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喜气洋洋的村里人(1 / 1)

她记得她说的是,村里的人八点集合,一起出发去镇上,镇上的人九点半集合,到车站等着就是了。

毕竟市里送来的家电,就算一早从市里出发,到镇上也得快中午了。

余小姨一边扭身往堂屋里走,准备去看看灶上的饭菜,一边说道:“你当谁家都能把买冰柜电视收录机当吃饭的啊?”

“人家不知道盼了多久了!”

余小姨笑着叫乔玉快起来:“先吃上两口,不然我怕开了门,你今儿一天都吃不上东西了。”

说着,又去把青杨叫起来:“你姐今天事儿多,你也早点起来帮忙。”

余小姨陪着乔玉,自然知道乔玉平时有多忙。

尤其是这种人多的时候,乔玉的责任心强,总是要负责到底的。

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了。

乔玉快手快脚地扣着扣子、穿好鞋子,果然出了门,站在院子里就能听到外头低低的说话声。

这会儿才刚六点呢!

不过对于村里人来说,要是有事儿要做的,早上四五点起来都不算什么。

乔玉赶紧蹑手蹑脚跑去厨房。

厨房里,余小姨已经煮好了红薯粥,还根据乔玉和青杨的习惯,一人安排了一只咸鸭蛋,和昨天柴爱花给的油渣烧饼。

一家三口悄声躲在厨房里吃完了早饭,余小姨才去开门。

“大家伙儿早啊!快进来坐坐。”

一边又问门口的人:“都吃了没?没吃在家垫一口。”

大家连忙起身,抽出自己垫在屁股下面坐的纸壳子、防水布什么的。

一面回答余小姨的话:“她小姨,吃了,吃了。”

“余大姐,不忙活,我们在家都吃过了出来的。”

余小姨也早料到是这么个情况,就笑着把大家迎进来。

大家也不客气,进了院子之后,有椅子的坐椅子,没椅子的找个小凳子也能坐。

实在啥也没有的,还是那张防水布,往屋檐下的石板台阶上一垫,能围着院子坐一圈人呢。

余小姨端了两个小簸箕出来,里面盛着村里人先前送来的瓜子花生和炒豌豆。

又把堂屋里的大搪瓷水壶给拿出来了,边上放着一叠碗,招呼大家喝水:“我就不挨个倒了,大家伙儿自个儿倒,别客气!”

大家笑呵呵的:“她小姨,你别忙活了,我们自个儿来就行。”

说话间,乔玉跟青杨吃饱了从厨房里出来,跟大家打个招呼,就开始点人数。

“咱们村买冰柜的一共五家,买风扇的这次有八家,帮别人带的有二十一家,马老三家一台电视……”

一边简单介绍了一下,就开始点人数:“马老三家的来了没?”

在场的人直接喊道:“没呢!我路过他们家的时候喊了,两口子还没起呢!”

也有人嘻嘻哈哈笑起来,也不是怀揣着什么不好的心思,就是村里拿这种事打趣习惯了。

正说笑着呢,门口就传来马老三媳妇儿的声音:“在!在!来了来了!”

说着,还忍不住回头说马老三:“你快点儿的!我就说别人一早就来了吧!”

马老三感到十分委屈:“乔玉自个儿说八点集合的,这才几点啊!”

马老三媳妇儿怒斥一句:“早点咋了?你又不是有啥事儿不能起来!”

说着,两口子进来,乔玉赶紧岔开话题:“来了是吧?来了就行,你们家今天有台电视,还有台冰柜,还有录放机,可都是大玩意儿,提前准备准备也好。”

马老三这才不说话了,马老三媳妇儿冲乔玉笑:“都准备好了,我们家有板车,到时候用板车拖回来,绳子跟雨布都准备好了。”

家里买电视机,买冰柜,这都是大事儿,大喜事儿。

人逢喜事精神爽,那叫一个乐呵。

乔玉又接着点名,大部分人都来了,没来的也陆陆续续到了。

也就七点刚到,除了有一家是月牙湾的还没到,其余人都到了。

乔玉说:“咱们说好了八点的,再等等,来了就一块儿走,要是没来,咱们就七点半出发,叫谁留下来帮忙说一声。”

乔玉吆喝,大把的人响应,最后是村里的一个年轻人说:“我妈今天在家呢,我一会儿就叫她过来在门口等着,也不耽误她择菜。”

乔玉笑道:“那行,那一会儿要是人还没来,就麻烦婶娘了。”

说完,大家就继续在乔玉家坐着,互相打听:“你家买了啥?”

“马老三家真阔气啊,编竹子都卖了这么多钱,今天可气派了。”

“马老三家还行,家里现在都快成作坊了,十多个人给他帮忙编篮子筐子呢!要我说,还是老周家厉害,闷声发大财啊这是!”

“嗐,老周家没啥,主要是他们家女婿厉害,听说在外头接工程的,去年挣了这个数呢!”

“四叔,你们家今年咋不买电视,买录放机了?”

“啥?跳迪斯科?啥叫迪斯科?”

村里人热热闹闹地说着话,青杨还有点困,趴在堂屋桌上,抬眼跟同样早起的大牛辉子他们说话。

“你们起这么早干嘛?说了八点,提前十来分钟到就行了,这从六点硬坐到八点,不累吗?”

大牛还没说话呢,二牛挂着鼻涕,兴奋极了:“我们家买冰柜了!以后我批冰棍,先往我家放一冰柜的。”

二牛跟村里其他孩子一样,一到夏天就批发冰棍出去卖,永远热爱夏天,永远热爱冰棍。

辉子跟青杨一样,恹恹地趴在桌上,说:“是我愿意起来的吗?是我妈非把我薅起来的,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家睡上一个小时再来呢!”

栓子是老实孩子,但说话也怪扎心的:“你家有钟表吗?你也不知道一个小时是多久啊,万一睡过头就不好了。”

村里好多上了年纪的人也是这么想的,宁早不晚,家里没钟表的,平时都是靠天亮跟鸡叫大致判断一下,也没谁说几点几点的。

现在头回有人说了,自然是要重视一点的。

一直等到七点半,月牙湾的那户人才拖着一家老小,推着板车终于赶到了姚家村。

陈乔玉一看,正好:“那我们再点一次名,这就出发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