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天下公义(1 / 1)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1430 字 4个月前

张溥于是屏退了在一旁伺候的下人,带林海来到他的书房。

双方分宾主坐定之后,张溥问道:“不知登万兄有何教诲?晚生洗耳恭听。”

林海反问道:“你为何要驱逐顾秉谦?”

张溥愣了一下,旋即回道:“自然是为了天下公义。”

林海笑着吹了吹手中茶碗里漂浮的茶叶,慢悠悠地回了一句:“真是为了天下公义?抑或是为了个人名望?”

张溥没料到他问的这么直白,当即变色道:“登万兄,你这是在怀疑张某的为人么?”

林海笑道:“不是怀疑,我非常肯定,你做这事就是为的个人名望。”

张溥腾地一下站起身来:“林将军既如此说,那在下就只能送客了,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激动什么?这里又没有旁人,你我今日说过的话谁也没法求证……”

林海仍然坐在椅子上没有起身:“西铭兄,我不怕告诉你,我当初毁生祠就是为的个人名望。这有什么?男子汉大丈夫,生而为人若不能扬名立万,岂非枉负了天生八尺躯?”

张溥正气凛然道:“晚生只知立功、立言、立德,不知什么扬名立万!”

“果真如此?那我们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林海说着起身作势要走,“可惜啊,本想送你泼天的名望,却奈何你不要……那我就只能另寻他人了,吴门杨维斗、金坛周介生,也不知谁能交上如此好运?”

林海说的这两人和娄东二张一样,也是应社魁首。杨维斗就是苏州府长洲县的杨廷枢,周介生则是镇江府金坛县的周钟。

应社在天启七年发展的非常快,如今已有六、七百人。林海此来专门了解过,应社当前人气最高的就是这四位,其中杨廷枢的个人名望还在娄东二张之上。

因为杨廷枢不仅也参与了驱逐顾秉谦,而且他还在天启六年大力营救周顺昌,坊间传说他就是苏州民变的幕后策划人。

天启七年,这位头铁不怕死的应社魁首,又上疏要求撤销魏忠贤配享文庙,差点没把命搭了进去。

杨廷枢这两件事可都是天启皇帝还在时干的,相比之下,二张领导的驱顾运动则是在新帝登基之后,论勇气是没法和前者相比的。

至于金坛县的周钟,此人之所以名望高,是因为他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选政名家,也就是选编时文的著名编辑。

时文就是科举要考的八股文,后来复社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选刻时文。说白了,周钟就类似于后世的真题名师,是所有考生心目中的大神级人物。

应社之所以在天启七年急速膨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钟把他所领导的匡社给并了进来,匡社的规模远比之前的应社要大,两者合并之后应社又称广应社。

但这位周钟有一个致命的黑点,他大伯叫周应秋,天启末年的吏部尚书,名列阉党十狗。

周钟向来都和东林一系的士子走得更近,他之所以要把规模更大的匡社并入应社,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减轻身上的家族包袱。

在另一个时空中,周钟在崇祯上吊后投降了李自成,并为其起草了登极诏书。后来阉党余孽阮大铖就抓住这点炮制“顺案”,以报复东林党人让他在崇祯朝背负“逆案”。

至于杨廷枢,他在明亡后矢志抗清,被捕后拒不投降,题血书慷慨赴死,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气血和大义。

这都是后话,就眼下看来,杨廷枢在应社的名望要高于张溥,周钟则和后者不相上下。

张溥听到这两位的名字顿时就变了颜色,眼看林海即将走出书房,忽然大叫一声:“且慢!登万兄,请留步!”

林海停住脚步,转过身来看着张溥:“西铭兄,终于肯说实话了?”

张溥避而不答,只是问道:“敢问你方才说的泼天名望,究竟是何意?”

“你听真了,我将实现你平生最大的夙愿,将天下文社归于一统!”林海的目光犹如一柄利剑,仿佛能穿透人心。

张溥闻言脸色大变,这正是他长久以来的野心,不知怎么就被眼前这人看穿了,一时之间仿佛被人扒光了衣服一般感到浑身不自在。

他勉强定了定心神,接过话头道:“登万兄好大的口气,将天下文社归于一统,这谈何容易?”

林海道:“我当然做不到,因为我不是文人士子,但西铭兄你却很有希望做成这事。应社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你是应社的主事人之一,自身名望也是足够的,唯一缺的无非就是钱罢了,而我有的是钱。”

历史上张溥究竟是怎么组织起复社的,其实林海并不是很清楚,他只是从常理推断,组织起这么大的一个全国性社团,那肯定是要有相当财力支持的。

别的且不说,就说复社历史上最著名的那三次全国性大会,从各地远来参加的都是几千乃至上万号人,光是大会期间这些人的吃喝玩乐那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更何况,组织者还需要派人去全国各地提前联络,这差旅费也定然是少不了的。这种通讯并不止在组织大会时有,平常也都是少不了的,否则复社不可能具有凝聚力。

事实上,林海的推断一点也不错。

明代文社的经费来源一般就两项,一是社员缴纳会费,二是对社员的罚款,后者一般是征文时没有上交的就要认罚。

这两种来源数额都不大,因为当时的文社一般都是以科举应试为目的的读书社,社员都是尚未走上社会的青年士子,就算家里很富有,他们本身也是没有多少零花钱的。

何况,官宦人家的财产其实更多的是田产,现银一般并不多。比如红楼梦中宁荣二府的各位主子,平日都是锦衣玉食,但每个月能领到的月钱其实没多少。

再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山阴张宗子,这位晚明第一纨绔那是真正的出身于簪缨世家,宗祠里插着五杆进士及第旗的那种。但他为了替门人葬父,最后只能是拿自己的貂裘去当了几两银子。

所以后来的复社之所以能搞起来,多亏了吴江大姓吴、沈应瑞、潘凯三人的资助,这三家最后都为了支持复社而倾家荡产。

与此同时,张溥在主盟复社之后,手下有号称五狗黄、曹、陈、赵、陶五个家奴,专门负责复社的财务。

果然,林海这话一说出口后,张溥喜动颜色道:“晚生听闻登万兄是大海商,果有此事乎?”

林海也不跟他废话,直截了当道:“为了统一天下文社,我可以每年出十万两!”

“当真?”张溥闻言大喜,继而又警觉道,“登万兄如此慷慨,究竟是为的什么?”

林海道:“不管你信不信,我做的所有事情,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下公义!”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