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专业枪手,据说不管你的诗有多烂,只要让他改上八个字,就是一篇考场佳作,故外号“温八叉”。”
“八叉是八叉成韵,不是改八个字。”
“主要是温庭筠帮八个人完成了,而且八个人都考上了,自己却落榜了。”
......
永乐年间。
朱瞻基又感觉无语了。
写出那首细腻传神的《菩萨蛮》之人,竟然是多次替考之人!
既然考官们都知晓温庭筠的过往事迹,为何还要让他参加科举呢?
而温庭筠“枪手”案最终东窗事发,破坏考试公平罪名成立,又被朝廷奚落,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称焉。
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被下放到地方劳动改造,最终竟流落而死。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
【为了防止替考,宋朝开始实行浮票制。】
【每个考生都有一张浮票,上面详细记载了他的容貌特征和身材特点,必须严格核对后才能进场。】
【后来宋太宗又实行了“锁院制度”。每次科举考试都会有多名正副考官参与,他们互相监察。】
【当考官接到任命后,他们必须全体入住贡院,一直住到放榜那天。】
【为了防止有人走后门,贡院门口还设有官兵严密把守。】
【康熙年间,在童生试中增加了审音制度,对考生进行核对口音,以判断是否本地人。】
【另外,清代科举考试制度还增加了复试制度,在乡、会试发榜后再进行的考试,以对考生的资格进行重新认定。】
【为了保证阅卷的公平准确,清政府又实行了磨勘制度,就是对乡、会试阅卷后进行复核。】
【先复核考官在出题和阅卷中是否有纰漏和错误,再复核考生的考卷是否有文理悖谬、文体不全、俚言谐语等问题。】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防止冒名顶替,一旦发现替考,不但会革取功名,还会发配劳役。明清时期甚至会被处死。】
......
“宋朝对作弊的预防还是有一套的啊!”
李世民向长孙无忌努努嘴。
长孙无忌立马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懂了!大唐也要学起来!
......
【还有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叫做“冒籍”。】
【由于科举制度在学额分配上存在地域差异,京城往往拥有极高的录取名额,南北录取有差异,而文风昌盛、人口与赋税多的地方能分配到更多名额。】
【这就导致了科举移民现象,考生竞争激烈的地区“移民”到学额丰富的地区参加考试。】
【唐朝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籍贯蒲州,却去了录取率最高的京兆府参加考试。】
【19岁就以第一名的身份参加省试,而后一举考中进士。】
【宋朝时期,要求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且曾犯罪或正在守孝者不得应举。】
【这一规定使得一些曾犯刑责或正在守孝的考生选择冒籍到其他地区应考,甚至直接前往京城开封,接受京城文风的洗礼。】
【一些财力雄厚的学子还通过购买田产的方式在异地落户,以合法化自己的冒籍行为。】
此时弹幕弹出。
“哦豁,这不是高考移民吗?!”
“原来古代就有了!”
“下辈子我也想当京城人。”
“猜猜我是哪个省,录取分数高且人数少!”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