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男人能顶半边天(1 / 1)

王潇接过那几份报纸杂志,随手翻了翻,很快找到了几篇文章,一看标题就知道是风雨工作室的手笔:

《萧远山为何频频杀人,坑儿子没商量》

《神仙姐姐的玉像之谜》

《段誉到底娶了几个老婆》

这次他们没有再借用王潇的名,毕竟大家已经不算新人了,之后《神雕侠侣》的剧本也会署上他们三个的名字。

......

王潇本以为,《天龙八部》的热播跟他没什么关系,毕竟他只是个编剧,但他显然低估了自己“80后三驾马车之一”的名头,嗯,另外两家是韩晗和郭精明。

各大媒体的采访和节目邀约如雪花一般撒来,涌向风雨工作室,最后陈蕊熊经过筛选,给他接了一档节目,叫《半边天》。

王潇听都没听说过:“这是什么节目?”

陈蕊熊有些惊讶:“你不知道?这可是央视的访谈节目!《半边天》这个名字的来历出自上世纪中叶的一句口号,男人能顶半边天,节目的主旨就是展现时代男性的风采。”

“这么说,这个节目格调很高?”

“废话!要不是你年少成名,编剧了《射雕》《天龙》,有自己的原创作品《沧海》,还占了性别的便宜,你真上不了这个节目。”

“那...他们想采访我哪方面的事儿?节目制作?写作?编剧?”

陈蕊熊翻了个白眼:“废话!当然是写作方面,我们都把书给他们准备好了...”

《半边天》的录制现场就在央视的演播厅,这年头的节目很淳朴,观众里没什么托儿,都是看到电视台的预告,报名参与的。

女主持人首先上场,王潇等在幕后,他觉得这节目名称出自“男人能顶半边天”,然后主持人是女的,这事儿很吊诡。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半边天》,我是主持人张月。”

“有的观众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桌上放了几本书,四册《沧海》,四册《诛仙》,还有一本《潇然录》。”

“它们出自同一个作者,王潇,除了刚刚发售的《潇然录》,这些书几乎每一本的销量都过了百万...”

王潇在后面听得嘴都咧开了:其实宣传书籍——尤其是刚发售的杂文集《潇然录》——才是他接这个节目的真实目的。

“王潇与韩晗,郭精明并称80后文学的三驾马车,然而他却总是强调,自己的主业是编剧,下面请看一段VCR...”

然后王潇就有点懵了,要知道,他的上学经历是颇为曲折的,小学在老家的实验小学上了一半,转到京城四小。中学时考到京城裕中中学,因户口问题又转回老家,然后考上老家当地的清江一中,在高考前,还因为父母工作关系去广东桂州中学上了一年学。

但央视不愧是央视,把他成长的这几个学校都跑遍了,挨个采访教过他的老师们...

最后,他还看到了中戏的班主任老陈:

“我们中戏的校训是求真、创造、至美,王潇是我最出色的学生之一,才华横溢,挡都挡不住。这不,他最近创作了一个话剧剧本,相当优秀...”

王潇纳闷:啊?这话剧不是你逼着我写的吗?

收尾的是出版人李狗蛋:“我当时追《沧海》的连载追到一半,就决定出版,他当时云南参与《天龙八部》的拍摄,我三顾茅庐,去了云南很多次才把他签下来...”

王潇无语:我们不是一次就谈下来了吗?还三顾茅庐,我成诸葛亮了?

VCR结束,张月笑着说道:“我们邀请到这位年轻作家来到现场,下面有请王潇!”

王潇穿着简单的白衬衫牛仔裤上台了,清新自然,阳光大方。

“王潇,你好。”

“主持人,你好。”

张月故作惊讶:“我印象中的年轻作家基本都是长发飘然,比如郭精明和韩晗,你怎么是短发呢?”

“一是方便打理,二是习惯了,毕竟是学校要求嘛。”

“学校要求?”

“对,前不过眉,后不过肩嘛。”

“中戏要求这么严格吗?”

“不,中戏没有发型要求,我说的是高中。”

“说到中戏,你怎么会考编剧班呢?以你的形象,考表演班绰绰有余啊!”

“我没什么表演天赋,而且我以前觉得,剧组里,剧本是最重要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嘛,所以以前想当编剧。”

张月很敏感的注意到王潇说了两个“以前”,问道:“那你现在的想法变了吗?”

“当然,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了剧组我才知道,剧组里钱才是核心,谁能拉来钱开工,就得听谁的。”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制作模式仍在初级阶段,比不上好莱坞的标准化模式化的...”

王潇直接挥手,打断了即将到来的对好莱坞的吹捧:“好莱坞也是一样的,甚至比我们这里还严重,他们不讲人情,一切看钱说话。比如《碟中谍》系列,全剧组都得听汤姆克鲁斯的,什么制片人,导演都是他的工具。”

“你怎么知道?”

“我是学这一行的啊,而且我做过节目,对好莱坞,欧洲,日韩,港台的电影都进行过调查。”

“你说的《碟中谍》的事儿,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碟中谍》全靠汤姆克鲁斯才卖座,没他就没这个项目,所有工作人员全靠他赚钱...”

张月觉得有些跑题了,把话题拉了回来:“作为一个编剧,说说你是怎么踏上写作之路的吧?”

“其实每个编剧都想写小说,毕竟那些成功的影视作品几乎都是小说改编而来的。”

“怎么说?”

“《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黄土地》改编自柯蓝的《深谷回声》,《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妻妾成群》,《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远斌的《万家诉讼》,《菊豆》改编自刘恒的《伏羲伏羲》...你看这些响当当的电影基本都来源于作家的小说...”

“你真厉害,这些我原来都不知道。”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