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门长摇了摇头,收敛表情,一脸淡漠的说道:
“因为后来啊,我拿起了很多事,也放下了很多事,这才想明白,你师父这牛鼻子是在故意误我。”
“那场所谓的斗法,看似是我输了,但其实我没输,是他输了,只是当我想明白的时候,这些种种我已经放下,输赢都不重要了!”
武当门长说师父输了这事,张之维并未反驳,作为徒弟,他自然是了解师父的。
若当年师父真能稳拿下对方,哪有可能和他磨嘴皮子,只怕当场大耳刮子就抡上去了,先打得屁滚尿流再说。
既然师父没有动手,而是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就说明要么是打不过,要么是胜率未知。
到底是怎样的,张之维也说不好,除非去问师父。
不过这种事,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真要去问的话,只怕会挨雷劈。
至于武当门长刚才阐述的师父用来唬他的话,还真不是在胡诌。
想要让一代武圣不战而认输,瞎扯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道”有“理”,而且让人无法反驳的道理。
而事实上,这番话,还真就是圣人之言。
这是一个典故叫“巧论三剑,一言兴邦”,出自《庄子》。
据说赵国国君特别喜欢论剑,每日的爱好,便是召集全国的异人过来切磋论武,每年因此而死伤的高手数以百计,极大地削弱了国力,众人去劝诫也不听,最后没有办法,便花费黄金千两,去请教庄子出马。
庄子一听此事,没收任何黄金,便以自己天下无双的剑术,去和赵国国君论道,还说出了那句非常著名的话,——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句话在后来,出现在了李白的《侠客行》里,很多人都以为是李白写的,是李白对那些侠客的一种憧憬。
但其实,这话最早出自《庄子》。
李白是一个授箓道士,与其说他憧憬的是侠客,不如说他憧憬的是逍遥御风的庄子。
师父用庄子的圣人之言,去抨击武当门长,他自是哑口无言,无地自容。
这场论道斗法,与其说是武当门长败给了师父,不如说是败给了庄子。
所以,武当门长说他没有输。
至于武当门长说自己放下了……
张之维不置可否。
他不知道对方是放下了输赢。
还是放下了与师父的输赢。
若是前者,那对方非常的不简单。
若是后者,花了几十年才想明白这么点破事,那不提也罢!
“如果当年换做是你小子,说不得会和老道好好斗一场,不过,弃我去者,昨日之事不可留,小高功,老道带你领略一下武当风光?”武当门长起身说道。/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虽然现在的道教一脉都修丹功,祖天师张道陵也曾在龙虎山炼丹,丹成而龙虎现,但这是祖天师的个人行为。
龙虎山作为符箓派,总归是侧重符箓一道的,像“烹炼金石”的外丹一道,龙虎山是不传承的。
不过武当却有传承,很多武当的道士,都或多或少的服用过丹药。
想到这,张之维从钱包里拿出包租公给的金丹。
包租公一共给了三枚,他吃了两枚,就只剩这最后一枚了。
“这金丹,是孙爷所炼对吧!”张之维问。
武当门长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是我所炼,我曾给每个徒弟三枚,助他们修行,不过,用得上的不多,白费功夫,你若能吃,倒也不算浪费!”
“包租公给了我三枚,作为这次送行的答谢,我已吃两枚了!”张之维说道。
“感觉如何?”武当门长问。
“相当不错!”张之维道。
“废话!”武当门主扭过头。
张之维继续道:“服用之后,能看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篆,彼此交织,融入四肢百骸,能听到一老道士在耳边低语,诵经讲道!”
“你说什么?”武当门长倏地转头,凝视张之维。
张之维神色如常,继续道:“那诵经声,与孙爷的声音如出一辙!”
“从那些篆文上,你看懂了多少,从那些经文里,你听懂了多少?”武当门长发问,语气不再平淡如水,开始有了波澜。
自谈话开始,除了说起和天师张静清论道的那段时,他的情绪略有变化外,其他时候都是一脸淡漠,好像什么都与自己无关。
但此刻,他那一直古井无波的脸上,却出现了些许吃惊之色。
张之维想了想,道:“丹药所化篆文直观些,大概看懂了十之八九,但经文声却是断断续续,即便拼凑起来,却也不再完整,莫约十之七八吧!”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