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无论是辽国的耶律洪基还是西夏李元昊,亦或者大周赵祯,吐蕃首领唃厮啰,都堪称为一代英主。
如今,夏辽之盟已是无可瓦解,大周不能孤军奋战,所以,赵祯要请唃厮啰入京。
吐蕃的势力虽然不如西夏,但好歹也是拥有着宗教信仰的国度,不容小觑。
仅是吐蕃的军队,就约有十万,由于吐蕃百姓都有着极高的信仰,在紧急时刻,或能全民皆兵。
而赵祯有意与吐蕃正式确定盟约,其实也是想用吐蕃的影响力牵制住西夏。
“官家是什么时候决定要请唃厮啰进京的?”
在张辅夫妇出了侯府大门,即将登上马车时,卫渊又迫不及待的询问。
张夫人听了,索性自己先上了马车。
张辅仔细想了想,“大概就在官家收到你要改革军制的劄子后不久。”
卫渊瞬间被惊出一身冷汗。
难道说,官家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想好,要拖延军改了?
想要借助吐蕃的势力来牵制住西夏?
此后,朝廷重点只需防御辽国即可。
但由于檀渊之盟的存在,使周、辽两国都不敢轻举妄动。
而这些年来,两国间就连一些小冲突都不曾发生。
“韩相、文相还有为师,会亲自招待唃厮啰,至于你官家的意思是,由你陪着唃厮啰的儿子董毡。”
张辅说完这句话之后,便上了马车离去。
一时间,卫渊正在思虑着一些事情。
唃厮啰,用汉语来翻译,就是佛子的意思,乃诸教之长。
唃厮啰已经很老了,论年龄,比赵祯都要大不少。
李元昊、耶律洪基也是将要日暮西山。
似乎老一辈的雄主们都已快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个时间点,真可以说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时代。
代州之战结束后,张辅被封为枢密使,掌管军国大事。
野利遇乞割据一方,已然有尾大不掉之势。
耶律仁先更是入主北院,担任枢密使,掌管全国军队,又被耶律洪基进封为‘许王’,在辽国,其风头可谓一时无二。
这些臣子们看似都已经位极人臣,实则也没有多少余生可以走了,他们的生命都到了尽头,再也不得寸进。
而卫渊、李谅祚、董毡、耶律信先,这些人,正值当打之年。
未来是他们的时代,也是大争之世。
因为无论从哪里来看,这些后起之秀,似乎都远远超越了常人。
这是各国积攒几十年底蕴酝酿而生的不世才。
待张辅夫妇走远以后,卫渊直接来到了府里的书房内,唤来三名贴身侍卫,寇壮、柴功、江稷。
并且,卫渊还特意嘱咐张桂芬,他若不出书房,不准任何人前来叨扰。
张桂芬不知突然发生了什么,只是孤身守在书房外,静静地等待着他。/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闻言,柴功问道:“侯爷,我们跟随您,学得都是上阵杀敌的本事,这刺探敌情,收拢情报.只怕我等连普通斥候都不如。”
“要不请兆远将军指点我们一二?”
卫渊摇头道:“林兆远如今已贵为一军统帅,不太合适前往边境训练。”
“本帅倒是想到了一个人选,皇城司探事司指挥使顾千帆,此人无论是打探情报或是执行暗杀、刑讯等都游刃有余。”
皇城司的人?
这事要是让皇城司知道了,那侯爷欲要创建的谍报组织不就被官家知晓了?
对于他们三人的困惑,卫渊心知肚明,他继续说道:
“我让顾千帆去代州,只是借训练斥候为名,让他将在皇城司学到的本事都交给边军斥候。”
“只要他能培养出那么一两个人才,有那些人才相助你三人,这谍报组织,自然也就能暗中建立起来了。”
“与此同时,借助代州边军将士的势力,多抓一些敌国探子,也让他们将自身一些本领都拿出来,融百家之所长,取长补短,总不是难事吧?”
听到这里,三人恍然大悟,
“卫侯此计妙也。”
“不知这组织叫什么名字?”
“.”
闻言,卫渊站在案桌前许久,脑海里想到了很多名字,比如‘锦衣卫’、‘监察司’、‘不良人’.
但都觉得,这些称谓出现的不合时宜。
毕竟,他又不曾建国,如何能够做到锦衣夜行?如何能将不合法的谍报组织变成合法的?
思来想去,最终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夜不收’。
“四川路一带,将夜不归宿者唤作夜不收。”
“我军之谍士,不可见天日,只能潜行于暗中”
“是以,称为夜不收。”
卫渊说到这里,三人齐齐作揖,
“夜不收!”
卫渊继续道:“初始人数为三百人,分为三司,即情报司、刺捕司、刑讯司,三司各司其职,不得互相干预。”
“情报司一百五十人,刺捕司一百人,刑讯司五十人,情报司打探各地情报,汇总交予刺捕司,由刺捕司派遣高手行暗杀、抓捕之责,最终交由刑讯司审问。”
“江稷,由伱担任情报司‘司主’,寇壮,你来担任刺捕司司主一职,最后一司交给柴功。”
“三司统归本帅管辖,私下里,可称本帅为‘司帅’或‘大帅’,你三人统筹未定之事,皆由本帅定夺。”
话音刚落,三人再次齐声作揖,
“卑职参见司帅(大帅)!”
就此,边军谍报组织‘夜不收’现世。
这将成为卫渊势力的重要支柱之一。
卫渊之所以突然萌生想要成立谍报组织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