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滨走后,孙若薇大病了一场。
等病好后,人却日渐消沉。
胡善祥其实对她还是有些同情的。
其实无论是剧里还是这里,孙若薇这一生都诠释了四个字,身不由己。
靖难之役明明是皇家内部斗争,她明明该是个大家闺秀,却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难道要怪景清吗?
景清是建文帝的臣子,为其效忠有何不对?
要怪,只能怪朱棣太过冲动,一下子罚了三万人,更是杀了无数人。
可从争天下,不争就要死的角度来看,朱棣也没有错,就是狠了点。
可不狠点,他如何能从一个藩王造反成功呢?
不狠点,他早就死了。
但那些三万靖难遗孤就错了吗?
孙若薇这些人家破人亡想报仇,有错吗?
等孙若薇发现报仇无望时,选择放弃,然后和徐滨一起化解建文帝和朱棣之间的恩怨,从而解救三万靖难遗孤,有错吗?
不但没错,反而对那三万人来说,是大恩人。
可也因为如此,反而被困住了。
因为朱棣不肯放他们走。
孙若薇被迫进宫,徐滨被迫当官。两个相爱的人分离,一直被困在不想待的地方,根本没有所谓的自由可言。
孙若薇确确实实是身不由己。
她没有多坏的心肠,想做的只是解救靖难遗孤,却被迫陷入了泥潭无法自拔。
胡善祥想了想,再加上身为太子妃的职责所在,便去寻了孙若薇。
这是她第一次,真正的踏进孙若薇的宫殿。
之前两人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点头之交罢了。
连月看到她,顿时紧张的请安,生怕她对孙若薇有什么不利的举动。
连月也是在宫里长大的,太清楚胡善祥这个从女官变成太子妃的人,有多么厉害的手段了。
胡善祥初成为太孙妃时,手下的女官们其实都有些不大服气。
对其很是嫉妒。
这就相当于,大家都是一个补习班的考公人,结果大家都落榜了,就你同桌上岸了。
还偏偏是直接上岸到首都。
问题是这个同桌平时顶多就是成绩比自己好一点,但差距没有大到让人觉得离谱的程度。/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太子妃知道?是朱瞻基说的?
随后孙若薇猛然想起,朱瞻基和太子妃是青梅竹马,知道的话似乎也合理?
但她没想到,朱瞻基会连这种事都告诉胡善祥。
孙若薇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不由咬了咬牙,垂下眼眸,一言不发。
若说胡善祥这么多年,唯一没有白费的是,朱瞻基对她的的确确很信任。
只要胡善祥想知道,朱瞻基就不会瞒着她。
所以在成婚后,朱瞻基就把孙若薇的底细都给交代了。
当然,朱瞻基没把孙若薇和徐滨的事说出来,毕竟这种事太伤自尊了,朱瞻基怎么能在胡善祥面前,承认自己不行呢?
不过这不妨碍胡善祥诈孙若薇,反正孙若薇不可能因为这种事去质问朱瞻基,主打一个真假参半。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