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想念好经(1 / 1)

在燕京举办的婚宴比在老家举办时候表面看上去更加热闹,毕竟来了很多又有头有脸的人,尤其是一些大明星,简直就和电影界走红毯差不多,内地的港台的风风火火来了一大堆。

但内在的礼节上,却没有老家那边隆重讲究。杨东旭和周雅甚至没穿婚纱或者龙凤褂,周雅一身高贵大方的旗袍,杨东旭则是脱掉了自己常年不变的休闲装穿上了西装。

然后站在台上说了两句话和周雅一起举杯敬了一下在座的人,宴席就这样开始了。期间杨东旭和周雅也一桌一桌的去敬酒,但并没有一个一个的敬,而是一桌敬一杯就算代表了。

这不是他们两个托大不给面子,自己的喜宴有人来捧场随礼,怎么可能新郎新娘给宾客摆脸子看?

这次演戏上的人大部分都是公司的人,就连明星也是过来巴结他们的。所以该客气的时候客气,该保持距离的时候还是保持距离的好。

除了主桌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人连朋友都算不上,他们还没有资格让杨东旭和周雅一个一个的去敬酒。

所以燕京这边的喜宴,看似人来的更多更加热闹,实际上比老家轻松多了。杨东旭根本没喝多少就,婚宴举行完叫上华仔和哥哥几个人,加上手底下公司的高层,一行人唱K唱到大半夜才各自回家。

如此礼仪也算周到没人能挑出来刺。那些好像蹭红毯一样来蹭婚宴的人,能坐在婚宴上吃顿饭真的是杨东旭这边赏脸的给的,现实社会就是这么的现实。他虽然平时随和,但该注意的场合和十分注意。

婚宴虽然没喝多,但唱K的时候一群朋友喝了不少,大家都熟悉所以放得开自然喝的更高兴,不像是婚宴有点走个形式对外宣布一下的感觉。

“皖省投资的事情你是怎么看的?”早晨在饭厅里吃饭,崔妈等人这段时间都乐的合不拢嘴,虽然没有在大四合院这边举行婚礼有些可惜,但家里的喜庆气氛比外面更浓几分。

“那就看王叔叔有没有魄力了。”杨东旭开口说道。

他说这话不是托大,而是之前说要在皖省投资的时候他就有腹稿的,而且这件事情很早之前就在想了。只是推行起来难度很大,甚至和目前经济挂帅的发展大环境有些相违背。

“你具体是怎么打算的?”周雅把手里的鸡蛋壳剥好放进杨东旭面前的碟子里,她就喜欢看自家老公这种拥有卓越眼光挥斥方遒的气盖。

“王叔叔要是听我的,那就抛开重工业,主打轻工业和第三产业,重点扶持农业保护环境,走农业旅游和有机农产品输出,然后加上高兴产业挂帅冲锋。真的做好了绝对是亮瞎所有人眼球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个建议估计有很多人反对。”周雅开口说道。

一个农业大省放弃重工业发展主攻农业和高新产业,这个思路是没有错的。但执行起来却很麻烦,现在的官员是三五年一个调动,所以没有人可以忽视一个重工业投资直接拉动全身好几个百分点的亮眼政绩。

而杨东旭提出的这个经济策越是越往后越有前景,首先先坚持个五年再说,五年之内政绩平平不但是王建国会有压力,全省上下官员都会有压力。所以杨东旭说必须有魄力才行,而不单单是王建国有魄力,他手下的兵也要有魄力才行。

“你不会打算就这么蛮干吧?”对于杨东旭周雅显然是了解的。

既然在王建国面前下了保证,显然刚才说的经济政策只是大纲,而大纲不可能一笼统的一下子全部推上去,所以真想想要投资自己家乡的杨东旭显然有更加容易执行的切入点。

“还是老婆了解我。”杨东旭对周雅竖起了大拇指,一副自家媳妇最聪明的幸福模样,受到了周雅一对白眼和脸颊上的微微红晕。

“可以先从教育、医院和轻工业开始,农业方面稳步推进。”杨东旭开口说道。

周雅没有说话静待下文。

“有那么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市场消费群体前三的分别是女人、孩子和老人。

教育抓住了孩子,就相当于抓住了一个家庭,这就是妥妥的劳动力和人才培育基地。这个时候只要医院和轻工业工厂配套跟上,连老人也能一起打包了。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资源是人才,这句话说一点错都没有。未来哪个省,那个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就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那你这么说拥有清华北大,甚至还有中戏以及其他全国排名靠前的燕京不是无敌了?而且你这个办法似乎时间拖的依然很长,和之前那个笼统大纲一样需要坚持。”

“不不不,这个不一样。”杨东旭摇了摇头:“燕京的地位国内任何城市多无法取代,这是唯一的属性。

但教育虽然说得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那是放眼整个全民素质而言,单纯学校的话不一定非要从娃娃抓起,比如说我们可以从高校开始。

皖省有个科技大,这是全国都排的上号的学校。现在教育的最大难点在于学有所用,空有高学历,却没有和学历相匹配的成品转换,这是教育的一种失败。

而这种失败会随着全国大学生开始扩张越来越明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成品转化的关键点。”

“那怎么转化呢?”周雅开口问道。

“很简单,让学生赚钱。”杨东旭开口说道。

这个办法的确是简单粗暴,但绝对有效,而且感受十分直接。比如说东旭科技和中科大计算机戏合作进行软件研发。

让在校的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学习的知识的时候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甚至更直接一点,东旭科技放开一些小成本的软件开发,直接向科技大学学生下单。

说出对软件的要求让这些学生自己开发,然后东旭科技直接拿成品转化成利润。如此上大一开始就一边学习异变有工作,甚至大二大三就有了自己做出的产品,获利几十上百万。

毕业之后有之前做软件打磨出来的团队,直接开始成立公司。不说让所有学生都成功,只要在两三年之内,能有几个资本过百万的小公司成立运营起来。那这就是非常不错的明信片。

总之就是东旭科技给科技大兜底,把大学生孵化基地这件事情真正做起来,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摆设。那成功的案例再做一下宣传,这名气瞬间就起来了。

然后就像北大清华那样,大学名气有了,给弄伤配套的高中,高中有了再弄配套的小学,如此一条龙的教育链条直接搞定。一环一环的发展第一环推动第二环如此类推,短时间内第一环有成绩官面上好看,长久整个链条一起发展取得质的飞跃。

有人说打造高校产业是耍流氓,甚至是骗子行径。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都没有学会,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然后毕业扔一张证书就算完了。

但世界上真的把文化产业打造出来,所能够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会巨大的让所有人吃惊。

后世围绕高校打造产业链,的确是做的乱七八糟让人吐槽。但政策是好的,只是被下面的和尚念歪了经而已。

高校是聚拢人才的地方,只要人才培养到位,然后经济环境配套跟上,很多大学上是愿意留在上大学地方创业的。

因为对于一穷二白的大学生而言,如果换个地方只能老老实实的上班,想要创业需要从零开始。

但留在上大学的城市不一样,这座城市里有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学长,这些都是天然的资源。

比如说你兜里只有十万块钱想要创业,面对社会这点钱也就开个小饭馆和自己的专业根本不搭边。

可要是背靠学校,从学校中申请到一定扶持,然后在走向社会,甚至直接从学校拉一些学弟学妹,一个小公司很容易成立起来。

要知道高校的校长也是有官职的,而且关系网比一些实权领导还要丰富。用这样的资源辅助自己学生创业,学生创业之后在反哺学校,只要形成良性循环绝对比引进一个重工业更有意义。

美国耶鲁大学为什么那么牛?学术厉害只是其一,人家学校里走出来的多少位总统,以及企业家,各种议员和高管?这才是人家真正牛的底气。

每年为什么那么多人为耶鲁大学捐款?仅仅只是因为敬仰它的名气做慈善?又或者自己创业成功了想要回馈学校?

捐款之后可以从耶鲁大学获得的各种资源了解一下。那些成功的学长学姐们,在你捐款之后知道了你这么一个学弟,这块敲门砖所蕴含的利益了解一下。

总之一个高校光嘴上说的学术牛是不行的,比必须拿出牛掰的产品来。而毕业学生的成功无疑就是最好的作品,这比你发表了多少篇学术文论,又被那个杂志转载要实际的多,也更有分量的多。

:。: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