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原著中,任我行曾说过他年轻时在江西当过青旗旗主。
旗主下面还有掌旗使,掌管一府的地盘,比如青旗掌旗使,便是掌管江西某一府的地盘。
掌旗使下面还有头目和教众,掌握一县的地盘。
再加上天下所有的三教九流,邪魔外道,地方各种小帮派,哪个敢不听魔教招呼,甚至直接被魔教控制。
可以说,整个大明天下,魔教无处不在,除了官府,没有哪个势力对大明的掌控如此厉害。
如此庞大的机构,一旦运转起来,其效率和结果也是可怕的,江湖各派忧心忡忡的看着魔教的大动作,以为又要发疯了对哪派动手。
魔教动作这么大,目的也是瞒不住的,打听后才知道魔教的目标在海外,一颗心这才放下来。
感慨之余,不由得幸灾乐祸。魔教果然是魔教,竞会对那些蛮瘴之地动手,海外腥膻之地什么值得大动干戈的。这样也好,魔教把力量消耗在海外,也就没力气在中原搞风搞雨了。
去吧!都去了才好!
一时间,传承有五行旗的战阵之法,懂得些许练兵之道的七大总旗,从大明各地调派了数万名经过训练的教众,渡海远击吕宋岛。
与之随行的,还有上万名无恶不作的三教九流,邪魔外道,或者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的凶人恶棍。
吕宋岛目前虽开发出来的地方不多,生活的土著也不算多,毕竟还是有不少的。
魔教上岛后,肯定先占据这些开发好的地方,土著的利益受损,反抗是必然的。
后续派的这上万名凶人恶棍,邪魔外道,就是对付这些土著的,毕竟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只要敢反抗、下手稍微狠一点,搞个上万亩良田轻轻松松。/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最后,两人做了一番深谈,李牧说出了这些剑谱的来历,以及近一年来的大致经历。
以岳不群的养气功夫,脑子也瞬间懵了,扶持任我行的女儿坐上魔教教主之位,让魔教把力量转移到海外。
他最看好的徒弟,竟然和魔教妖女勾结在了一起,还把这妖女扶持成了魔教教主,甚至化名李牧,隐在幕后,操控整个魔教的走向。
虽然,这么做确实对中原武林正道有极大的好处,魔教把精力投入到海外,在中原搞事的精力自然变少了,也不会再和江湖各派竞争一些资源。
但,仍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一时不查,小徒弟竟然和魔教妖女纠缠上了。
可,又不得不接受。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晚了,他也不可能大义灭亲。这个徒弟的行为,可以说受不了妖女的诱惑,也可以说以身侍魔,深入魔窟,通过妖女,减少魔教对中原武林和大明子民的伤害,用佛教的说法,这是有大功德的。
脑子懵了一会儿,渐渐冷静下来,在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如何善后,把这件事对华山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最终,岳不群接受了李牧的方案,他以后便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华山弟子林平之,和魔教没有任何关系,妥妥的正道少侠之一。
另一个海外归来的绝世高手李牧,和华山派和林平之没有任何关系。
考虑到以后他在华山待的不会太多,更多的是以李牧的身份露面,林平之这个身份的影响力,最好能淡化下去,泯然众人矣最好,谁都不惦记。
幸好,李牧平日里在江湖上露面不多,林平之这个身份在江湖上公开露面,还是四年前的衡阳城,那也是他第一次在大场合公开露面。
接下来江湖上最大的两个场合,一个是五岳会盟,一个是少林寺之战,他都没有参与。
虽然三四年前北地诛恶,让他在江湖上的名气也火热了一把,成了闻名一时的少侠,可惜江湖一代新人换旧人,最不缺的就是少侠。
他三四年没在江湖上露过面,也没有行侠仗义的事迹传出,名气已经开始凉了。
接下来,只要继续沉寂下去就行了。
李牧在华山小住了一个月,低调的回到了福州家里,妹妹林慧之已经九岁多了,挺调皮的,林母已经开始给他打基础,学习武功。
在家住了两个多月,面对林父林母的催婚,无奈只能离开,在江湖上浪迹了一个多月,再次返回黑木崖。
接下来半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每日和任盈盈抚琴弄箫,阅览各种武功秘籍,倒也极为充实。
吕宋岛那边,经过魔教近一年的征讨,已经被拿下了。
由于土著急剧减少,开荒又需要大量的人口,魔教如今正在组织大批的船队移民。
当今天下虽然比较稳定,正因为稳定人口大量滋生,土地不堪重负,已经难以承担这么大批量的人口了。特别是中原人口稠密的地区,经常有大批的流民拖家带口的逃荒。
这些逃荒的流民,对于地方官府来说,既是负担,也是不稳定因素,有人肯接收,自然是好的。
于是乎,大批的中原移民,通过船队,被送往吕宋岛开荒。
对此,大明朝廷自然有所察觉,不过,不但没有制止,甚至还在推波助澜。
毕竟,历代王朝的灭亡,无不是人口太多,土地承担不起,导致饿孚遍野,大规模起义爆发。
魔教这么做,对大明也有极大的好处,那些流民和逃荒的饥民,被送去海外,不但减少了不稳定因素,对大明的人口负担也是一种缓解。
底层不饿肚子,自然也不会冒着风险造反,相当于给大明续命了。
()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