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兄妹围在暖烘烘的火堆,喝着冒气的热茶,吃着各种零嘴,好不惬意地玩了一整个上午的飞行棋。
到了后面,就连串门收红包回来的几个小家伙,也都围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也嚷嚷吵着也要玩。
最后的最后,几个小的就将几个大的都挤了出去,成功占据了整个棋盘,玩得不亦乐乎。
毕竟这飞行棋规则简单,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
大年初二,开年了。
按照梨花村的习俗,从今天开始可以去亲戚家探亲了。
相比以往,今年林氏几妯娌回娘家所准备的礼物,那是相当的丰厚了。
往年,她们回娘家,拜年礼物一般都是一斤猪肉,一斤年饼,一斤糖花,一斤糖,一块布匹。
这样的拜年礼不会失礼数,在梨花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是不相上下的,当然家里稍微好点的人家,也会弄得丰厚些。
毕竟这一年到头的,如果没有什么大事,这也回不了几次娘家。
今年林氏几妯娌的年礼是魏爷爷和魏奶奶决定的,数量都是一样。
五斤猪肉,一只大猪蹄,两只烤鸭,两只烤鸡,两斤鸡蛋,两斤年饼,两斤糖花,两斤糖,两盒糕点,两块布匹,一坛酒。
这样的年礼放在普通农家绝对算是非常丰厚的了。
李氏看到这些拜年礼后,眼睛有些湿润,鼻子有些酸。
之前家里日子不好过,魏家又咬着牙供着两个孩子读书,她为此也是回过娘家借过钱的。
她家里也有哥哥嫂嫂弟弟弟媳的,老李家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好,而且她爹娘年纪也大了,但是他们还是借钱给她,每次回来也会给她塞些粮食拿回来。
哥哥弟弟不会说她什么,但嫂嫂和弟媳毕竟是不一样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难免会有些意见的。
跟李氏有同样感触的还有林氏和王氏。
尤其是林氏,她之前还是两个儿子都读书,后面因为家里实在是供不起了,老大为此还自愿不读了,自己一人去了临安镇上当账房先生。
她也是回了很多次娘家借钱借粮。
如今看到这么多年礼,也明白是公婆的心意,她是非常开心的,心里也是感激公婆的。
魏家几兄弟也是眉开眼笑,毕竟他们也是跟着去岳丈岳母家的,这年礼如此丰厚,拿的出手,他们也是格外有面子的。
魏奶奶杵着拐杖,头上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头上戴着一根精美的银簪子,那是魏南轻过年前给她买的,从年三十开始便一直戴着。
她看着几个儿媳妇的脸色的神色,作为过来人她何尝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她和善地笑着说道:“好了,这年礼是我跟你们爹决定的,咱们老魏家现在日子过好了,但以前日子不好过,亲家们都多多少少帮衬过我们,我们魏家是知恩图报的人,所以今年特意准备这些年礼好好孝敬他们。”
魏奶奶赶着他们道:“这时辰也不早了,你们娘家也差不多同一个方向,赶着驴车去吧。”
林氏几妯娌中,最远的要属林氏的娘家了,与梨花村隔着好几个村子。
即使赶着驴车去,也差不多要半个时辰才到,以往家里没有驴车,每次林氏他们走路回去,都要走上一个时辰的。
而李氏娘家相对要近些,但赶车也差不多要半个多小时。
最近的是王氏的娘家,不到两刻钟的路程。
但好在她们娘家的方向都差不多,众人把年礼都搬上驴车后,他们赶着驴车晃悠晃悠地出发了。
魏蓉和小虎也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坐着驴车走远了。
换成往年,今日她也会带着年礼从余家村回魏家拜年。
但是,现在却不用了。
魏奶奶转身看到了女儿的神色,拍了拍她的手:“回院子里吧,别在这里冻着了,一会还得帮你爹去鸭场鸡场喂鸡鸭呢。”
说完她慈爱地拉过身侧的小虎,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小虎,来,跟姥姥回院子里面喽。”
半个小时后。
魏海坐在驴车前面,扬着小藤鞭,哼着小曲调,惬意地赶着驴车。
三叔魏川和三婶王氏,不久前已经带着小六小七下了驴车,去了王氏娘家所在的浮莲村。
二叔魏天微微地仰了仰头,看了看不远处,被密密麻麻的竹林遮盖着的榕溪村。
他对着魏海说道:“大哥,再绕过前面的竹林,把我们放在那里就好了。”
李氏看着尽在眼前的娘家,开心地整理着身上的衣物,摸了摸头上的一根银簪子,笑容满脸:“是啊,大哥,我们自己走几步路就到了,那边要过条小溪,驴车不好过去的。”
魏海看了眼前面的竹林子,他很多年前也是到过榕溪村的,知道里面的路况,应道:“也行,一会我就在那停下。”
很快,驴车上就剩下林氏这一家子了。
魏南轻打着第六个哈欠,双手塞进兜里,因为起得早,魏南轻一路上都有些困乏。
随着驴车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她抬起漆黑润泽的眸子,百无聊赖地看着山路两侧的风景。
虽然一路上颠颠簸簸的,颠到她今早吃的早饭都要颠出来了,但好在山川景色还是很秀丽的。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