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
东印度公司一听要上交更多利润,董事会只能讨论,然后决定上交三分之一,至于其他投资人只能一个劲的安抚。毕竟是陛下让他们成立起来的,不然散架也是分分钟的事。
此时的东印度公司实力已经雄厚许多,来自印度和其他地方的贸易都由公司垄断。同时也拥有了一支军队用于扩张。
1408年,东印度公司与孟加拉苏丹国发生冲突,苏丹征集了两万人进攻公司商站,但在卡里卡塔被对方的火炮部队打了个全军覆没。随后公司继续向北进攻,占领了一小块土地,并在这上面建立起一座军事要塞和城镇。并以皇子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新亚历山大港(加尔各答)。
以新亚历山大和卡米勒两个地方为基地,公司不断的向内部渗透。他们控制了不少当地商人,并将其转化为买办,开始对印度这个地方进行压榨。这里的人口太多,宗教、语言太复杂,不适合搞同化,只能分而治之。
印度厅将印度划分为三個区域,每个区域有一名负责人,下辖若干行政人员。全都是从罗马招募来的的,一个普通职员的年薪是6列伊,市长25列伊,总管80列伊,都是罗马普通行政人员一年收入的数倍。他们还可以从其他地方赚取外快,这让公司的名声越来越大,报名的人越来越多。
孟加拉区的总管莫尔德维奇十分庆幸自己报名参加公司,并且一路坐上孟加拉总管的位置。再努努力就可以成为印度总督了。
除了年薪,莫尔德维奇还做些别的事情来赚点钱。比如强买强卖当地民众的粮食,逼迫当地农民种棉花等。
“老爷,今年棉花的价格看样子还得上涨。按照目前的产量,会增加1000列伊的收入。”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修建了上百个商站和数十个要塞,通过对食盐等商品的垄断来获得更多利润,同时也将南部地区的阿拉伯商人挤出去。让他们只能龟缩在其他地方,这样更方便自己独占利益。
这样的压榨让公司和罗马获得更多利润,不过就是苦了印度人,不过他们不是信来生吗,就直接忽悠说你受的苦越多来生就过的越好,没想到他们热衷的程度比那些苦修的修士还厉害,恨不得把纺织机都给打冒烟了,果然是打工人的天选之地。
以莫尔德维奇为首的一批罗马人在印度购买土地,他们种植棉花、黄麻等作物,聘请印度管家进行打理,还不允许印度佃户种植粮食,粮食需要从商人购买。而那些人都是和他们商量好的,等粮荒的时候提升价格,然后在六四分成。这样自然是不厚道,但在这里,又有谁是厚道人呢?
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想着去改变印度。印度厅根据各种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印度不适合改造成本土,因此只能当一个殖民地。他们赚钱就行了。
<div class="contentadv"> 正好印度的宗教体系给予他们合适统治的土壤,他们与当地的婆罗门、刹帝利,也就是大地主、酋长等人合作,并且发展一批吠舍为手套,统治其他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贱民)。这些人的数量非常庞大,罗马可以通过包税、垄断商品获得利益。
除了印度,公司还盯上了与孟加拉隔海相望的另一边,当地生产的大米和翡翠可以出售给东南亚的塞里斯人。为此就在对面设立了一个商站,准备渗透进去。
印度本来有自己的棉花品种,也就是树棉,但这种棉花纤维粗,纺织出来的品质不太好,只能作为普通民众的生活用品。从波斯和阿拉伯地区传来的草棉开始大量种植,很快成为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因此在印度,棉花种植园开始拔地而起,并取代亚丁成为棉花生产量第一的地方。
一一四.四一.七九.二二五
总管的印度管家辛格向莫尔德维奇报告今年的棉花情况,他出身吠舍阶层,本来是个棉布商人,后来看新亚历山大的建立后就来到这里定居,并苦学罗马尼亚语,之后被总管看中被聘请为管家,靠着这股东风,辛格实现了地位的升级。
“是”
公司这么上进,那么政府也得跟上。因为董事会屡次表示对印度内部的征服有些力不从心,尽管拥有各种权力但还是想要将统治权移交。希望政府能够帮助。
为此,印度厅先是递交了《印度联合法案》,规定城市官员全部由罗马人担任,并且逐渐将古吉拉特区总管等官员任免转移到自己身上。因为这里经常有各种游牧部落来打劫,政府的行动力大一点,可以阻拦一下。
“嗯,让那些人快点,我可不想我的棉花烂在地里。”
除了地主,还有一批人是拥有资产的罗马商人。他们在印度投资建设工场,聘请当地人来生产商品,其中以纺织业最多。当地民众的工资只有罗马本土的一半甚至更低,而且雇佣还是终身制的,一旦进去在没有把自己的价值榨干前别想出来了。
印度神庙承担着银行功能,一些君主、贵族、地主也会将财富藏在这里,但年限太久,就连神庙掌管人也不知道这几年到底有多少财宝。
东印度公司看着这些神庙,然后联想到欧洲的修道院。既然都是财富隐藏地,那么借俩钱花花也不是不行吧。他们潜入一个小神庙,没想到这几年的财富就比得过绝大多数的修道院。实在是太多了,价值大概在50万列伊,其中一半给上面,剩下一半就底下人分了。并且为了能够持续发展,他们还准备组建一支队伍,专门负责潜伏在神庙中转移宝藏。这样以后要钱就不用愁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