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二章 杨嗣昌(1 / 1)

崇祯气血上涌,头疼欲裂,陈奇瑜可以杀,可是之后呢,洪承畴应当已经出发了,傅宗龙也调回来了,如果这时候取消命令,自己不就跟个丑角一般。必须换一个人坐镇西北。不过现在换一个能坐镇西北的人还不是最紧要的事情。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恐怕要算是流贼下一步的动向了,流贼获得大胜,击溃了陕西的官兵,陕西已经打成了一锅粥,下一步他们很有可能扩大战果,乘胜追击,攻打河南,湖广,如果他们深入中原,自己应当如何防御?

怎么办?怎么办?崇祯心中异常烦躁,每当这个时候,他就要处理人了,“即刻拟旨,罢免周延儒的首辅职务,让温体仁替代之,并且传温体仁前来觐见。”崇祯冷不丁说出了这么一句,王承恩额头上的汗珠都要下来了,圣上怎么毫无征兆的就要罢免周延儒,按理说宦官不能干政,可是王承恩实在是忍不住,对崇祯说道:“陛下,奴婢有一言。”还没等王承恩问出当讲不当讲,崇祯立刻道:“讲!”王承恩不再停顿,立刻道:“陛下,若是首辅大人真的做的不好,毕竟年事已高,陛下不如让他上书辞职,若是直接罢免,恐怕有损陛下的威严。”倒不是王承恩跟周延儒有什么交情,而是觉得周延儒好歹是当朝首辅,而且这次打败仗也不是周延儒的错,虽然崇祯早就有换掉周延儒的念头,这次不过是借题发挥,不过对于周延儒,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是温和一点的换掉周延儒的好。圣上有时候太过情绪化,王承恩虽然不干政,可圣上毕竟是主人,自己作为奴仆也有提醒主人的义务,不要给朝臣言官留下什么把柄。崇祯冷静了一下,看了一眼王承恩,他生性多疑,王承恩突然为周延儒说话,他还觉得王承恩是不是跟周延儒有什么交情,可是仔细看看王承恩的表情,不似作伪,不过是真心提醒自己,让自己给周延儒留点面子罢了。反正目的已经达到,周延儒也算伺候了自己这么多年,给他个面子也无妨。

“可以,就按照你说的办,你亲自去告诉周延儒,让他自己递交辞呈,将温体仁唤来,朕要问问他关于西北战事的方案。”崇祯有些疲倦的说道。王承恩领命而去。

“参见陛下。”不一会,温体仁便火急火燎的赶到了养心殿,八百里加急文书虽然呈交给了皇帝,可是内阁作为国家的中枢机关,实际上还要比崇祯早一步知道这个消息,温体仁早就做好了准备,崇祯一定会召见自己商议对策,目前在内阁之中,傅宗龙还没就位,周延儒已经是快要下台的人了,他只会找自己商量。果然王承恩就到了,温体仁一到养心殿便大礼参拜。崇祯立刻道:“爱卿免礼,朕今日叫你来恐怕你也知道所为何事,大明多事之秋,本以为陈奇瑜不负众望平定流贼,可是没想到也是个废物,朕必杀之。”

温体仁浑身一哆嗦,崇祯杀起文官来还真是心狠,一点不留情面。当初提拔陈奇瑜的是他,现在要杀了陈奇瑜的还是他,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果然不假。崇祯问道:“事已至此,爱卿以为当如何行事,目前应该派遣何人前去坐镇,还有后面应当如何调兵歼灭流贼。”

温体仁眼睛一转说道:“启禀陛下,如何平定流贼,微臣现在不能乱说,毕竟不在前线,如何调兵遣将不能仅凭臣一面之词,那样会有纸上谈兵之嫌。”温体仁这个话头,说的有礼有节,圣上问他对策,他却以这番话搪塞过去,崇祯还找不出什么漏洞。毕竟温体仁说的也对,自己在京师不了解陕西的情况,贸然下指令岂不是添乱。温体仁也看出来了,不提意见反而没事,多做多错,不做不错,那自己还是闭嘴的好。但是方略上不能提议,坐镇的人选在来的路上,温体仁倒是想的清楚。他躬身道:“微臣愚钝还请陛下恕罪,但是坐镇人选,不知微臣可否举荐一人?”

崇祯眼睛一亮,“爱卿请讲,究竟是何人?”“兵部右侍郎,杨嗣昌,陛下以为如何?”温体仁低声道。崇祯的眉头一瞬间皱了起来,杨嗣昌是何人,正是被他刚刚罢免的三边总督杨鹤的独生子,这次他老子犯错,朝廷还算公正严明,夺了他老子的官位,可是杨嗣昌平时行事低调,在张凤翼麾下,崇祯还真没有追究他什么责任的意思。可这时候温体仁竟然推荐杨嗣昌,崇祯内心有些不快。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熊包。杨鹤在崇祯的印象中就是个废物,杨嗣昌作为他儿子还能好到哪里去?

温体仁就知道崇祯肯定不满意,他立刻进言道:“陛下,可不要以为杨鹤本事不行,他儿子就是废物。据我所知,这个杨嗣昌还是有些本事的,颇知兵事,最近他给内阁递交了一封文书,阐述了一些平定流贼的方案,有些观点颇为新颖,还请陛下将其招来,一问便知。”

在温体仁的推荐下,半个时辰之后,杨嗣昌站在了崇祯面前。“杨爱卿,虽然你官至兵部右侍郎,不过上任时日尚短,朕跟你却是没怎么打过交道。”崇祯开口道。杨嗣昌此时已经是年过四旬的中年人,年轻时候因为是家中独子,自然被杨鹤宠爱,行事乖张,颇有些无法无天的意思,可是随着年纪增长,其阅历更加丰富,进入官场以来更是练就了一副宦海沉浮的本事。皇帝召见,他并不是特别紧张,崇祯开口,他也能应对自如。

“陛下日理万机,关心国事,微臣恨不能为陛下分忧一二。”杨嗣昌诚恳的说道。崇祯点点头,这话听得舒服,看来杨嗣昌跟他爹杨鹤的行事风格应当不一样,崇祯接着问道:“朕听温阁老说你对剿灭流贼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杨嗣昌躬身道:“古有大禹治水,所谓堵不如疏,今日对付流贼也是一样的情况,流贼起事且越大越多因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活不下去了,他们才会造反,如果朝廷能给他们一条活路,谁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所以微臣建议,开矿招工瓦解乱党,朝廷以工代赈,发给饷银,相信这些人一定会对陛下感恩戴德,这些个愚夫愚妇最是好办,有口饭吃就绝不会造反。”这是一个新颖的点子,崇祯几乎要拍手叫好,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想到,每次发生大灾都只想着怎么调拨钱粮平定灾情,可是每当朝廷捉襟见肘的时候事情就会棘手起来,而杨嗣昌的这番提议是一个新观点,以工代赈,特别是开矿,不论是煤矿,铁矿,还是铜矿,盐矿,都是朝廷需要的物资,这样百姓有活干,有银子拿,朝廷也能获得更多的矿石资源,属于双赢的事情,自然而然的,这些百姓就不会想着怎么投靠流贼犯上作乱了。同时,流贼看到百姓生活的不错,可能也会出现放下兵器回家种田的心思。岂不是一石二鸟。

“还有呢?”崇祯急不可耐的问道。“这是疏,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堵,最起码要将眼前的这股流贼给消灭,高迎祥等人狡猾,居无定所,今天在这里作战,明天又可能去别的地方,所以微臣建议,处处设卡,让流贼时刻碰壁,将他们全部困死在西北。河南有左良玉部八千人可用,陕西边关尚有贺人龙部精兵五千可以使用,另从宣大军调出艾万年,张应昌,颇希牧等本部兵马约一万五千人由北向南施压,让左良玉守住配合河南各地兵马守住洛水,贺人龙急调西安府,保卫陕西。最后调四川土司总兵秦良玉麾下两万兵北上,守卫四川和湖广边境,可以从夔州出川进入湖北,防御流贼南下,这样流贼四面被围,就算他高迎祥本事再大又能如何?”杨嗣昌胸有成竹的说道。

崇祯几乎要脱口称赞,没想到杨嗣昌平时不声不响的,竟然是一个大才,虽然温体仁没有说出个一二,但是杨嗣昌竟然提出了这么高明的策略,这么一来,温体仁也算是推荐有功了,果然是个当首辅的料子,崇祯以为,首辅最大的能力就是推荐合适的人进入合适的位置,像是周延儒这一点就不行,总是推荐一些废物,这个杨嗣昌是兵部右侍郎,本身对军队就有很强的认知,看他的策略,可实施性很强。这样的人不去坐镇西北,还有谁能去。

“杨嗣昌,朕委任你为三边总督,主管西北剿匪事务,你可敢接任?”崇祯问道。杨嗣昌睁大了眼睛,立刻回答道:“陛下吩咐,微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