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林社长有格局(1 / 2)

海晏组织的聚会,汪硕没去,林为民也没去。

汪硕没去是因为跟冯晓刚闹别扭,林为民没去则是因为他正专心的对新作进行最后的修改。

小说从动笔到现在也快两个月了,初稿他写的很快,一个月左右便完成了。

但这部小说是因石父而来的,所以他非常认真的修改了一遍,最终在1月末定稿。

他将这部小说拿到了石铁生那里,隔了一个星期,石铁生一直没来电话让林为民取稿子。

反倒是程西米打来了电话,催促林为民赶紧把稿子取走。

程西米说,石铁生这些天把林为民那部小说看了好几遍,每看一次,对于石铁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消耗。

林为民赶忙赶到石铁生家里,一见面,果然如程西米所说的,石铁生的气色很差。

他玩笑着对石铁生说道:“我当责编的时候都没有你这么尽责。”

“是你小说写的太好了,让人欲罢不能。”石铁生毫不吝啬的夸奖道。

“真有这么好?”

石铁生迟疑了一下,犹豫道:“我这個评价主观色彩比较重。”

“没事,等发表了让读者们评价吧。”

从石铁生家取走了稿子,第二天林为民便将它交给了贺启智。

贺启智接过稿子,心中无比激动,盼了一年多了,总算是盼来了林大作家的新作品。

“你手老抖什么?”林为民问道。

“我激动、高兴啊!”贺启智语气亢奋,“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大环境这么不景气,我们《当代》销量连120万份都守不住了,就指望你这小说回回春呢!”

林为民笑道:“你这话让同行们听着,估计要打人。压力别这么大,销量不好,非战之罪。”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内的文学杂志销量便开始跌跌不休,经过这几年时间,很多原来办的风生水起的文学期刊先后陷入了经营困难的窘境。

哪怕是如《十月》《收获》这些国内文学期刊领域的扛把子,如今也是艰难度日,销量每况愈下。

《当代》在众多一线文学杂志当中算是处境最好的了,这也多亏了林为民在位时给《当代》打下的坚实基础。

巅峰时期的《当代》,单期销量两三百万份都是常有的事。

不过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大环境的整体下行对于《当代》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去年一年,国内文坛并没有什么太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作为国内最顶尖的文学作品发表平台,《当代》的声量自然也没有以前大了。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之前一直努力维持的销量在去年一年时间内出现了连续下跌之势,96年第12期的单期销量已经跌破了120万册,并且看起来,这个下跌并没有就此止住的趋势,97年第1期上市发行了二十多天了,堪堪破了100万份,销量不容乐观。

林为民的新作品在这个节骨眼上问世,对于《当代》来说,不啻于是一剂强心针,不仅是对读者和市场,对于《当代》编辑部也是如此。

收了林为民的稿子,贺启智心情激动不已,回到编辑部内仍没完全平静下来。

“老贺,遇见什么事了,这么高兴?”

祝昌盛看到贺启智一脸喜气,好奇的问道。

“嘿嘿!”贺启智晃着手里的稿子,光顾着笑,也不说话。

“这又是谁的大作啊?”祝昌盛问道。

能让贺启智这个主编这么高兴,想必肯定是知名作家的新作。

这一年来,《当代》发表的作品影响力确实差了些,大家都盼着能收些质量上乘的稿件,来稳住杂志逐渐下行的颓势。

见贺启智光笑不说话,不光是祝昌盛好奇了,编辑部内的其他人也都露出探究的目光。

“主编,稿子都到手了,伱就别藏着掖着了。”

杨新兰说着话,凑到了贺启智身边。

她瞄了一眼稿子的首页,那纸张似乎有着魔力,一下子就把她的眼神死死的吸引住了。

见到杨新兰的表现,其他人也迫不及待的凑到了贺启智身边。

终于看清楚了稿子首页上的名字,祝昌盛笑容满面,“好好好!”

姚淑芝拍手道:“哎呦,这个不务正业的,总归是想起自己的老本行了!”

编辑室内,众人表现的喜气洋洋,比发工资的时候还高兴。

在《当代》编辑部兴奋的讨论着林为民的新作的时候,林为民的办公室内迎来了一位几位客人。

准确的说,客人只有一位,另外的两人是于东和郑渊杰。

“社长,这位就是沪上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金国平厂长。”

于东介绍了一句,还没等林为民说话,对面的金国平便发出爽朗的笑声,热情的握住了林为民的手。

“林社长,您好您好!久仰大名了!”

金国平有着沪上人少有的豪爽性格,一见面所展现的热情让林为民这个东北人都有些不适应。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