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秦岭深处,无根生和张之维命运节点(1 / 2)

秦岭深处,二十四节通天谷的山洞内,无根生对着张伯端就是一顿破口大骂。

因为这段石刻的后面写着

——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

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

然无为之道……

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

…………

…………

这段话的意思是,上面的石刻是《悟真篇》,里面记载着道家金丹之道的所有细节。

如果有兴趣钻研之道的人,仙资非凡,悟性绝佳,在看了这石刻的内容之后,一定会心胸澄明,且无师自通,这算是上天赐予对方的福分。

如此一来,就不需要他张伯端口传亲授,也不关他张伯端的事,就算有天谴,也谴不到他张伯端的头上。

不过,《悟真篇》并没有涉及到了明心见性的无上妙觉之道,也就是无为之道。

此道在于用平常心去看待外物,不管是外界的影响,还是内在的影响,都不能左右自身,如此一来,领悟悟真篇就不会造成偏差。

但无奈,凡夫俗子的缘份和业报各有厚薄,本性慧根也有利钝,很多人无法保持本心,受妄念影响,往往听到一句话,就会造成很多种理解。

所以释迦牟尼、文殊等人所传的法门,到了被传授者的手上,就会有很大差别,存在很大的弊端。

以后若有慧根悟性猛利的人,见到他所留之物,就会知道他张伯端已得到了达摩、六祖最上乘的传承,领悟到了他们全部的精妙,他张伯端留下的东西,可以悟成万法也。/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当然,从某种程度而言,度人也是度己,他的观法向外,这也是他的道。

在确定了自己的路之后,他又想起了这个地方!

一群全性便是如此难缠,若是满世界的全性,那又如何是好?

所以他回到了这里,准备毁掉这个祸端。

无根生拿着凿子,就要将紫阳真人留下的《悟真篇》毁之一炬。

但就在铁锤将要挥到凿子的瞬间,他停下了动作,他迟疑了。

这可是能比肩达摩,比肩六祖的法门,若是毁掉,可能这世间就再也没有了。

作为一个异人,即便心智坚韧如无根生,心里也不禁起了恻隐之心。

“此等先人智慧,真要毁掉?!”

他看着这石壁,久久无言。

这时,石壁上的线条充斥在脑海。

慢慢的,他感觉自己的意识拔高,仿佛高到了天地之上,俯瞰全局,眼前所见,是密密麻麻的黑白线条。

这些线条虽然杂乱,却在像他传递性息。

这些信息太多了,太也具备吸引力。

不过,无根生还是闭上了眼。

“大丈夫有可为,有可不为,我离张伯端所言的无上妙觉之道相差甚远,非一人之力可以窥探也!”

而且,无根生还敏锐的察觉,这其中还蕴藏着更为深层次的秘密。

思忖了片刻,他最终还是没有下得去手毁掉此地。

若不管不顾,一律毁掉,那与因噎废食有何区别?

不有教无类,不好为人师,不代表就不为人师,这其中有本质区别。

但就这么放任不管也不行,进入这个山洞的考验实在太简单了,只需要破解何为诚,何为人的秘密,就能进入其中,获得《悟真篇》。

这与白送有什么区别?“诚”和“人”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吗?

若只单单是有“人”有“诚”,就能聆听此道,势必会造成德不配位的恶果,遭至祸端。

想了想,无根生只用石壳掩去了洞中的《悟真篇》,再抹去了张伯端所言,并且再上面刻下了“九曲盘桓洞”五个大字。

这既是他对张伯端的批语,也用以警示自身。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