的井田制指的是周礼之中的井田制度,还是周王朝时期实际施行的井田制度?”

一时间,群臣陷入了沉默。在这沉默之中,李斯决定亲自下场与柳生展开辩论。

易华伟则静静地坐在一旁,观察着局势的发展。

在易华伟看来,井田制度绝无重现的可能,但既然这是朝会,柳生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就必须进行深入讨论,然后明确地给出不可行的理由。否则,朝堂就会变成自己一个人的一言堂,这对大秦帝国的稳定和发展将是极为有害的。

“禀陛下,臣所言自然是周礼之上的井田制!”

柳生朝着胡亥恭敬地行了一礼。看到易华伟没有反对将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柳生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说话的声音都微微有些颤抖。因为井田制度一旦被重新提起,就意味着秦法有了被动摇的可能,帝国现有的政策也有了改变的契机。

这一时刻,朝堂上的众博士,尤其是儒家博士们,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一下子变得兴奋起来。一旦井田制度得以推行,那么与之相配套的分封制度也将有机会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对于儒家博士们来说,建立他们理想中的社会将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仿佛近在咫尺。毕竟,真正意义上的井田制是一种将农业、军事、行政融为一体的复杂制度。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没等易华伟开口,李斯作为法家思想的忠诚捍卫者,已经慷慨激昂地站了出来。开口道:“井田制在周王朝时期,不过是管理京畿之地的土地制度,而且其中还有公私之分,情况复杂。至于周礼所记载的井田制度,那完全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本就没有在现实中推行的可能性。不然,为何周王朝没有全面推行周礼中的井田制度,而是搞出了一个和其记载似是而非的实际井田制度呢?”

李斯微微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继续说道:“从春秋到战国,再到如今的大秦帝国,时代在不断变迁。春秋末年、战国初期的时候,井田制度就已经不适应天下局势了,所以才有了商君变法。

如今,我们已经从战国末年进入了大秦帝国初期,帝国的土地制度确实需要调整和完善,但我们应该朝着更先进的方向前进,而不是走回头路。”

说到这里,李斯朝着胡亥深深地鞠了一躬,神情诚恳而庄重:“陛下,臣以为柳生之言完全是无稽之谈,绝不可取。”

柳生听到李斯的反驳,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提高了声音反驳道:“如今土地私有制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全国各地豪强并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国时期那种各国纷争的乱世了,大秦帝国已经统一中原,此时正是恢复井田制度的最佳时机。丞相大人,你如此极力阻拦,到底是何居心?”

李斯冷笑一声,回应道:“柳生,你只看到了土地兼并这一表象,却不明白其根源。土地兼并问题并非是因为土地私有,而是因为律法执行不力、监管缺失。若贸然恢复井田制,必将引发更大的混乱。且大秦以法治国,各项律法都是依据当下国情制定,若因井田制而动摇秦法,国家必将陷入动荡。”

柳生不甘示弱:“律法可以修改完善,以适应井田制。况且,井田制下土地公有,可避免土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百姓都能有地可耕,何乐而不为?”

这时,蒙恬堂弟-中将军蒙钰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不妥。井田制下军事与土地绑定,如今我大秦军队皆为国家之军,若实行井田制,军事体系将大乱,边境安全如何保障?”

李由附和道:“而且,井田制实施需大量人力来管理分配土地,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国家财政负担不起。”

柳生争辩道:“可从地方选拔贤能之士管理,无需增加太多官员。”

李斯摇头道:“地方贤能如何选拔?标准何在?若选拔不当,易生腐败,反而加重百姓负担。”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胡亥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

易华伟则在一旁默默分析着各方言论。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久未发言的王绾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无论井田制与否,当务之急是解决当下百姓土地问题。可先派人清查土地兼并情况,制定相应律法限制,而非急于改变土地制度。”

胡亥微微点头,看向易华伟:“老师,你怎么看?”

易华伟直起身子道:“陛下,臣以为王大人之言有理。井田制不可行,但土地问题必须重视。

胡亥微微点头,目光投向易华伟,神色间满是敬重:“老师,你怎么看?”

易华伟缓缓直起身子,神色庄重地说道:“陛下,臣以为王大人之言有理。井田制断不可行,此乃历史之明鉴。然当下土地问题已然迫在眉睫,必须加以重视。”

言罢,易华伟稍作停顿,目光缓缓扫过四周群臣,继而开口道:

“据黑龙卫与治栗内史的详细统计,如今大秦之局势令人忧心。占全国人口尚不足百分之十的老世族、新士族以及六国遗族,竟掌控着百分之八十的土地。这些土地仿若他们的私产王国,成为其肆意妄为的根基。”

“他们凭借手中占有的大量土地,对国人百姓进行残酷至极的剥削与压迫。百姓沦为佣户,虽终年在田间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

“而占举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庶民,仅仅占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土地。更为艰难的是,这些土地大多十分贫瘠,即便百姓倾尽心血播种耕耘,最终也未必能有所收成。”

“庶民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在无尽的剥削之下,生活难以为继。长此以往,不仅严重限制了我大秦快速恢复国力,更与天下安稳的诉求背道而驰。我大秦历经始皇陛下的雄才大略,结束了刀兵乱世,当今天子自当为天下国人百姓开创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之世,这是大秦的使命,也是陛下的责任。”

“民以食为天,此乃千古不变之理。若要大秦帝国长治久安,就必须做到耕者有其田,让百姓有生存之基,有劳作之盼。唯有如此,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国家方能繁荣昌盛。”

说到此处,易华伟眼中光芒更盛。他深知土地改革势在必行,这是解放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只有解放了生产力,大秦的国人百姓才会有信心、有能力去努力生养。

不出二十年,人口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当下之世,人口对于大秦而言,是最为根本的要素。而土地,则是这根本中的根本。土地承载着百姓的生计,关乎着国家的兴衰。

易华伟怀揣着巨大的野心,心中的宏伟蓝图若要付诸行动,必须建立在国富民强、人口繁盛的基础之上。正因如此,他才对土地改革有着刻不容缓的紧迫感。他需要海量的人口来支撑他心中那宏大的梦想。

易华伟深知,若人口不足,即便大秦锐士英勇无畏,付出巨大牺牲打下广袤无垠的土地,最终也会因无人耕耘而逐渐荒芜,继而失去。土地与人口,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易华伟望向群臣,一字一顿地说道:“陛下,当下之策,应依靠天下无田的庶民,保护有田的庶民,有步骤、有区别地削减老世族、新士族以及六国遗族等各大势力所占有之多余土地,以此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于帝国之内,可实行抽补、调剂之法。通过合理的调配,解决庶民土地不足的问题。对于老世族以及新士族等各大势力多余的土地,朝廷可采取赎买之策。”

“以一定的钱财或粮食,购买他们多余的土地,再将这些土地公平地分给无田的庶民。如此,既能缓解土地矛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各方利益。”

易华伟话音刚落,朝堂之下顿时一片喧哗。

“陛下,若是采取赎买之法,只怕朝廷财政会不堪重负,陷入紧张之境。如此一来,国家恐将动荡不安啊……”王绾眉头紧锁,目光凝重。他心里明白,若真要赎买那些大量的土地,所需钱财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对朝廷财政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陛下,丞相所言甚是有理。易大人此做法,不仅老世族、新士族以及六国遗族等会因利益受损而奋起反抗,朝廷也必然会因支出海量钱财而面临困境。”

“是啊,陛下。如此大规模的赎买,必然会导致国库空虚,国家各项事务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还望陛下三思啊……”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各种问题,对这一对策的担忧已然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

在场的大臣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家中拥有大量田产的世族或士族。

易华伟提出的这一土地政策,对他们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这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将受到巨大冲击,因此他们几乎是清一色地表示反对。

“陛下,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朝廷若强行赎买土地,必将引发各方不满。老世族等势力盘根错节,若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即便不考虑他们的反抗,朝廷的财政也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赎买计划。一旦国库空虚,边境防御、水利工程、民生建设等都将停滞,国家必将陷入混乱。”

易华伟看着群臣的激烈反应,心中早有预料。他朗声道:“陛下,臣亦知此举困难重重,但土地问题若不解决,大秦将永无宁日。虽赎买需耗费钱财,但可分阶段进行。先从土地兼并严重之地入手,逐步推进。”

“至于财政问题,可从其他方面开源节流。例如,加强对商业的监管,合理征税;减少不必要的宫廷开支等。同时,对于反抗者,朝廷应坚决予以镇压。”

“陛下,易大人此说过于理想化。商业征税谈何容易,那些商人狡诈无比,且与各方势力勾结。减少宫廷开支,亦会影响陛下的威严和宫廷的正常运转。”

胡亥眉头深皱,转头看向李斯:“李卿,你有何看法?”

李斯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赵大人之策虽有可取之处,但风险极大。可先命人详细核算赎买土地所需费用,以及可能对财政造成的影响。同时,调查各方势力的态度和反应,再做定夺。”

易华伟抬头看了李斯一眼,这老小子想用拖字决来糊弄过去。

哪有这么简单,自己既然提出来了,就一定要推行下去,谁说都不好使!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