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花魅万贞儿(2 / 2)

后来,英宗重新登基,宪宗复位太子。

宪宗和万贞儿两人日久生情,相互爱慕。

也许就在此时,他们两人已互许终身。

宪宗即位后,曾不惜违背生母周太后的反对,欲立万贞儿为皇后。

终因万贞儿出身卑微,不合祖制礼法,改立吴氏为后。

另外,宪宗在位期间,大幅减少百姓的赋税。

特别是受灾地区,还可以免交赋税。

这些都说明宪宗心怀感恩,是一个懂得报恩之人。

第二,万贞儿真心对待宪宗,熟知宪宗的嗜好。

万贞儿确实手段毒辣,心肠歹毒。

但在浸满血泪的后宫,一个出生卑微、毫无家族势力的人。

如果不使点手段,何以立足?

况且万贞儿只是为了争宠,为了自己不被别人捏死。

万贞儿对宪宗是真心的,她要采用各种办法留住宪宗。

宪宗之所以宠幸万贞儿,不在外貌。

而是万贞儿尽心侍奉宪宗,如按摩等等,而这些方法极讨宪宗欢心。

第三,宪宗能在万贞儿处得到身心的安全。

宪宗一生大起大落,几度沉浮,对朝廷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了然于胸。

土木堡之变,又给宪宗幼小心灵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天下之大,唯有万贵妃一处是宪宗的避风港。

在此,宪宗可以撕下伪装,放下戒备,放空心灵,可以安心入睡,甚至做个美梦。

“此时,泰山地区发生了多次强烈地震。”

“朱见深找人占卜,占者谓应在东宫。”

“朱见深马上下令不准再议废立太子之事,同时派遣官员祭告泰山,表示悔意。”

“泰山地震惊破了万贵妃等人的易储梦,也使朱祐樘的太子之位得以稳固。”

“成化年间,万贞儿依靠明宪宗朱见深的荣宠,交结朝臣,纵容外戚宦官。”

“一度到了官员的进用与否,完全取决于万贵妃意志的程度。”

“因此,汪直等宦官纷纷巴结讨好万贵妃以谋得重用。”

“万贵妃则以这些受到她重用的宦官作为爪牙,做尽了干涉朝政、逾越礼制的事情。”

“宦官和朝臣勾结,买官卖官、狂敛钱财、作威作福、残害官员等,都是得到了万贵妃的授意。”

“万贵妃宠眷不衰,成化二年因生育皇长子晋位到贵妃,成化十二年又升为皇贵妃。”

“万贵妃的父亲万贵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三位兄弟万喜、万通、万达也得到升迁。”

“万贵妃的三位兄弟骄纵,挥霍无度。”

“父亲早年做过官,相对比较克制和谨慎,见到儿子们过度僭越、奢靡浪费会劝告和训诫。”

“但因为有万贵妃撑腰,三人不听老父亲劝告,逍遥法外,其中以万通最为严重。”

“一方面,万贵妃纵容万氏兄弟的不法行为。”

“另一方面,但凡朝廷上有弹劾万氏兄弟的官员,朱见深都严厉惩处上奏者,让有恃无恐的万氏兄弟继续聚敛钱财。”

“据记载,宦官用钱财贿赂万通,装钱的车子络绎不绝。”

“阁臣万安为了攀援万贵妃,以同姓为由认万通为叔叔。”

“另一位阁臣刘吉则和万喜联姻,虽然多次被弹劾,但依靠万贵妃的庇护仍安然无恙。”

“一众奸臣也都靠着攀援万喜而得到提拔,朝野上下苦不堪言。”

“万贵妃父亲万贵死后得到朱见深厚葬,万氏兄弟也都先后升官。”

“成化二十三年,万贞儿暴毙。”

“朱见深伤心过度,七天没有上朝,辍朝七日是明朝开国以来为妃子辍朝最长的时间。”

“此外万贞儿既非皇后,也非皇太子生母,却赠六字谥号,这也是明开国以来首次赠妃嫔六字谥。”

“几个月后,明宪宗朱见深驾崩。”

曹雪芹:万贞儿在史书中恶毒的形象是不真实的,而是为了丑化明宪宗故意贬低的。

万贞儿最为后人诟病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儿子夭折后。

开始不断残害后宫其他受孕女子,逼迫其堕胎。

史书说万贞儿这么做,一是为了固宠,二是为了让自己再次诞下皇长子。

这件事情,不过是故意诬陷万贞儿而已。

万贞儿迫害受孕宫妃这件事情,《明宪宗实录》里没有提到过一句。

但清朝所编的《明史》中,却信誓旦旦地说万贞儿用卑劣手段堕胎无数。

要知道,《明宪宗实录》是在大明弘治年间编修的。

而弘治皇帝就是《明史》里那个在宫里吃百家饭长大,躲躲藏藏五六年才与明宪宗相认,甚至连自己母亲纪氏都被万贞儿逼死的明孝宗朱佑樘。

如果情况属实,试想朱佑樘做了皇帝,在为父亲明宪宗编写实录的时候,会怎么描述万贞儿。

而朱佑樘登基后,即弘治初年,御史请求削去万贵妃的谥号。

孝宗朱佑樘表示这违反先帝的意思,拒绝了这个请求。

试想如果万贵妃如此歹毒,残害皇帝子嗣,明宪宗一生又如何生下14个儿子。

如果万贵妃如此歹毒,朱佑樘进宫后又如何能在万贵妃的照顾下平安长大,后来还当上了皇帝。

在《明实录》中,见不到任何关于万贵妃毒害后妃的记载。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如果万贵妃真的如此恶毒,不可能没有丝毫记载。

再说如果真是万贵妃害死朱祐樘的生母纪氏,那么朱祐樘也不可能为她隐瞒。

还有明宪宗生母周太后,也就是明孝宗朱佑樘的祖母,一直活到了弘治十七年。

而明代皇帝生母在内宫的地位,几乎是神圣不可撼动的。

如果万贞儿真的在明宪宗的后宫里屡屡逼迫宫妃堕胎,周太后早就废掉万贞儿了。

明代朝臣是什么都敢管的脾气,万历年间朝臣们管皇帝后宫的事情都管到什么程度了,甚至敢直接上疏批评皇帝房事过频的。

连皇帝与后妃们的闺中秘事,朝臣们都打听得到,敢去指着皇帝鼻子教训。

万贞儿逼妃子堕胎这么大的事情,成化年间的朝臣早就跳脚了。

成化初年的时候,宪宗的生育率的确不高。

一直到与朱佑樘相认后,宪宗才开始接连生儿育女。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人便拿此来佐证万贞儿残害皇嗣。

其实,朱佑樘是在成化十一年的时候被立为太子的。

成化十一年时,万贞儿已经46岁了。

按照当时的医疗技术和万贞儿的年龄,已经再难有怀孕的可能。

宪宗立朱佑樘为太子,说明了皇帝已经默认了万贞儿无子的事实。

因为按照宪宗的设想,在王皇后无子的情况下。

万贞儿生下一个儿子,母凭子贵。

再加上本就是皇贵妃的身份,便能直接冲击皇后大位。

那么万贞儿的这个儿子,就成为嫡子,就拥有了继承权。

当这个设想已经无法实现,宪宗原先留在万贞儿身上的精力,便会开始分散到其他妃嫔身上,也就导致了后来皇帝子嗣喷涌式出生。

除此之外,英宗废除了明代的殉葬制度,这个制度主要就是针对那些没有生育子女的妃嫔们。

封建王朝的君主,生孩子其实是一门政治任务。

子嗣昌盛,从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国运兴隆。

所以明代的这一殉葬制度,可以变相理解为对后宫的一种激励政策。

也就是要求妃嫔们要努力去亲近皇帝,努力让自己能够受孕,生下孩子,这样才能避免自己以后躲过被殉葬的命运。

英宗把这一条给废了,也就免除了妃嫔们生孩子的压力。

成化年间后宫的所有人,看到了宪宗与万贞儿的情深意浓,根本没法轻易进去插一杠子。

再加上有吴皇后的前车之鉴,很多妃嫔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在亲近皇帝这件事情上是怠工的。

在《明史》里,恶毒万贞儿在后宫打胎,这一切显然是在胡说八道。

在朱祐樘出生之前,明宪宗朱见深有过一个儿子名叫朱祐极。

朱祐极为贤妃柏氏所生,被立为皇太子,但不幸早夭。

真实的情况是,万贞儿在得知朱佑樘出生之后,并没让太监去弄死朱祐樘。

而是给朱祐樘母子送去贺礼的同时,并请择吉日,让纪氏入主永寿宫,与她万贞儿一个级别。

当时的内阁首辅曾在奏疏写道,朱祐樘在一开始就被带入了昭德宫,交由万贞儿抚养。

《明史》抹黑万贞儿意思就是为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说白了就是清廷为了丑化明宪宗朱见深。

在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期,对外对蒙古、女真各部族重拳出击。

尤其是在辽东对女真部落进行的血腥屠杀,打得努尔哈赤的先祖一点脾气都没有。

如此一来,大清肯定不会对明宪宗朱见深有好话了。

所以综上所述,万贞儿残害皇帝子嗣的事情是子虚乌有的,纯粹是清廷故意抹黑的。(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