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南阳刘秀(1 / 1)

除了“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衣带诏的内容也在民间迅速传开,说当今天子得位不正,并非是受禅让得天下,而是谋朝篡位。

大汉皇太子刘婴下血诏,号召天下共诛莽贼。

王莽大怒,立刻抓捕以国师公刘秀为首、刘氏宗亲为主的一众叛党,审问之后,共诛杀叛党万余人。

这一日,常安城外血流成河。

昔日为大汉皇族的刘氏宗亲损失惨重,其中有名望的族老们,更是一个不剩。

安定公孺子婴虽然活命,但是却被囚禁的更紧了,任何人都不得与他说话。

皇宫内。

王莽身着天子服,面前的御桌上放着一条染血的衣带,他面色阴沉的看着衣带诏上的十二个名字。

为首的正是国师刘秀,其余皆是刘氏宗亲和一些依旧掌权的前朝遗老。

让王莽疑惑的是,这封衣带诏上面还有一个“南阳刘秀”。

他知道国师刘秀是沛县人,显然这是有两个刘秀!

而今已有十一人伏法,只有这个南阳刘秀在逃。

王莽召来奋武校尉,详细问询南阳刘秀的情况。

奋武校尉说:“陛下,南阳刘秀是太学的学生,两年前入学,很快就成了太学首席,得国师……逆贼刘秀赏识,

此后南阳刘秀又在太学结交了许多权贵子弟。

就在衣带诏事发前不久,他曾著书讲学,逆贼刘秀说他是能千古留名的蒙学大家。”

王莽皱眉,本来想问为什么他没听说过这个蒙学大家,毕竟他也是儒学大家,但紧接着他自己就明白了。

因为他称帝之后,政务缠身,已经很久没有去亲自问过这些事情,天下学问大都是交给国师刘秀去管。

王莽又问:“南阳刘秀,有何经典著作,也敢称蒙学大家?”

奋武校尉连忙奉上两本册子,只见上面分别写着三字经、千字文。

王莽才翻看三字经的第一页,就被震住了,情不自禁的念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全文诵读一遍之后,他不禁热泪盈眶。

人世间的最高权力,已经让他渐渐迷失,可他生平最崇信的依旧是儒学,依旧狂热的追求着儒家圣贤所描绘的大同世界。

而南阳刘秀的这部三字经,虽说在文学性比不上那些传世的儒学典籍,但对孩童的启蒙却是那些传世典籍无法比拟的。

凭此一簿,南阳刘秀确实能被称为蒙学大家。

更何况是有两部蒙学典籍。

王莽又认真的翻开千字文,也诵读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读完后,他长叹一口气:“恨不能见南阳刘秀一面,如此典籍,千古流传也!”

奋武校尉忍不住提醒道:“陛下,南阳刘秀如今在逃……”

闻听此言,王莽如梦方醒,刚才他沉醉于两部蒙学典籍,一时竟忘了南阳刘秀在衣带诏上签了名,是逆贼也!

“可惜,可惜!”

他连道可惜,却杀意已决。

毕竟他连当代大儒国师刘秀都能毫不留情的杀了,哪会留一个太学生的性命。

这个南阳刘秀既然是两年前才来太学读书,那岁数肯定不大,最多是弱冠之年。

如此天才,就更不能留了!

王莽下旨道:“广发海捕文书,杀刘秀者,赏万金,杀南阳刘秀者,封万户侯!”

谶言是说刘秀当为天子,那最有可能的就是国师刘秀,但天下的其他刘秀也不能放过,尤其是这个南阳刘秀。

<div class="contentadv"> 此人不仅是刘氏宗亲,又有如此才学,若不尽早除去,他日必为大患。

……

刘秀已经回到了南阳郡,他身边还跟着同为南阳人的邓禹和朱祐。

他们自幼结识,又一起在太学读书,是至交好友。

“文叔,我们为何匆忙离开常安?”邓禹问。

“怕掉了脑袋。”刘秀笑道。

“哈哈,你刘文叔是国师刘秀都夸赞的蒙学大家,谁敢杀你头啊?”朱祐大笑。

刘秀摇了摇头,心中却是轻叹,衣带诏的事情,事发突然,他这两位好友并不知晓。

其实国师刘秀此时谋画衣带诏,他是不认可的,虽然这个主意是他出的。

他因为才学,再加上同名之故,得国师刘秀赏识,引为忘年交。

半年前,国师刘秀因为儿子被莽贼杀害,曾流露出对莽贼不满的情绪。

他就将自己从小在孙道长那里听来的衣带诏的故事,大概讲了一遍。

但没想到,国师刘秀竟然很快就照着谋划了这次的衣带诏,想要诛杀莽贼。

刘秀想起自己刚看到那封血诏时的心情,除了对莽贼胡作非为的愤慨,还有就是震惊和无奈。

太急了!

此时莽贼的根基并未动摇,就凭这些做学问的儒生和一些权力不大的刘氏宗亲,就想诛杀莽贼?

那个时候,国师刘秀似乎看出他在想什么,解释说:“我年事已高,没几年好活了,等不到那个最合适的时机,

不如趁我威望还在,去搏一把,即便身死,也能以我之血,再启天下反莽浪潮!”

刘秀很佩服他的决心,但是却不敢苟同。

“真如孙师父所言,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啊。”

国师刘秀是当代大儒,做学问确实令人钦佩,但是做权力斗争却差得远,当年就错信了王莽,如今更是没看清当今天下的真正形势。

王莽广建佛寺,看似平息了天下叛乱,实际却是烈火烹油,一点火星就能点着,哪里需要做这么大的牺牲,倒不如保全有生力量,做更大的谋划。

可以想象,衣带诏一旦事发,常安城的刘氏宗亲恐怕要被杀个干净!

所以他在衣带诏上签了名之后,便带着两个好友,匆匆离开了常安。

“可惜。”刘秀又摇摇头,他原本还能在常安做更多事,积蓄更多的力量。

接下来,一行三人来到了南阳郡宛县,因天色已晚,便在此稍作休整。

不过他们才进宛县,就被宛县当地的豪族李家请去赴宴。

而最近三字经、千字文刚刚传至南阳,已经被各地奉为蒙学经典。

宴席上,当听闻这两部典籍是刘秀所著时,众人皆是震惊,纷纷与刘秀攀谈结交。

刘秀谈吐不凡,很快就与众人打成一片,没有怠慢任何人。

穰县的蔡少公喜欢钻研谶书,他笑道:“说来也怪,我前日听说了一则谶言,说刘秀当为天子。”

热闹的宴席,顿时安静下来。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