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张辽、高顺认主(1 / 1)

尤其是那些小孩看到忠义十八骑的装扮并不害怕,还送好吃的递给忠义十八骑。

只是看到张辽等人他们有点畏惧。

老人们虽然对张辽等人有点担忧,但是看到周仓他们后也放了心。

周仓他们已经换上了辽州盔甲,给他们一种安全感。

抵达昌黎县后,关羽带着长子关平,次子关兴,还有三个妻子在城外十里相迎。

周仓带领车队来到关羽面前,对着关羽交差。

关羽感谢了一番周仓。

他来到蔡邕面前向蔡邕行礼。

后面的人都向蔡邕行礼。

蔡邕看到自己女儿微微隆起的小腹非常吃惊。

自己这是要有外孙了?

回城后,关羽和蔡邕交流了一会儿,蔡邕感谢关羽救了他一命,如果不是关羽想的周到,可能他已经被董卓所杀。

关羽也愧疚,是他连累了蔡邕。

他将蔡邕安顿于昌黎郡好生休养,关羽已将辽州治所暂迁至昌黎郡。

昌黎郡地处辽州、幽州与鲜卑交界,此后关羽将更多关注中原局势。

辽州自从拿下吉林郡后,就进入了休养阶段,每天都有密探飞鸽传书将中原信息通过密报送往辽州。

即使别人获得了密报也不知道里面写的什么内容。

张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将吉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高句丽人和汉人和谐共生。

商业逐渐繁荣,秩序越来越稳定。

这一切也离不开乙巴素的功劳,他本是高句丽农民出身,知道农民想要什么。

关羽和张飞都提供了条件,让他施展。

整个吉林郡地区就像一张白纸,让他们在上面书写规则。

紧接着他带领黑龙卫听从关羽命令,成功地攻占了北沃沮。

将北沃沮地区纳入版图。

这一壮举成功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辽州军和张飞的名声大噪。

张飞名字能止小孩哭啼!

扶余和挹娄两族被辽州军震慑,成为辽州小弟。

每年,扶余和挹娄都会按时上交贡品,扶余别的没有他们有黑土地,这里种植粮食,土地肥沃是其他地方的十倍。

只是他们上层治理不行,农耕条件不好,才没有崛起。

关羽对这里眼热,但他没有时间去将这里彻底拿下。

但已经被他视为眼中肉,盘中餐!

扶余和挹娄每年要交大量粮食给辽州获取太平。

辽州也派人去两地活动,宣传辽州的好处。

为和平解决扶余和挹娄两地创造条件。

三寒郡的造船厂已经竣工,有五条大型福船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相信不久辽州水师就能正式成军。

甘宁每天带着六千蛟龙卫在三寒附近训练。

没大型军舰就让他们每天在海里泡着,练习水性。

这些人本就是擅水之人,训练起来还是很快。

至于战术就要等军舰下水后再练。

关羽安顿好蔡邕后,将周仓叫到新的刺史府。

问了很多有关洛阳发生的大事,看看和他记忆当中有没有偏差。

听完过后,联合飞鸽传书获得的情报,他对中原了解更深。

周仓汇报完情况准备离开时突然想起一事,向关羽禀报:“主公,属下离开洛阳时,遇四百并州军。现已携此军至辽州,其中有二将,实非等闲之辈。”

“其一,武艺精湛,兵器胜我,与公明将军不相上下,且有勇有谋。”

“其二,武艺虽不及我,但治军严谨,尤擅军阵训练,我辽州军无人能及。”

关羽突然来了兴趣,并州军多武艺出众之辈。

可是武艺和徐晃差不多可不多得,徐晃可是五子良将之一,这人莫不也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

张辽就是并州人士。

另外一人军阵厉害,那不就是高顺。

高顺有一支非常出名的军队,名为陷阵营,只有八百人,只是不知道这支军队是何时训练的。

关羽让周仓立马去将两人带来见他。

张辽和高顺听到关羽要见他们,两人立马跟着周仓去拜见辽州刺史关羽。

辽州城的刺史府前,张辽和高顺被周仓引领着,心情既紧张又期待。

他们虽然久经沙场,但面对即将见到的关羽,心中仍然不免生出几分敬畏。

关羽人的影树的名,整个大汉不知他事迹的人少,也就近两年没什么动静,也是他们故意压制的原因。

悄悄发展,打枪的不要!

周仓将他们带到刺史府前,却并未立即引他们入内,而是说:“关将军已在府内等候多时,二位将军稍等片刻,我这就去通报。”

张辽和高顺面面相觑,心中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

他们本以为会先在府外等候,再由关羽传唤入内,没想到关羽竟会亲自在屋外等待他们。

这种待遇,让他们受宠若惊。

周仓快步走进刺史府,不一会儿便出来,脸上带着笑意:“关将军请二位将军入内。”

张辽和高顺整理了一下衣袍,跟随周仓走进刺史府。

他们穿过一道道精致的庭院,终于来到了一个宽敞的大厅。

大厅中央,关羽正端坐在一张雕花椅上上,身披紫色外袍,手持春秋,英气逼人。

他目光如炬,望向张辽和高顺,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张辽上前几步,单膝跪地,拱手行礼,朗声道:“末将张辽,字文远,并州雁门马邑人。”

“昔日曾效力于并州军,然时局动荡,末将走投无路之际,幸得周仓将军指引,方能得见侯爷之尊颜。”

“侯爷之名威震天下,忠义之名传遍四海,末将一直心生敬仰。”

“今日得见,实乃末将之幸。愿投效侯爷麾下,共谋大业,效犬马之劳!”

关羽闻言,目光如炬,细细打量了一番张辽。

心想此人果然是张辽,哈哈哈真是走了大运,获得了这么一位人才。

他微微一笑,扶起张辽道:“文远将军,你的名声我也有所耳闻。你能在此时投奔于我,实乃我之大幸。今后,我们并肩作战,共谋天下大事。”

张辽感受到关羽的诚意与器重,心中激动不已。

高顺和张辽相比话要少很多,他在张辽之后,单膝跪地,沉声道:“末将高顺,并州人士。昔日在并州军中,虽有小成,但始终未能实现心中抱负。”

“今得遇侯爷,愿投效麾下,共图大业。末将虽不才,但必竭尽所能,不负侯爷厚望。”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