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秘密调查(1 / 1)

东光超市并不是个很大的超市,也就六十来个平方,老板坐在收银台的后面,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我跟曲戈来到储物区,望着一排排的柜子,很快就找到1103,曲戈对我使个眼色,我倒是没耽搁,从口袋里拿出长柄螺丝刀,插进锁眼里,用力的一拧,锁开了!

储物柜的柜门被我拉开,里面摆着个无纺布袋,我戴上手套,把袋子拿了出来。

“二十万,这里的钱至少有二十万。”曲戈的眉头皱起:“肖飞,你知道这笔钱是谁的?”

“现在还不知道,但只要查下去,就能抓到幕后的黑手。”我拿出了手机,打给邱文磊,让他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先负责这个案件。

毕竟马伯伯只是个小虾米,想要再往上查,还需要有执法权。

很多人以为,不连号的旧钞,就是干净的钱,不好溯源。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只要想查,也是能查到这些钱的归属。

一百块一张,一百张一叠,银行里的印钞机,可是有记录这些冠字号的功能,只要顺着这条线查下去,就能查到是谁从银行里取了这些钱。毕竟普通人的家里,可不会摆二十万的现金。

邱文磊来的很快,看到我后又看到了曲戈,特别是袋子里还装了二十万的现金,他就知道又有大案发生了!

既然没转交给纪委,那就不是普通的行贿受贿!邱文磊暗自里想,要不要向经侦队求助。

曲戈现在已经乱了方寸,虽然他还在强装镇定,但实际上他的心早就慌得一匹,他不知道监听器是什么时候装的,更不知道装上之后,自己有没有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此刻的曲戈,就好像是被人揪住小辫子的人,无能狂怒,但又怕别人威胁自己。

我看出曲戈的无奈,便附在邱文磊的耳边:“查一查这二十万的来历,在秘密调查县委搞卫生的马伯伯……”

邱文磊点头,带着人又匆匆的走了。

曲戈有些无助的问:“怎么办?就这样干等着吗?”

“当然不能干等着!如果老单位是娘家,你的娘家是天海市纪委,蔡光辉的娘家是天海市税务局。”

“现在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先回去秘密的告状,等着上级部门成立专案组后,再高调的打草惊蛇。”

曲戈稍加琢磨,便明白我话里的意思。让曲戈回去告状只是第一步,让天海市秘密成立调查组,如果确认这个窃听器真的跟蔡光辉有关,那就可以直接采取措施。

曲戈见我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忐忑的心一点点放下,有个靠谱的朋友,还真是件好事,不管多逆风的局,都有翻身的机会。

我就好像是开了全图视野的人,已经给马伯伯制造了信息差,他既然能出卖曲戈,自然也会因为钱,跟幕后的人翻脸,只要盯紧马伯伯,肯定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

海尊药业的厂房,显得有些破败萧索,里面杂草丛生,一副很荒凉的样子。

任嘉城带着蔡光辉走在厂区内,作为蔡光辉上任后,招来的第一个大客户,蔡光辉对任嘉城多加照拂。

“厂区找人收拾收拾,尽快恢复生产,毕竟这么大一笔投资,总见不到效益,你心里不舒服,我脸上也不好看。”

听话听音,这番话看似是在照顾任嘉城的生意,实际上却是在强调蔡光辉的面子。毕竟是新官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如果烧不起来,不止任嘉城不舒服,蔡光辉也不好看。

任嘉城连忙点头:“我这就准备开始招人,海尊药业的人事关系很复杂,虽然还有一千多名员工,但真正具备工作能力的,只有三百名,企业的包袱很重。”

不能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样的好事压根就不存在。所以任嘉城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恢复生产可以,还要解决这七百个工人。

乍一听这七百人不多,但假如每人按照三千的最低工资标准,那么每个月就需要发出两百一十万的工资,一年就是两千五百二十万!

任嘉城拍下海尊药业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背包袱的。而且最近已经听到风言风语,这些工人们开始串联,打算围堵海尊药业的大门。

“七百个工人是宝贵的财富,可不是企业的包袱。”蔡光辉刚来罗宁县,还不了解这里的情况,也不敢大包大揽:“反正你们是企业,讲究的是绩效,可以先把人招进来,再慢慢地磨合,慢慢的淘汰……”

一下解决七百个太难了,很容易酿成群体事件,但是一下子解决七个,或者十七个呢?分而划之,慢慢的把这些人淘汰掉,这样就不会造成群体事件,或者社会问题。

任嘉伦微微皱眉说:“这些人会这么听话吗?”

“那要看他们信不信你!”蔡光辉说完这句话后,背着手,实施然然的走了。

相信我?他们!

任嘉伦琢磨了好一会,终于明白蔡光辉话里的意思,想让别人相信,最好的办法就是精神控制,但在不能精神控制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金钱控制。

所以先用内部集资的方式,就能过滤掉一些人。七百个包袱,能变成七百个血包。如果他们拿不出集资款,这也是在变相的把他们劝退。

任嘉伦越琢磨,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立刻让小秘书去发公告。今天看似平静,但对很多人来说,注定了不会平静。

沉寂久已,破产重组的海尊药业,终于迎来了新买家。忐忑的员工们,仿佛久旱逢甘霖的禾苗,眼巴巴的等着这场春雨。

结果春雨没等到,先等来了集资倡议书,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出发点,海尊药业对全体员工发起集资事宜,每个员工需要集资五万元,领导干部翻倍……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不止普通的员工感觉到复产遥遥无期,就连那些等着继续领导基层的小领导们,也感受到了浓浓的绝望。

大家辛辛苦苦的打工,叫是为了赚钱,结果工厂还没复工,先向员工们集资,这叫个什么事?

万一拿着集资款发工资,集资款发完了,大家是不是又要失业?

有些人失眠了,有些人咬紧了牙,暗自做了个决定,还有些人勒紧了裤腰带。

一小撮人一拍脑袋的决定,左右了大部分人的命运……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