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三弟的事(2 / 2)

徐爱国思索道:“丰铭,你们厂虽然小,就二百多号人,但副厂长总该有两三个,你的老厂长让你一个主任接手,这事怕对你来说,不太好吧。”

徐爱国说完,稍微停顿一下,又道:“你们厂应该还没达到国家改开后要求的改制,你的老厂长他把打算直接提拔你的事情,向组织上汇报了没有?”

<div class="contentadv"> 徐丰铭应声道:“还没,他私下找我,就是想先听听我的看法,要是我答应,他立马就向上面打报告。”

徐爱国看向自个大哥,见大哥还是没想说话,就继续说道:

“丰铭,那你们厂的那几个副厂长,他们要是知道这个情况,怕是会极力反对吧,毕竟当副职的,没有哪个不想早点转正。”

“二哥,您说的没错,这不我挺犯愁的嘛,这些天一直在想这个事,我们厂的那几个副厂长,跟我关系都挺好,要是我被一下提拔在他们前头,可就一下全都得罪了。”

“丰铭,你自己什么想法?”

徐庆这才把筷子放在碗沿儿上问道。

“大哥,我是这么想的,我老厂长他看得起我,认为我有能力带着厂子里的所有人走向更好,我哪能让他失望,再说,他的一番好意,我也不想辜负。”

徐庆听明白了三弟的意思,转头看向二弟爱国道:

“你觉得呢?”

徐爱国微微皱眉,思量道:“三弟想接替他老厂长的班,我感觉挺好,丰铭这些年在五金厂干的不错,他们厂能有今天,离不开他的功劳,就是这事.如果只是他的老厂长一个人的意见,恐怕向上面汇报上去后,能批准的难度很大,毕竟还有几个副厂长,都盯着正厂长的位子,不会太好办。”

徐庆听见二弟分析的很有条理,点头道:

“爱国,你说的没错,丰铭要从一个主任,一跃升迁为他厂里的一把手,阻力很大,这是正常的。

但现在改开,他厂里的经济效益,不再是以前光靠国家在背后扶持,而是要求自力更生,这一点,你当红星轧钢五分厂的厂长,应该深有体会。”

徐爱国听见大哥的话,连连点头。

刘建军一直没发言,倒是听的格外认真。

他不懂厂里的事情,说起来倒是前些年在钢琴厂呆了一段时间,还不短。

可他那时是身上有任务,被安排过去揪出潜伏在里面的不法分子。

所以,任务完成后,就离开了。

此时听见三舅哥被老厂长推荐当厂长,又听见二舅哥和大舅哥在商量,不懂就没敢插话。

马解放喝了一碗米汤,酒劲散了不少,神志彻底清醒,朝徐庆道:

“姐夫,丰铭要是能当他厂里的一把手,这是好事啊,要是我能在三厂当正厂长,明天我就将阎解成两口子开掉!”

徐庆没理睬刚醒酒的马解放。

吴月梅抱着小儿子,一边嚼着肉卷,一边暗暗用手拉拽了一把马解放的胳膊,示意少说话,听姐夫说。

徐晓雅和静红,秀娟,爱倩,没发言。

男人们谈事业,她们先静静地听着,之后再说。

不然人多口杂,事情很难理出一个好的头绪。

两位老人,听见了膝下的三个孙儿在谈事情,可耳朵听不大清楚,也不太明白,昏花的双眼看着面前的孙儿、孙女以及太孙们,慢慢地嚼着嘴里的肉卷,什么都不说。

倒是对刚出生的小太孙徐鸿斌,时不时就看两眼。

他们是上年纪了,什么事也管不了,想管又无能为力,只能安心享受儿孙满堂的福。

徐爱国张嘴道:“大哥,您的意思是”

徐庆笑着道:“既然老厂长,对咱三弟厚爱有加,丰铭要是拒绝,岂不是太驳老厂长的面儿了。

现在改开了,往后小厂子肯定会成为国家最先进行改制试点考虑的对象,不出三年时间,国家就会放手对丰铭上班的五金厂的管理。

到时候,厂子免不了要完全面向市场,自负盈亏,没了国家支持,谁当厂长,那就不是说向上面汇报,而是谁有能力,谁来当!

那样一来,没一个有能力的人领导,不出一年半载就倒闭。

还不如借助老厂长的意思,丰铭接下当厂长的事情,最起码依着咱三弟的聪明和机灵劲儿,五金厂不会说落到关门的下场。”

“至于那几个副厂长,”徐庆看向三弟丰铭道:“这就要靠你的老厂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了。

现在咱们国家对于改开力度很大,决心很强,倘若你们厂的那几个副厂长,能看到这一点,我想他们不会说不支持你来领导你们厂,毕竟这些年你厂里的发展势头能这么好,从默默无闻,成为全城出名,你做出的贡献多大,想必他们几个副厂长心里也有数。”

徐丰铭点着头,若有所思起来。

马解放这会儿算是一丁点的酒意都没了,抬手用胳膊搂住徐丰铭肩膀道:

“还想啥呢,明天一早上班后就告诉你那老老厂,他一退,你就上任,其他的甭想了,好好琢磨往后你当厂长了,在咱们城里哪家馆子摆你的升迁酒,要是就在你们院里,那哥哥我也不介意。”

马解放刚说完,吴月梅黑着脸就狠狠剜了一眼,“丰铭人家都快当厂长了,你呢?

一天到晚就光想着喝酒,怎么不学学丰铭,多上进点?!”

马解放憨笑一声,“媳妇,我现在在咱们三厂当科长,挺好的,等再过两年,咱小儿子长大些,我就跟着庆子哥做生意,在厂里当厂长,三天两头就要跑总厂开会,我才不干。”

吴月梅瞪了马解放一眼,对于自个男人这一两年里,老惦记着要做生意,很是不满。

但比起刚开始,是好多了,不再强烈反对。

不管怎么说,徐庆和静红开粮站,办肉联厂,生意搞的红红火火,日日子也过得很是滋润。

比起两年前,徐庆不但买了摩托车,还买了雷达表。

衣食住行上也比一般普通干部家庭强了好几倍。

别的不说,就单单吃饭方面,顿顿白面馒头和肉。

这就是寻常干部,不见得能天天这么吃的。

反正她她和解放在家,每个月才能吃小半个月得白面馒头。

剩余的日子里,还是要吃掺和棒子面的馒头。

没法子,改开是改开了,但并不是住在城里的人生活水平,立马就能提升。

比起乡下农村来说,是好了很多。

可买粮食还要粮票,想吃肉,也依然得有肉票才行。

胰子和其他日用品,国家仍按需供应。

物资紧张的局面,并没有随着改开,就马上得到解决。

晚上九点,吃饭完的徐晓雅和刘建军,与马解放一家四口,稍作了半响后,才起身要走。

徐庆与爱国,丰铭,兄弟三人一同送妹妹和妹夫,以及马解放一家离开。

夜色早已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夜间又泛起寒意,徐庆和爱国各自拿出屋里的手电筒,让妹妹晓雅与解放两家拿着,好路上照亮。

街上倒是有路灯,可要是转进胡同,没个手电筒照亮依旧不成。

在胡同口,徐丰铭目送妹妹和解放两家人骑着自行车走远后,转身看向身边的大哥,二哥道:

“我想好了,明天我就找我老厂长说去。”

徐庆和爱国,相视一眼,嗯声道:“好!”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