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赶集去(2 / 2)

顾宁也觉得八十文有点贵,同意了。

乐哥儿第一次见有人听他的建议,更是喜不自禁。

“你应该多笑笑,笑起来多好看啊”顾宁真心夸赞,“我要不是个哥儿,肯定要讨你回家做老婆的”

乐哥儿顿时闹个大红脸。

这人真是,怎么什么话都往外说啊!

作为现代人的顾宁则知道,自信的人最美丽,这句话半点没说错。

最后又买了两斤石膏。

回去路上,乐哥儿好奇问,“宁哥儿,你买这个做什么呀?”

顾宁神秘一笑“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四条街逛下来,顾宁发现镇上并没有卖豆腐的,也没有卖豆制品的。

这更增加了顾宁卖豆腐的信心。

两人回去后去到了老牛叔家里。

说明了来意后,二牛哥说这个简单。

“底下两块木板,上面加四块木板就成”二牛憨厚地挠挠头,“手工简单,不过木头得要钱,料差点的二十五文就能做一个”

顾宁给了八十文,“要两个质量好点的”

二牛哥不要,“两块木板而已,用不了这么多”

顾宁坚持,“你就拿着吧,回头我还要再来定做的,到时候算我便宜点”

二牛哥这才收下,说今天就做好给他送过去。

从老牛叔家出来后,和乐哥儿分开各自回家。

“别忘了,过几天要找你帮忙的”

乐哥儿应下回家去了。

到家自然少不了他娘的一顿数落。

他表面上应下不多说什么,扭头则找了个没人的机会,将自己在集市上买的红头绳给了喜姐儿。

“真好看呀!”喜姐儿正在洗衣服,她擦擦手接过,“你哪里来的钱呀?”

看着姐姐喜欢,乐哥儿也开心极了。

“这是我自己攒的。”

喜姐儿一边喜欢,又一边心疼弟弟,娘平时不给他们零花钱,这肯定是弟弟攒了好久的。

这边一番姐弟情深。

那边顾宁回到家之后,先把豆子洗了泡上。

买的白纱布也裁剪成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洗了晾上。

又把家里的石磨洗了好几遍。

而后抱着新买的布来到了方婶子家。

方婶正在家做鞋呢,一针一线的很是结实。

见顾宁来了,忙让他进来。

顾宁拿出他买的布,想让方婶子帮他扯条单子,再做个枕头套。

顾宁还有点不好意思,老是麻烦人家。

方婶子道,“平日里你家里也帮我家许多忙的,邻里邻居的这么客气作甚?”

说着把手里头地活计放下。

拿出尺子来比了比尺寸,撕下两段来合到一起。

又三下五除二锁了边,一个床单便做成了。

枕头就更简单了。

直接裁下来一块布,两边收了口,塞进去两把刚下来的麦秸,一个新枕头便成了。

顾宁高兴地走了,走的时候跟方婶子说,“我在家做了个稀罕玩意儿,明儿个让您尝尝”

顾宁回到家后,一会顾小牛送豆腐磨具来了。

见到顾宁的这些东西后很是惊奇,“宁哥儿,你这又是豆子又是磨的,是要干嘛?”

顾宁的东西反正都要卖,没必要藏着掖着。

便道:“我准备做了豆腐卖,你吃过吗?”

顾小牛连听都没听过,怎么可能吃过。

顿时流下口水,“很好吃吗?什么时候卖,我一定来给你捧捧场!”

“行啊,到时候欢迎你做我的第一个主顾,一定给你优惠!”顾宁见顾小牛这么捧场,顿时信心又加了几分。

算算今天一共花去了三百六十一文。

牧野给钱袋子瞬间见底,只剩下一百三十九文了。

果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一夜后。

因为心里惦记做豆腐,顾宁天还没亮便起床了。

看到豆子已经泡好了,便将浸泡后的黄豆捞出,放入石磨中磨豆子。

因为是第一次用石磨,一开始难免手忙脚乱。

后面越来越熟练,边磨边加水。

然后把磨好的豆浆过滤后倒入锅中,烧火加热,中间火不能或大或小,要始终保持在差不多的温度。

还要不断搅拌,防止豆浆粘在锅底。

将调配好的石膏水倒入锅中搅拌均匀,豆浆慢慢变成了豆腐花。

顾宁顾不上擦自己的汗,又将豆腐花倒入铺上白布的豆腐模块中,盖上布,上面压上石头。

因为第一次做,顾宁怕做不好。

因此调配了两种比例不同的石膏卤水,第一种石膏比重低一点,第二种比重高一点。

现在第一次卤水做的豆腐没成,变成了鲜嫩的豆花。

第二次才做成一板豆腐。

失败乃成功之母,做坏了顾宁并不气馁,多尝试几次就是了。

而且豆花也是很不错的美食呀!

自己以后也可以既卖豆腐,又卖豆花,然后生意做大做强,走向人生巅峰!

做完豆腐,喜滋滋的顾宁出了一身汗,便又烧了水洗澡。

收拾完天都亮了。

第一次的豆腐很成功,除了做坏的那一板,出了大约二十斤豆腐。

但是做的豆花被顾宁拿出门做人情了。

顾宁端着一大碗豆花,又切了一块豆腐,先去了方婶儿家。

方婶儿头一天只当他嘴巴甜,没想到今天真的端着吃的来了。

还是自己没有见过的新鲜玩意儿。

方婶儿看着白白嫩嫩的豆花就觉得很可口。

一听是顾宁打算拿来卖钱的,便要给顾宁拿钱。

“昨天还来找您帮忙,您都没要我的人工费呢”顾宁没要,“您这手艺拿出去都够买我十碗豆花啦!”

一番话将方婶儿说的心花怒放,直言要好好给顾宁宣传一番。

顾宁也没推辞:“这豆花和豆腐营养都高,吃了跟肉一样补身体呢!您中午炒菜把它炖了煎了都好吃!”

顾宁又顺便把自己要在村里收豆子的事情说了。

不论多少都收,价格按着镇上粮铺的来。

差点的三文,好的四文一斤。

顾宁走后,方婶儿跟方叔一人一半把豆花吃了。

滑嫩嫩的,就着咸菜吃了很是爽口。

“我就说宁哥儿现在能干了吧”,方婶儿对着方叔一顿夸。

方叔也是顾家村的,方婶儿的名号起来后,大家都戏称他方叔,慢慢就叫起来啦!

方叔也感叹:“还是他爷爷的种啊,吃食鼓捣的好!”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