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有什么可看的?你至于乐成这样?”副园长眉头更紧锁了。
“不是,他……他是外国人,还穿着咱们的古装……”
“那也没什么稀罕的呀,北海、颐和园不早有了吗,咱们公园等天气暖和了也要开始呢。不就是弄点戏装盔头嘛……”
可书记察觉有点不对了。
“哎,没搞错吧,这天可没法穿啊,他不冷吗?”
司机彻底乱了。
“不是不是,领导……是戏装,可它又不是那么简单……反正跟您认为的不是一码事……”
终于,咽了口吐沫,这小子才算把大概情况给表达出来。
“人家……人家做的太讲究了,都是冬装,而且要什么有什么。黄马褂,盔甲,皇上,妃子,王公大臣,太监,宫女,穿上就跟真的似的。对了,好像都是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里的戏装。我看见照片了……”
“啊!”这下副园长吃惊了,书记也动容了。
他们俩马上就跟着司机登上汉白玉的祈谷坛,绕到祈年殿正殿前面。
果不其然,那儿围了一大群的人。
人群里面是俩老外。
男的穿着皇上的大阅甲,女的穿着皇妃的冬日吉服,正搂着抱着,在祈年殿门口拍照呢。
不但他们身后还站着两位皇家侍卫,身穿对襟儿无袖的明黄大褂
就连给他们拍照的是天坛的工作人员,穿着也是这样的侍卫的装束。
就这景儿,怎么看怎么伤风败俗,太逗了,真是匪夷所思。
但不得不承认,这服装做的太到位了。
精致极了,真实感十足,绝非普通公园用京剧的戏装糊弄游客可比。
再下得坛来,地坛的两位领导这才发现,司机还真是一点没说错。
敢情祈年殿正对着的,院落中间的分成两列的八件棚,里面摆满了清朝的服饰。
这两列棚,南北双向都立着大木牌子,贴满了《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电影剧照。
对外打出的招牌是“剧装体验”项目。
不得不说,人家这服装那叫一个全啊。
皇上的,皇后的,妃子的,大臣的,依仗的,摆在不同的棚里,分类很详细。
甚至主要的服饰还都挂着演员的剧照呢。
梁家辉的,刘晓芩的,陈烨的,周洁的,张铁林的,项堃的……
太监的当然没人穿了,可就连安德海的也有一套,而且所有服装与照片上完全的一致。
这一看就是真的,万万是不可能作假的了。
于是这里简直处处是人,无论外国人还是京城人,全留恋不走,热情高昂。
只可惜这活动项目吸引人,价钱也够贵的了。
最贵的当属皇上梁家辉在电影里的冬装了。
大阅甲四十元半小时,朝服三十五块半小时。
其次是陈烨和刘晓芩的女朝服三十元。
再后丽妃的女朝服,鬼子六、僧格林沁和肃顺的朝服,都是二十。
除了肃顺之外的顾命大臣朝服十五。
普通棉甲十块,普通宫装十块,秀女氅衣五块,豹尾班侍卫行褂五块……
所谓豹尾班侍卫行褂就是工作人员身上穿的衣服。
想想吧,最便宜的依仗人员的服装也要花五块钱,普通人实在是体验不起。
于是外国人无所谓,京城的老百姓可就有意见了。
群众之中,抱怨天坛乱开价儿,要找物价局的声音再度响起。
然而人家天坛的工作人员却丝毫不乱,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有专人拿着大喇叭就喊上了。
“各位,各位,你们要便宜的,我们也有,那就是一件京剧的戏装黄袍,戴个盔头。别的公园三块,我们也收三块。可问题是,大家现在感兴趣的这些东西不一样啊。这些戏服,可是真正出现在电影里的东西。”
“我都不说那件衣服哪位明星穿过了。你们就看看,我们身上这些衣服,论数量,那不是一件,是四件。从里到外是袍,补挂,常服褂,最外面才是豹尾班行褂。还有顶子和靴子呢,这穿起来多费劲。你们算算,咱们要比服装的数目,我们这该收多少?收五块还是少的呢。”
“再说了我们这样的服装。这都是专家设计,完全仿照过去的样式,丝毫不差做出来的。过去的御前侍卫他就穿的是这个啊。那能一样吗?大家一定得知道啊,这种豹尾班行褂就是皇帝的御用依仗,与一般侍卫的黄马褂不同。咱们得尊重历史吧……”
这时候忽然有人一嗓子叫起来了,“那秀女的呢?秀女的可没四件儿,怎么也那么贵?”
拿喇叭的主儿反应极快。“秀女的,就三件,分别是刘晓芩、周洁和陈烨穿的。怎么着,大明星穿过的,上过镜头的,你还觉着贵啊?”
这下行了,无论于情于理,还是讲文化,论历史,围观的群众都被折服了,转为窃窃私语。
甚至还有两男两女的港客,立马从人群里冒头出来,手里拿着一百外汇券就要交钱的。
他们甚至还提出,要花钱单独聘请几个工作人员做依仗背景的。
没想到天坛还真有这项服务,大喇叭又是一通喊。
“有有,侍卫便宜,我们这儿一共十个人,一个人一块钱,用几个您随便。宫女三块,我还得隔壁北神厨给您叫去。最多给您叫来四个。您要需要太监可就麻烦了,那得现扮,而且没人爱拌,所以就贵,十块一个,您要吗?”
这惹得现场一片哄笑,有人起哄让港客点太监的。
至于地坛的仨人,除了也跟着笑,更是在心里又把天坛的活动组织能力提升了评价。
尤其是副园长,尽管他不懂什么叫大IP,更不懂什么叫Cosplay。
可他这个时候,他也确信一点,书记没说错,这天坛公园背后一定有高人啊。
否则没法解释他眼见的这一切。
天知道这招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太绝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