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各个朝代看着天幕中出现的文字,心中的喜悦早褪去,取而代之的,依旧是深深的阴霾。
无论是展现的画面,还是出现的文字,无不预示着一点——中华虽然是首战的战胜国之一,但是地位依旧没有改变。
依旧孱弱、依旧是任人宰割的鱼。
这一幕,深深刺激着各个朝代的贤者、诗人、思想家。
“文字是有力量的,也是有思想的,我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汉初。
萧何目光无比深沉,深深闭上了眼睛。
他不忍去看了。
这就像一个美丽、却又遥远的梦。
中华首次作为战胜国,以为这标志着该国日后会站起来,殊不知一切只是臆想而已。
“中华,我看到了太多人在努力,可是收获甚微!”
“国的未来在哪里?”
闭着眼,萧何昂沉叹息。
北宋。
王安石也不抱有希望了。
“战胜国,依旧会如战败国那般任人宰割,何等讽刺?”
“真相到底有多黑暗?”
此刻,王安石虽然不知道巴黎在哪,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
但是他清楚,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是残酷的,尤其是依旧孱弱、混乱的中华。
路在何方?
天空中,新的画面出现。
在顾维钧等人出发前往巴黎时,国内陈仲甫、李守长依旧主张着思想的改革。
他们开始呼吁民众,除三害,兴三利。
“各位同胞们,若中华不铲除军阀、官僚、政客这三害,将永无出头之日!”
大街上,陈仲甫大声呼喊。
周围已经汇聚了很多的围观者,有最普通的卖菜农、脚力车夫、还有还算有几个钱的商人、正值青春的学生等。
他们必须让民众老百姓有这个觉悟,为此不惜以身犯险。
终于,引来了抓捕。
街头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人群推搡、叫骂着,双眼通红。
陈仲甫和李守长得离开这儿了。
可是他们离开时,也在放声呼喊着。
“这三害和我们每一人都息息相关,生活在最底层的工人民众,也要有参与政事的觉悟!对于三害要有相当的示威运动!”
“社会中坚分子,应该挺身而出,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赖,国民就是你们的后援!”
李守长却是沉默着:“光靠我们还不够……”
陈仲甫闻言,望向了远方的西方,叹息道:“是啊,光靠我们还不够,效果甚微……重点是远在法兰西的他们!”
“但愿会带来好消息吧……”
在陈仲甫的喃喃声中,画面一下子升高。
各朝这才发现,原来不止陈仲甫、李守长在关注巴黎。
鲁迅、周作人兄弟看似写文,实则心神不宁,一直看向窗外;
蔡园培行走在天门的门口,怀里揣着一份报纸,报道的正是顾维钧、陆徽祥等人远赴巴黎谈判的新闻。
梁启超自费前往巴黎和会旁听。
他幡然醒悟了,他是如今这个时代的‘落伍者’,可在国家利益面前,人人万众一心。
一处处学堂,一间间教室。
受《新青年》影响的学生们、青年们亦看着报纸,看向窗外,眼神坚定。
北大的图书馆内。
青年依旧担任着图书管理员,阅读着关于十月革命的书籍。
他就如海绵一般,发了疯似的吸收着关于马克思理论的知识与思想。
远在万里的东瀛。
五官俊朗、轮廓分明的青年依旧在挑灯夜战着。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