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拿出这篇小说时,周彦就很有信心,同样是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清水里的刀子》相较于其他小说,还有着特别的味道。
等到把稿子叠平了之后,华扬才长长地出了口气,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里面还有很多细节,短短几分钟之内还有很多遗漏,需要他慢慢研究。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比他当时第一次看到《镇长之死》还要惊喜。
不过现在没有仔细研究的时间,他直接站了起来,笑着对周彦说,“那我就把稿子带回去了。”
“可以啊,不过你现在就走么?”周彦站了起来。
“嗯,我现在就回去。”华扬迫切地想把稿子给他们小说组的组长看看。
周彦客气地挽留道,“也快到饭点了,要不留下来吃个饭再走。”
“不了。”华扬笑着摆手,“下次等你去我们社,我请你吃饭。”
“那我送送你。”
……
华扬一出周彦他们宿舍,就骑着车向他们单位狂飙。
到了社里面,他一口气冲到楼上,将稿子拍在小说组组长钟兴华桌子上,“老钟,你,你看看这个。”
钟兴华抬头看了眼气喘吁吁的华扬,“什么东西?这么着急忙慌的。”
华扬又缓了口气,说道,“刚收上来的稿子。”
“谁的?”钟兴华将稿子拿起来,扬了扬眉毛,“这字好像跟《镇长之死》是一个人的?”
“对喽,就是一个人的。他就在中央音乐学院,我刚才去找他了。”华扬笑了笑,钟组长这认笔迹的能力和记性真让他佩服。
知道是《镇长之死》的作者新作,钟兴华来了点兴趣,他将稿子展开,然后认真读了起来,华扬就站在旁边等他。
几分钟之后,钟兴华抚掌笑道,“华扬,你这是捡到宝了啊。”
……
周彦送走华扬之后,又回到宿舍,这段时间《天堂回信》的拍摄进入了后半段,他也在修改之前写的那些配乐段落。
前面写的那些小段,都是钢琴独奏,最近他把这些曲子加了点其他乐器,现在已经整理出来三段。
下午他拿着磁带去找燕京制片厂找王军正。
周彦见到王军正的时候,王军正正对着一张纸抓耳挠腮。
他走近看了看纸上面的内容,是画了一半的分镜稿,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上面还画了一些线,应该是表示在下雨。
“王姐,这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听到周彦的声音,王军正抬起头来,“周彦,你来啦。”
“嗯,你太专心了,都没发现我来,这画的是最后晨晨放风筝的那段?”
王军正点点头,“是啊。”
“这是雨线?”
“是的,唉,还不是因为你嘛。”
“我怎么了?”周彦疑惑道。
“嗐,因为听了《风筝》,我脑海里面总是浮现出下雨放风筝的画面。现在我就考虑,要不要改一下,把这个镜头放在雨天拍。”
说到这里,王军正叹了口气,“但是雨天拍的话,如果打雷了很危险。”
“是挺危险的。”
虽然只要不打雷就没问题,但是安全问题无小事,谁也不愿意冒险。
“其实利用剪辑手法来实现也可以,先在故宫拍晨晨放线的画面,然后再在其他地方用喷水车拍风筝在天上的画面,不过这样就要舍弃远景,我在考虑怎么安排镜头。”
如果经费足的话,周彦会建议王军正把两组镜头都拍下来,但显然这个提议不切实际,平时拍摄的时候,王军正都是一遍一遍不停地让演员排练走位,直到排练效果一点问题都没有才开机,一秒钟的胶片都舍不得浪费。
再说,如果换成雨天的戏,成本就不仅仅是胶片了,一场戏变成了两场戏,安排喷水车也是需要钱的。
这个时候,只能王军正自己做决定,周彦不好给意见。
“对了,你来干什么?”王军正问道。
周彦将磁带递给她,“之前写的一些段落,根据现场改了改,而且还加其他乐器丰富了一下,拿来给你听听。”
“好,我来听听,在哪面?”
“b面。”
王军正拿着磁带走到收录机旁边,将磁带放进去。
b面总共录了三段曲子,整体旋律跟之前其实没有太大区别,都只是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不过加了乐器之后,就变得丰富很多。
每段二三十秒,不到两分钟就听完了。
王军正笑着点头,“确实比之前要好很多,好像第二段里面还加了鼓。”
周彦哈哈一笑,“那可不是鼓。”
“不是鼓么?我听起来像是鼓声。”/
“那是我踢水桶的声音。”
这一段总共用到三个乐器,钢琴、大提琴以及腰鼓,大提琴为主,钢琴为辅,腰鼓只做点缀。
大提琴找的还是于然,腰鼓不好找,周彦就想了个办法,在宿舍里面找了个桶过去,自己一边弹钢琴,一边踢桶。
周彦想的是,先用桶凑合一下,后面电影正式配的时候,再用真鼓录。
听周彦说里面的鼓声竟然是用水桶踢出来的,王军正也觉得有趣,“你真是不走寻常路啊,这a面还有么?”
周彦摇摇头,“磁带是之前的,a面没有动,还是《风筝》和其他几小段。”
听说a面有《风筝》,王军正将磁带翻过来,又把《风筝》给听了一遍。
一遍之后,她似乎还不过瘾,再次放了一遍。
第二遍过后,王军正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道,“我决定了,必须要改成雨天。”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