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1章 小侯爷(二)12K,三合一(2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1174 字 2024-01-05

“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史记·项羽本纪》。

<div class="contentadv">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史记·高祖本纪》。

“吕后兄周吕侯,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汉书·高帝纪》。

不要在乎上面几个断句的位置,要关注的是几个关键点。其一,“客从”。什么叫“客从”呢?就是拿出了一定的股本,有着自己的一套班子加入创业,类似于股东,而且持有的是原始股。

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例子。萧何、郦食其、王陵。郦食其和王陵不意外,都是一方豪杰,带着队伍加入的,但没想到萧书记这个沛县高级公务员手中也有班底吧?

整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里的一百四十三个封侯者中,“客从”的侯有十二个,其中就包括吕泽、吕释之这哥俩。

其二,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刘邦集团最早第一波封侯中有他,还定三秦中有他,反攻中原后,还率先打进了当年的老根据地砀郡。

为什么要单独说一下这个“砀”呢?因为吕家老家是砀郡单父县的,当初避仇到了泗水郡沛县时是“重客”。也就是说,人吕家在还没天下大乱时,就属于砀郡非常有势力的家族了,人家这回是来拿回自己的地盘。而砀县加入到创业的封侯者中,高达二十三人,其中多人都跟吕家有明确关系。

因为雍齿突然叛变,刘邦最开始在丰邑各种吃瘪时却轻松拿下砀地,还收编了体量当时超过自己一倍的砀郡子弟兵(收五六千人),这其中的凑巧史书无载,但显然颇有玄机。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件事。《侯者年表》、《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在关于吕泽的史料全部被抹除后,却都留下了一件事——因为如果这件事不留下,整个剧情就衔接不上来了。

这件事就是:当年刘邦在彭城大屠杀中抛儿弃女,差点被项羽追死的时候,是如丧家犬一般逃到吕泽那里的,而后是什么?是吕泽发兵,帮他东山再起!

这就是“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前面所列那几句高度雷同的史料中,非常一致的用了几个词:“居下邑”、“从之”、“稍收士卒”、“军砀”。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

“居下邑”(今砀山县)和“从之”,说明刘邦一无所有后,跑去投奔了这位大舅哥。千万注意,并非是刘邦去了自己下属的大将那里,而是跑去投奔!这位大舅哥在下邑是独立武装,不是——至少并非完全从属于他!

“稍收士卒”和“军砀”,说明刘邦到了这里,才算稍微立住了脚。这个位置离项羽的老巢彭城并不远,而且是项羽一通摧枯拉朽后少见没打动的地方。很显然,刘邦要是没有吕泽在这帮他扛住项羽的一波爆发,他根本逃不回荥阳,当场就要被打出GG!

《侯者年表》中说的“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这句话的分量极重。其中“佐”和“天下”的字眼,在一百四十三位功侯表中,分别只在另外三名大神的功劳簿上出现了。

“佐上定诸侯”,这是对萧何的评语;“常计谋平天下”、“出六奇计,定天下”这是对张良和陈平的评语。

萧何那样的相材,所做的事叫“佐”;张良和陈平那种挽狂澜于既倒的献策,叫“平(定)天下”。因此可以看出,吕泽至少是跟汉初三杰平级的能力与功劳,而且只高不低!

再来看一下他弟弟吕释之的功劳簿:“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

前面跟他哥哥一样“客从,击三秦”,但中间这一句非常有意思,“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吕宣王是他爹,太上皇是刘邦他爹。这里吕宣王不仅排在了太上皇前面,而且真打起来之后,太上皇和儿媳妇吕雉都被项羽抓走了,凡倒吕宣王无病无灾安享天年。

要知道,吕泽“居下邑(今砀县)”,这个刘邦能站住脚的地方,离刘邦老家丰邑(今丰县)仅仅八十里,也就是40公里。说明什么呢?说明吕家集团并不完全从属刘邦,不然不可能对大老板的爹不上心,或者说他把自己的爹看得要远比大老板的爹重要!这怎么可能呢?

他们可不是搞普通创业,实在不行的话大不了散伙,老子踹了老板不干了——他们是在造反啊,没有回头路的好吗!不把大老板的爹当回事,就等于没把自己全家人的脑袋当回事啊。可人家就这么干了,而且事后证明没有后果。那么反推一下,自然就是因为吕家并不完全从属于刘邦,刘邦没办法拿这事怪罪吕家。

这一大串线索串联起来后,有些事就能看出端倪来了:其一,吕家兄弟在刘邦创业时就是加盟股东,而且股本雄厚;其二,手下有一帮很厉害的将领,丁复、陈豨、蛊逢等都是;其三,最早一波封侯时就有他们哥俩;其四,吕家非常能打,还定三秦的关键战役是主力,打出山东后先拿回了老家,在项羽核心地不远处率先占住了砀郡根据地,后来项羽大杀四方反攻时居然还没打动他家;其五,并不完全从属刘邦;其六,在刘邦后面的征战中,是至少和萧何、张良一样有“佐”定“天下”的关键性功劳。

因此,吕家的这兄弟俩有势力、有人脉、有军功、有资历,对于刘邦集团举足轻重。这样一来,刘邦对于立不立刘盈就有巨大的矛盾心理了。

他不用犹豫的地方在于,刘盈的这个舅家肯定能帮他坐稳江山,而且吕雉这个太后的政务能力肯定是加分项。但他又犹豫,吕家这一家子从媳妇到舅子们太他娘的厉害了,万一吕家把这外甥给一脚踢开呢?可别我费心巴拉扫平天下,结果成了给你家做嫁衣裳了。

这,就是汉初的太子位归属大戏频出的真正原因!

他一个劲的扫平异姓王却不把地收回来,而是安排给自己的亲戚们,一个很大的关键就在于他在防着吕家这一点。最好的齐地,他给了大儿子刘肥,配了最好的国相曹参。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很深的算计安排。

不过刘邦的重大疑虑在高祖八年时散去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吕家的掌门人吕泽在这一年死了。但是,刘邦对于太子大位仍然没有最终拿定主意。他对吕家仍然不放心:老大的确死了,但老二吕释之还在,再加上将来会成为太后的妹妹,这个势力依然非常强大。

至此,可以用吕后为模板来对比一下黄芷汀和刘馨的成色了。

黄芷汀和吕后相比,早年吃过的苦肯定没有吕后多。毕竟当时高务实是顶着高文正公嫡传、六首状元、皇帝发小等牛逼身份去广西并与她结识的,而且身居广西巡按要职,拿捏着一省官员风纪大权,各大土司等闲都不敢得罪他。

黄芷汀本人也不差,身为桂南女王一般存在的超级大土司,虽然内部麻烦不少,但广西狼兵天下闻名,等闲也无人敢轻易招惹。

但毕竟高务实去广西名义上是被贬外放,黄芷汀那时就跟了高务实,也算是共过患难了。何况在收复安南时,她还为高务实真真切切挡过刀,这份情谊放在任何时代都不可小觑。当然,他俩徒步穿行十万大山,共落潭底、潜行暗河等事,外人并不清楚,否则还要继续高看一眼。

刘馨看起来没有共过患难,但众所周知她认识高务实比黄芷汀还早得多,某种程度上占了一个青梅竹马的特殊情分——至少在外人眼中是这样。

如此一来,她俩在京华这个集团当中的地位,相比吕后也就不遑多让。黄芷汀坐镇南疆,就如同吕后在刘邦楚汉对峙时期坐镇关中一样,是夫君的后方总代表,突出一个看守家业的关键职能。

刘馨虽然属于半路加入,但很快干起了萧何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负责将复杂工作汇总报告,让高务实能以最短的时间批复最重要的事项。同时她还在一定程度上兼具张良的任务,即在重大事项上与高务实进行关键性商议,帮助高务实下定决心,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因此,如果黄芷汀与刘馨确定成为政治盟友,那么她俩在京华集团内部的政治影响力实际上可能还要超过吕后。

不过此时还没对比她们各自家族对京华集团的影响。吕后的背后是“诸吕”,但主要是两个哥哥,吕泽与吕释之。这两个人对刘邦创业集团影响极其巨大。

黄芷汀没有哥哥,只有两个弟弟。大弟弟黄应雷自己作死,现在已经被废,处于圈禁状态,不说也罢。

小弟弟黄应聘接过了黄家的基业,在安南有不小的世袭领地,麾下有数十万领民。不过他对京华集团的影响力远不及二吕,因为他年纪太小,错过了京华在南疆狂飙疾进的大开疆时代。

不过他也有一点优势,那就是他手头有高务实批准拥有的两镇狼兵,两镇合计有两万五千人。

单看两万五千人,这个规模似乎也不算太大,不过就是两镇兵嘛,多大事?南疆六大警备军合计共有22镇,总兵力高达二十八万(279400),这还不包括户籍归化制执行中实际建立起来的“预备役”,不包括正在扩充中的南洋群岛几个警备军军镇,也不包括南洋舰队的水兵,更不包括京华在大明境内的武装家丁。

总之,在整个京华的超级武装集团之中,他这两镇狼兵看起来并不起眼。

然而,在高孟男乃至其他高家宗亲看来,账可不是这样算的。现在既然要把黄芷汀和刘馨当做可能的“吕后”来提防,那怎么能只算黄应聘手里的兵力呢?

首先黄芷汀本人的直领狼兵你得算吧?那也是两镇兵,同样是两万五千人。尤其关键的是,这里头还有五千人是常驻定南城的,与刘馨留在定南城的三千刘家军合计为八千人,组成了所谓的“暹罗王宫近卫军”。

目前高务实可没有和高家宗亲们提过将来的定南城防务要有什么变化,他们只能按照眼前的情况来分析。那么,这八千王宫近卫军就好比汉初长安城的南军,驻扎在大城的定南警备军第一镇则好比长安北军。

或者另外作比,王宫近卫军的地位相当于大明的锦衣卫+净军,负责宫城防务;定南警备军第一镇好比大明的禁卫军,负责整个京畿,尤其是京城的防务(除宫城之外)。

按理说,禁卫军比锦衣卫和净军的战斗力可高到不知道哪儿去了,如果这样作比,定南第一镇应该也远比王宫近卫军厉害。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王宫近卫军人数并不少,足有八千,而且几乎全是见过血的精锐;二、王宫近卫军随时保持武器弹药齐全,而警备军在非战时是“发枪不发弹”的,需要得到命令才会由就近的武库将弹药送达他们营中。

换句话说,警备军没有获得作战命令时,手头就只有冷兵器,根本威胁不了王宫近卫军。而相反,如果事发突然,出现极端情况,那么王宫近卫军一个偷袭就能将定南第一镇强行缴械,没有火器在手的第一镇肯定打不过准备万全的王宫近卫军。

即便将来高务实调整定南城防务,黄芷汀、黄应聘姐弟也依旧有五万大军在手,这可是黄家的基本盘,高务实除非也来一场杯酒释兵权,否则事情很难有什么变化。

不止如此,如果按照最坏的情况打算,比如说届时高务实不在了,难道就只有黄家一家是不稳定因素吗?当然不是,当年从广西移镇而来的土司在那种情况下会全部成为不稳定因素,甚至包括岑凌在内。

为什么?因为高务实在,南疆无人敢有不轨之心,但高务实若是不在,而黄芷汀又事实上成了“太后”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那些土司们完全有理由站在她的一边,帮助她打压她的政敌——大家都是乡党嘛,咱们不支持夫人还能支持谁?这样一来,至少十几万狼兵搞不好就站在了高氏宗亲的对立面。

这里还没有考虑刘馨。刘馨带来南疆的刘家军并不多,就那三千人,从兵力上不算大问题。而且她虽然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将哥哥,可刘綎是朝廷大将,不是南疆大将。他的兵马虽然也有不少属于家丁私军性质,但朝廷法度不是废纸,刘綎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把刘家军从大明拉到南疆来武力支持妹妹。

然而,刘馨的力量来源本来也不在兵马之众。她这个秘书长一做多年,高务实绝大部分的军、政命令都是通过她的手来下达的,还有很多层次较低的事情,是由秘书处自行商议并下达命令的,这实际上就让她拥有了如同宰相一般的权力,足以在南疆各界建立威望。

高家宗亲们一旦从最坏的情况考虑,就必须担心这种威胁,即刘馨拥有对武器、弹药、粮饷等各种物资调动的巨大影响力。这是不可估量的力量,因为这本身就是高务实控制警备军的最重要两个抓手之一(另一个是人事方面,比如高级军官轮调制度等)。

这样一算起来,万一真有那一天,黄芷汀与刘馨联手,她们的实力比吕后只强不弱!

当然,与刘邦当时面临的情况类似,高渊就好比是刘盈,他本身不必担心什么,因为当娘的哪怕权力再大、实力再强,最终这些也都得留给他。

怕就怕舅家动了歪心思,当娘的又脑子抽风,最终舅舅把外甥的基业给夺了。亦或者高渊如同刘盈一样短命,那就更糟糕,搞不好就是一场南疆版的诸吕之乱,来个诸黄之乱。

不过这里有两个变数,一是黄芷汀还有次子高济,以及已经“过继”出去的高洛这两个儿子;二是刘馨也有儿子高淳。说起来,即便真是高渊无了,而且没有留下子嗣,那也还有高济可以承袭,应该到不了最坏的情况。

除非高济也无了,那么高洛因为被公开过继的原因、高淳因为不是嫡子的原因,双方的地位都比较尴尬,而双方的生母又都实力强大,于是就可能面临争位……那这就更复杂了。

但是无论怎样,宗亲派在这些可能的变故中都是明显居于弱势的一方,而且是非常弱势。他们既不掌握大义名分,又不掌握最强力量,纯纯就是被碾压的状态。

其实,如果高家的宗亲们真能团结一心,他们的力量也是不弱的。他们有的有兵,有的有地(任职辖区),而且还能或多或少影响一些警备军将领。

自高尚贤往下,高家有六房之多,早年高务实的京华膨胀太快,他们六房这一家的家丁不够使,因此从其他几房的家丁中也提拔了不少人。

这些人如今在南疆军政两界里头,算得上有头有脸的也有不少了,这些就都是宗亲派可能影响到的力量——咱们家的族长的确是日新,但你到底是我家出去的家丁,日新现在不在了,我说话你听不听?

即便不敢完全听,但多少也会听点吧,至少对有些事可能就会睁只眼闭只眼。这是人之常情。

只是即便如此,宗亲派直接掌握的军队还是太少,而且他们分布太广,力量实在过于分散。要知道在权力斗争中,除非你打定心思武力造反,而且是以清君侧类似的方式由外及内打进中枢,否则分散在各地的力量其实是没什么大用的。

只要“京师”不在手里,大义名分往往就没你什么事,成事的概率就被腰斩,甚至脚踝斩了。而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疆的中枢定南城显然是黄芷汀、刘馨二人牢牢控制在手的,如果高务实有什么意外,第一时间掌握主动权的必然是她们。

权力的架构是无数个同心圆,越靠近权力核心的圈层就越尊贵,也越具备合法性。如果高务实不在,最正统的继承人当然是高渊,而高渊身边最核心的圈则是他的母亲黄芷汀和老师兼姨娘刘馨。

这二位如果内斗也还罢了,但她们居然是联盟,那就意味着最大的权利蛋糕要被她们拿走,如此高家宗亲们还能分到什么呢?

即便不被斩尽杀绝,也一定会死死压制。没准结果就会跟大明国内的宗王们一样,名义上看着是有不少田地,实际上由当地衙门代管,只在最后把折算的钱财给你,至于实权什么的就别想了,一点也不会漏给你们。

高家宗亲们会答应吗?高孟男自问,自己是会答应的,因为自己年纪比高务实还大不少,也没有子嗣,再大的权利争来又能干什么,能留给谁?

但是他也知道,这些小辈们不会答应,而且没法说服。

高家的基业是高家人的,高渊是六叔嫡子,他确实能拿,但黄家凭什么?刘家凭什么?你高渊不把我们这些自家兄弟当兄弟,那就别怪我们自己凭实力分家了!——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我是廖振新”、“云覆月雨”的月票支持,谢谢!

PS:如题,三章合一。写这一章前,我认真琢磨了一下,最符合当前南疆权力局势的类比可能就是汉初,因此着墨于吕后和黄芷汀、刘馨当前权力与影响力的对比。这其中我特意隐藏了一些细节没有说明,大家如有兴趣,可以从性格、行事作风等方面分析一下,推演后续剧情可能的走向。

其实我在本书前文中对黄芷汀、刘馨各自的性格和行事逻辑有过多次伏笔,大家或许能借此推演出几种走势,应该挺有意思。哦,也不要忘了高渊自己目前已经表现出来的性格和作风。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