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七六年春(1 / 2)

俗话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寒冬过后,大地解冻,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冰冻的河面融化,这就是“开河了”。

早年间,永定河开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善开河”,一种是“恶开河”。

“善开河”是河流里的冰冻自下而上逐渐化开,流水顺畅,这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恶开河”则恰恰相反,一夜之间河就开了。

原来冰冻如镜的河面变成了流淌的河流。

水流载着冰块向下游流淌,往往形成“凌汛”。

冰块被冲到岸边,在岸边层层叠起,甚至堆积成山,特别危险。河中巨大的浮冰能将大桥的桥墩撞毁,将桥板冲走。

河中巨大的浮冰能将大桥的桥墩撞毁,将桥板冲走。

河道中冰块堆积能够形成“冰坝”,阻塞河流,给下游造成水灾。

刘之野小时候,几乎每年都会碰上一回这个“恶开河”的情景,颇为壮观。

记得有一年刘家庄的永定河又“恶开河”,由于冰块堆积,在刘家庄村附近的河道里形成了冰坝,河水上涨,汹涌的河水就冲进了离河岸几十丈远刘明文粮店和刘成家的屋子里,冰块在院子里堆了一大片。

所以,在刘家庄每当这个时期,就要加强沿河巡逻,一遇到险情就要及时处理。

不过这十几年好多了,持续多年的多永定河两岸的护提工程,以及水利工程,再也没有让刘家庄地区发生洪涝灾害。

为什么会发生“恶开河”呢?

在刘家庄有个传说,传说永定河里有一条黑龙,每年初春要清河底,把河里积存了一年的脏东西都翻上来,使它所居住的永定河变得清洁。

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在永定河中,潜居着一条心地善良的大黑龙。

每年惊蛰时节,大黑龙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疏浚河道,唯恐两岸居民遭受水患。

人们怕大黑龙流入大海,再也不能造福百姓,于是在卢沟桥的分水桥基处放置了斩龙剑,黑龙便不敢闯过,只好在刘家庄至卢沟桥一带活动。

永定河“恶开河”,虽然凶险,但是刘家庄的老百姓喜欢“恶开河”,俗谚云:“恶开河,年景丰;善开河,害虫多”,“恶开河”预示这一年庄稼不长虫子,粮食丰收;善开河的年头儿,农田要受虫灾。

“恶开河”形成的真实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先融化了,水流流向下游。

由于下游的河面上有一层厚厚的冰盖,水流只能从冰盖的下面走。

水流越来越大,冰盖下面狭小的空间就容纳不下了,水流向上拱起,但受到了冰盖的阻隔,从而聚集了巨大的能量,如同在河底埋上了炸药一般。

冰盖一旦承受不住这种压力了,就会爆炸开来。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河里发出“嘎巴嘎巴”的冰裂声,大约一两个小时之后,河道恢复了平静,时间不大,就会听见“嘭嘭”的巨响,从刘家庄附近的河段向下游接连响起,如同一连串的连珠炮,这就是冰面爆开了的声音。

巨大的爆炸力能将四五平方米的大冰块抛向高达十几米的空中,然后甩到几十米外的岸边,那壮观的场面可想而知。沿岸的人们称此为“恶开河”。

第二天的清晨,沿岸的人们到河边去看“恶开河”后的壮观景象,河中大小冰块如同千军万马,浩浩荡荡,顺流而下。

岸边由冰块叠摞起来的冰墙,有的地方达四五尺高,非常壮观。在冰块之间,人们能够捡到一尺多长的大鲤鱼。

当年永定河上建有木板桥的村子都有负责搭桥拆桥的“桥会”,每年快要开河的时候,为防止桥板被冲走,“桥会”的人都要日夜巡检。

如果是“恶开河”,就要依次向下游报警,以便不失时机地拆去桥板,避免遭受更大损失。

不过,解放后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库,特别是修建了拦河闸之后,“恶开河”的现象就比较小了。

…………

在咱老京城,过了立春就该“开门大走”了。

人们猫了一冬天,身上都发皱了,到外头过过风,透透气儿,抻抻胳膊拉拉脚儿,活络活络筋骨。

远处看看山泛青儿,河边瞅瞅冰化水儿,老阳儿是暖和的,风是软乎的,地气往上返了。

土里活物睡醒了,鱼浮水面吐泡儿了,沿河的柳枝染黄了——吃春饼,咬心里美萝卜,打过了春牛,往下,人们就要联袂“春姑娘”,演绎春天的故事喽!

刘之野小时候听他父亲讲过,清末那会儿京城的春场就在他们原先的家——东直门外,

春风从东方来嘛!

立春前一天,顺天府要派官员到春场举行迎春活动,为立春打春牛垫场子。

这一天,衙府一干人马鸣锣开道,沿街高喊“春来啦,迎春喽”,招来民众跟在后头一起喊,一路来到春场。

但见场中央立着一领新席卷成的席筒,早有地方官在此守候。

焚香行叩拜上苍的礼仪后,衙府官员一声“迎春喽”,一衙役便接过一席篓儿,往席筒里徐徐倾倒……

场上立时安静下来,不一会儿,只见席筒里升起了鸡毛,一根,两根……顿时一片欢呼:“春到喽!”

大轴戏是第二天的打春牛,顺天府一把手儿(府尹)该出场了。

打春牛鞭打的不是真牛,而是泥塑牛;原意也非鞭打,而是晃着鞭子吆喝春牛,让它拉犁翻地闹春耕。

据说把泥牛打得越碎越吉利,把碎块儿弄回去垫牲口棚、猪羊圈,能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说春天到了,其实没真到。

立春是个天文学概念,从气候学上讲,这会儿在夏国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夏南地区,京城地区还差一大截子呢,气温还在上个季节里。

这时“倒春寒”在所难免,常常猛孤丁地杀来一股子寒流,咔嚓一下子又回“三九”了,脱掉的棉衣裳还得穿上。

好在这样的时日不会持续太久,春总会重回大地的。

刚建国那会儿,乡村比城里头得到的实惠多,乡村拥有广阔的天地嘛!

这地一解冻,谁家有大车的就能刨黄土往城里卖了,那可是无本生意。

这年月,黄土可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京城里可不允许人们随便挖土。

趁没到春耕大忙,老爷们儿再出去打打短工、耍耍手艺也能挣点儿。

去年秋里收的长脖儿雁高粱穗秆儿,搁一冬天干透了,正好穿锅盖拴浅子,也能卖不少钱。

开春后,农村热炕孵小鸡卖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是老太太们的拿手好戏。

这时,小孩子们的营生也不少,做完功课便拿着小花铲,挎着小篮子挖野菜去了。

背风向阳的坡根儿,菜畦风障底下,苦麻儿苣荬菜正嫩,挖回去择好洗净一焯,泡一泡,去去苦,搁点煮老咸菜的咸汤儿,淋上点醋,吃去吧,酸的溜儿的苦阴阴儿的,清爽又败火儿。

现在的人们也吃野菜,主要为了尝尝鲜,十多年前可是当盘儿菜吃的,当时物资匮乏,又经常闹春荒,青菜是奇缺的。

不像现在,京郊是遍地的塑料大棚,反季节蔬菜便宜的跟普通季节蔬菜差不多价了。

因为还没到春耕,刘文刘武这哥俩就带着一群小孩子们在农田里“盗鼠窝”。

“盗鼠窝”挺有趣儿,这也是以前农村孩子们的营生之一。

实际是捣鼠窝,把庄稼地里的田鼠窝刨了,找田鼠的粮仓。

你得会找鼠窝,洞口周围有其细密的爪子印儿。

顺穴道走向一点点往下刨二尺来深,一般就是田鼠的居室跟粮仓了。

仓里有玉米、高粱、杂豆,有时还有花生,一般都有二三斤粮,装回去一筛,正经的五谷杂粮!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该物归原主喽!

每每刨出田鼠来,成年的放掉,幼鼠可当宠物养,或拿到花城里的“鸟鱼虫市场”卖。

在“七十二候”里,立春的第三候是“鱼陟负冰”,意为阳气已动,鱼渐向上游而近于冰,接着便冰融河开了。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