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经济特区?!(2 / 2)

想到往后会发生的事,又看到现在朱元璋跟李善长看起来如此君臣和睦……

真是有些让人脊背发凉。

半晌。

胤禛才将自己思绪尽量收回,简单解释:

“朕乃大清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大清是国号,接替大明坐了天下,祖上来自辽东,并非汉人。”

李善长:……

李善长现在人都已经傻了,脑子有点转不过来,没有太在意接替大明的王朝是异族统治。

这意思是,他面前的全都是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

但问题在于,太子殿下和燕王殿下为什么是例外?

太子殿下也就罢了,照陛下这个宠法,说他日后年纪大了会心甘情愿把皇位禅让给太子都有可能,可燕王殿下他凭什么?如果照前头那些人看,且不论他们是人是鬼,总归都来自不同的时代,难道自己见到的朱棣,并非洪武十年的那一个?

如昨夜见到的一模一样的年轻太子,四十多岁的中年朱棣,以及,其余几个朱家后世皇帝……

李善长心里冒出一个荒谬的念头。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不当问?”

朱元璋最烦有人说这句话。

“别整那虚的,想问就问,在这儿咱又不会砍了你,谁都不能砍了谁。”

李善长看了一眼朱棣,小心翼翼地问:

“看起来,这里都是千百年来的帝王将相,太子殿下也算是半个皇帝了。”

“敢问,燕王殿下为何在此?他不是帝王将相吧?”

朱棣皮笑肉不笑地盯回去,没让父亲解释,而是自己开口回答:

“你怎么知道朕不是?”

一瞬间,李善长脑门上的汗跟开了闸一样顺流而下,直从下巴往下滴。

倒反天罡……倒反天罡!

朱棣敢在陛下和太子殿下面前自称朕?!

他疯了吧!

“哟,又聊着呢!”

众人听见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齐齐转头看去,原来是宋慎从办公室出来走上讲台了。

宋慎像个小老头似的抱着保温杯嘬了两口热茶,笑眯眯地看着凑到一堆的学生们:

“我本来还打算介绍一下来着,没想到你们都已经聊上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多说,大家都回位置上啊,咱们今天得先给朱棣同学的卷子打分,再评下一个同学的卷。”

他动动手指,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了之前朱棣的那份答卷。

“评分维度如下——”

“一,国策是否具有可行性。”

“二,其完善程度和考量范围是否周全。”

“三,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占比,综合考虑。”

“四,对国运的影响程度,这个可以商榷。”

“五,个人偏好。”

“这五个评分维度各占二十分,总分一百,现在大家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纸上写下自己对永乐帝朱棣的评分了,最后的分数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数。”

说完,众人面前的桌上再度出现纸笔,上面还有一张表格,表上五行就是刚才宋慎说的评分栏。

只有李善长和胤禛面前没有。

宋慎看了看他们,特意解释了一句:

“你们是这两天新来的,没有参与过上次分析朱棣同学卷子的讨论,让你们打分是不太公平的,下一个同学的卷子,大家都有机会。”

李善长倒是不介意被排除在外,他也知道自己一个新来的没什么立场参与。

但问题是……什么叫,永乐帝朱棣?

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燕王殿下,最后居然当了皇帝,这他娘的怎么可能啊!

胤禛更不介意,他本就只会在这里呆几天,最想知道的当然还是有关大清和自己的事情,对于评判前朝没有什么兴趣,只是看着众人交头接耳。

“先生,虽然百室没有看过老四的卷子,但他眼光能力都是一流的,咱能否同他讨论?”

朱元璋看看表格,举手问道。

宋慎的面色有点古怪,跟其他年代往后的皇帝们类似,不过还是欣然点头:

“请便。”

朱元璋开始低声向李善长解释朱棣提出来的国策方略,着重说明了两京制的事情,因为这基本上就是朱棣那份卷子的基调了。

李善长就那么听着,纵使心里还是困惑朱棣到底怎么当上的皇帝,但越是往后听,眼睛瞪得越是大。

等朱元璋彻底讲了个明白,李善长才张张嘴:

“陛下,臣有一问,不知……”

朱元璋:……

他烦了。

“有话说有屁放,你别吞吞吐吐的,在这里不论你说了什么,咱都不会与你计较!”

李善长看出他要发火,赶紧直言:

“陛下,臣以为此事似乎有理,北平此地作为国都是不错的,但既然要迁都,便不能再留这样一个名头给应天府。”

“不若先定都北平,而后直接将应天的等级提拔一节,例如应天府应交赋税越多,则减免越多,或是南方士子可花费更少的银子去北方科考,又例如北平与应天可有某些地方互相帮衬,像是丝绸和海上来的东西优先供给北平……”

他没有将声音压低。

讲台上的宋慎将李善长的话听了个七七八八。

“卧槽,牛逼。”

宋慎直接对着李善长挑起大拇哥。

不愧是能让朱元璋将他类比为萧何的存在,一个古人,居然能提前几百年想到经济特区的存在,真他妈神了!

(本章完)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