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421,好言相劝(1 / 2)

等到办事员再三跟何大清保证后,一顿闲聊,宾客尽欢。

然后办事员自然是告辞了,何大清倒是想留客吃饭的。但这个年头的公家人员,虽然也有各自的人情关系,但说到在群众家里吃吃喝喝,没一个人干这种破事。

原本还有一个刘家的,现在也不用去了。刘光福已经陪着他妈,在农场开始劳动了。

于是办事员就向外面走去,走到前院时,想起刚才何大清说的话语,又扭头往闫家走去。

闫埠贵现在正在写信呢!

要说,闫埠贵是不敢跟何家扳腕子的。

可这头一个,是棒梗的事,街道办不愿意查,给闫埠贵造成了错觉。

另外一个,就是有点私怨了。

闫家老二老三到年纪后,为了工作的事,闫埠贵都上门求过何大清。

闫埠贵求人的方式就是那样,拎瓶灌水的酒,趁着别人吃饭的时候上门。

闫埠贵连吃带求人,这种情况何家要是肯为闫家办事,那才是奇怪了。

说实在的,闫埠贵不是三六不懂的人。他也是在四九城混了那么多年的主了,哪里不清楚求人该有个求人的样子?

就是闫埠贵去院外办事,虽然抠一点,但好歹也是会拎点东西。

但惟独在院子里,闫埠贵是分毛都不愿意花。究其原因,大概是闫埠贵认为自己在院子里好歹也是大佬,别人家总有求上他的时候。

那么也就是拿人情换人情,不必要拿真金白银去换人情。

这种思想很奇葩,说白了就是被惯出来的。

替人开门关门,别人总是打烟喊着大爷,在一声声大爷里,迷失了自我。

特别是何雨柱主管家具厂后,闫埠贵是天天缠着何大清,意思不外乎是让何大清在何雨柱面前提一提。

一开始何大清肯定客气一句,也就是找机会跟何雨柱说一下。

按理来说,这要是稍微懂事的人,就应该拎着东西,把找工作该花的开销给何雨柱送去,客气几句,让何雨柱帮帮忙,多退少补。

那么,何雨柱就算再看不上闫家。至少看在何大清的面子上,也会替闫家安排安排。

可闫埠贵要是那么懂事,那就不是他了。

这事缘由在何大清,毕竟上年纪了,总想着讲点人情世故,给自己子女留点善缘。所以现在的何大清,不论高低,轻易就不愿意得罪人。

这也就给闫埠贵造成了错觉,以为只要死磨硬泡,那何大清碍于情面,就不得不替他帮这个忙。

省下一个买工位的钱,那就好几百大千了。闫埠贵都没想过,以家具厂的热度,现在一个工位都是一千四五都不一定求得到。他还是按照买工位最低花费在算这个账。

也就是四百六百那种,也就是扫大街清理厕所那种工位的价格。

这玩意,都是没法说的跌份事情。

再说一开始,就是闫埠贵拎着他那瓶半水半酒的二锅头,趁着何家吃饭的时候上门,也的确占到了便宜。

工作有没有着落无所谓,至少闫埠贵饭趁到了。

这般几番下来,就算何大清讲人情,刘萍也不会跟他讲人情。

何家跟闫埠贵说话说不通,也只能像那几年那样,吃饭时把门上门栓了。

闫埠贵在门外敲了一回门,喊了几句,何大清夫妇装没听见,边上水龙头那洗涮的邻居可听见了,一顿冷嘲热讽。

闫埠贵被别人说的面红耳赤,却把这仇记到了何家身上。

文人记仇,也是玩阴招而已。

这才是闫埠贵惦记蛋蛋的原因。

而办事员敲门的时候,闫埠贵正在写信呢。

棒梗被算计的事,基本上院子里有点门路的都有数。关键谁也不信棒梗是那么积极热血的人。

在闫埠贵想来,只要自己做的够隐蔽,何家就拿自己没办法。

在做这个事的时候,闫埠贵完全忘记了当年被何家针对的那种惶恐不安。

所以说古人说的话很对,小人畏威不畏德。也就是说,像闫埠贵这样的人,只有三天两头的对他敲打,他才会害怕。

稍微对他好点,那就是蹬鼻子上脸的结果。

特别是这几天,闫埠贵认为在冉秋叶的事情,他算是帮过何雨柱大忙。他又没针对何雨柱,那么何雨柱就算对他再不满,也没有报复他的说法。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