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工艺问题(1 / 1)

第174章工艺问题

“您是说,电火花加工工艺出了问题?”

旁边的钟世宏露出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可是过去涡喷14的涡轮叶片也是用同样的方式生产的,并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故障啊?”

“未必是加工工艺本身的问题。”

常浩南习惯性地举起手中的涡轮叶片对准光源,但仅凭肉眼显然不可能看出什么东西,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已经报废的零部件:

“我觉得更有可能是后处理和检测过程存在疏漏。”

“这……”

钟世宏还是不太能接受这个解释:

“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热端的核心部件,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一套检测工序,对于开孔的位置、孔径、残余应力和变形情况,以及孔口的毛刺和飞边进行检查,只有全部通过才能被安装到涡轮盘上面。”

“所以,虽然制造涡轮叶片的良品率不高,但我想产品的质量应该是可以保证的。”

看着身边语速飞快地解释质检过程的钟世宏,常浩南犹豫了一下,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刚刚的想法。

“我需要一台带探针的金相显微镜。”

在这里进行争论是毫无意义的,找一个样品过来检测一遍才是正道。

“金相显微镜我们这里倒是有,但是这扫描探针……”

旁边一名负责检测的工程师摇了摇头:

“多功能探针在国内暂时没办法自己生产,进口的话,高端光电仪器设备咱们军工单位也买不到。”

听到这个回答,常浩南颇为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个年代华夏技术水平的落后是全方位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心无力,光靠他一个人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解决这种系统性的问题,只能想想别的办法。

“那其它单位呢,你们知不知道哪个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有这一类设备?”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的那个年代,是个搞科研的地方就得有几台差不多的电子显微镜,所以他也很少会关注这种问题。

“或许……可以问问连海理工大学,或者连海医科大学?”

“我去联系。”

刚刚那名检测工程师迅速转身离开。

钟世宏虽然和常浩南的看法不同,但是也并未阻拦。

大家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解决导致涡喷14B发生故障的技术隐患。

无论谁的意见正确,检测结果出来就什么都知道了。

……

要沟通的两所大学都不是科工委下属的高校,并且涡喷14的涡轮叶片毕竟还存在涉密问题,因此跨系统之间的沟通颇耗费了一些功夫,直到当天晚饭之前,410厂这边才收到了明确的答复。

连海理工那边有一台符合要求的金相检测显微镜,但是根据购买时跟国外公司达成的协议,这台设备以及所有相关的附件都不能移动位置,所以需要把样品带过去检测。

90年代乘坐飞机的人本就没多少,哪怕是公务或者商务出差,多数人也是出远门才会选择飞机,因此即便盛京和连海都是规模不小的城市,但仍然并不是每天都有航班。

因此直到几天之后,常浩南和钟世宏才带着几名工程师,以及从产线上随机抽取出来的两个涡轮叶片成品乘上了飞往连海的飞机。

一架塞斯纳208,绰号“大篷车”。

连支线飞机都算不上的小飞机,实际上在国外一般用在通用航空领域。

实际上,常浩南一开始甚至不认识这架飞机,只是单纯觉得有些眼熟。

直到他登机之后,趁着没起飞的功夫看了一眼前座后面放着的逃生手册,才确定了具体型号。

也想起来了眼熟的来源——

大半年之前刚重生的那会,在刘洪波的飞行机设计课上,黄志强那个小组拿出来的水上飞机设计,就是以这架飞机为基础改出来的。

只不过他现在乘坐的是加长型,可以容纳14名乘客。

“我之前都不知道,北方航空竟然还有这么多塞斯纳小飞机。”

飞机起飞爬升的过程中,常浩南从舷窗向下看去,发现了旁边的机坪上还停着不少同样的型号,涂装也都是一样的。

“这些年很多航空公司都在这么干。”

坐在他旁边的钟世宏一边把上飞机之前从空乘人员那要来的毯子裹在身上,一边回答道:

“还有稍微大一点的支线型号也很受欢迎,比如你之前参与过的新舟60、庞巴迪的CRJ200、巴航工那边刚刚投入运营的EMB145这些,数量都不少。”

听到这个说法的常浩南一脸震惊:

“运营这么多小飞机岂不是要赔死?”

这个年头在飞机上也干不了什么正经工作,因此俩人也只能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打发时间。

“怎么会?”钟世宏也是有些懵逼地反问道:

“现在对于新世纪航空客运的主流预测,就是通过小型短途客机把旅客集中到区域中心城市,再由超大型客机则把这些中心城市给连通起来,支线飞机和通航的预计需求会非常大。”

“所以这两年巴西航空和庞巴迪都在开发全新一代的支线客机,ERJ190和CRJ700,而像是波音还有空客这种,研发重点就是那些超远程的干线客机。”

经过对方这么一提醒,常浩南也总算想起来,似乎在90年代的时候,是有过这么一股风潮,觉得客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极大或极小,让几个主要的科技生产企业且走了不少弯路。

一直到新世纪真的来临之后,大家才发现现实情况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

没人愿意经过那么多次转机,都会尽量选择直飞航班,并且航空旅客运输的人流量增长速度也远超预期,尤其在华夏和北美这些地方,即便是两个非主要城市之间的航线,也值得用小型的干线客机去执飞。

所以像是波音777还有空客A380这些超远程或者超大型的巨无霸很快失宠,在常浩南穿越之前,已经很少有用这些型号执飞的客运航班了。

至于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支线客机……

从庞巴迪和巴航工分别卖身空客和波音的事实不难看出些许端倪。

当然,如果只从结果上看的话,波音737/空客A320这样150-180座级别的型号其实一直都是市场中的绝对统治者,但是在世纪之交的很短一段时间里,它们在航司和飞机制造商心目中的地位确实有过一定的波折。

而这似乎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机会。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