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塔沟乡(1 / 1)

张华欲起身说话,高倩先站起身来:“彭妈,我和丽丽姐吃饱了,我们俩趁今天周末想逛逛街去,晚上我和丽丽姐与您一起吃饭。”

彭书记一皱眉:“你们俩就吃这么点?这么多菜呢,怎么?不合胃口?想吃什么,你们俩自己点。”

高倩笑道:“彭妈,不瞒您说,我们俩就不饿,昨晚上张乡长请我们吃饭,吃到十一点,别提了,是胀着肚子回去的。”

彭书记笑着拍了一下高倩:“看看你哪还像女孩子,吃饭都吃胀了。”

几个人都哈哈大笑,高倩却道:“感觉吃着好吃,总觉得吃不够,哪知吃撑了,哈哈哈。彭妈,我们走了,晚上再见。

李书记、宋镇长、张乡长,再见。”

说完话,与徐丽丽一前一后走出了房间。

彭书记对三人说道:“我这个干女儿啊,打小就是男孩子的性格。好了,不说她了,让她们玩去吧。”

然后对着张华说道:“小张,反正在基层有基层的优势,在市内有市内的优势,你好好考虑一下。”

张华站起身来,冲着彭书记鞠了一躬,说道:“十分感谢彭书记,我有点嘴笨不会说话,彭书记放心,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绝不辜负彭书记的信任,牢记使命责任。

彭书记既然让我选择,那我决定去李书记的塔沟乡,理由有三:

一、我自小家庭贫寒,爸爸在我九岁时去世,与妈妈相依为命到我临毕业的前一年,妈妈也病逝了,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没了亲人,自考公有了工作后我才顿顿有了饱饭。

如果我现在随彭书记去市内工作,一时对城市内的生活适应不了,再者我还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怕到时胜任不了工作岗位,对彭书记您来说也是一个拖累。

第二、宋镇长所在的北池镇是咱们县敢与城关镇有一比的富裕乡镇,工业体量大,经济发展迅速,各项工作都已经成型上了轨道,我怕我过去了没有建树,则变成了庸官,想有建树,又怕破坏了已经上了轨道的局面。

第三、我选择去李书记的塔沟乡,一是塔沟乡一大半是山地,好多山里的老百姓还没有完全脱离贫困。

作为一年前还在贫困中挣扎的我,是最了解贫困的无奈和窘迫的,我想我是最能与贫困山区的老百姓对的上话的,这样有利于李书记领导的党委、政府的富民政策会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因此我选择去塔沟乡,也请李书记接纳。”

听完张华的话,彭文娜书记心里对他不由得称赞,别看年轻,不骄不躁,步子迈的很稳,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知道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工作。

她看向李鹏飞:“鹏飞你的意见呢?”

李鹏飞当即表态:“只要张乡长愿意来塔沟,我热烈欢迎,下午我就开始活动,有什么情况我会及时向您汇报,争取三到五天将张乡长调来。”

“好的,就这样说定了。”彭文娜书记一锤定音。

李鹏飞三人举杯向彭书记敬酒,祝贺她调任市内,彭书记微笑着和他们三人一一碰了酒,几人喝完了一瓶白酒后,彭书记不让喝了,说今天先喝这么多,等事情全部完毕后,再喝另一瓶。

几人开始吃饭,很快就结束了饭局。

张华欲起身离开,被彭书记叫住了,待李鹏飞和宋涛与张华相继握手离开,房间里就剩彭书记和张华二人了,彭书记说:“小张,你的事孙处长很上心。

他亲自打来电话询问了双河的事,才决意将你调离的,本想将你调的远一点,只是时间仓促,怕赶不上趟。

现在你既然选择去塔沟,也是好事,那就从基层做起吧,将步子走稳,李鹏飞跟了我几年,是值得信任的,有事你可与他商量。

“谢谢书记,我一定不给您抹黑,更不会给李书记拖后腿,我一定在新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事,拿出成绩向您汇报。”

彭书记点了点头。

晚上,在住所内的电脑前,写了两三个小时学习笔记的张华被手机的信息声打断,拿过手机翻看,是高倩发来的微信:

这么好的进市内工作的机会,多少人梦寐以求,你竟然选择去了一个穷山沟,你真是一个怪人。

张华回复道:我是乡下人,我的根、我的舞台只在乡下。

…………

新的一周开始了,周一上午双河乡在任的领导班子在书记蔡昆生的主持下召开会议。

暂时主持党政办工作的冯副主任将刚收到的一份传真放在了蔡书记面前。

蔡昆生皱着眉头看完,转手递给了旁边坐着的方千里代乡长,方千里拿起仔细看完,与蔡昆生两人小声交换了意见,而后各自点头,继续开会。

一个多小时后会议结束,蔡昆生叫住了正要离开的党委宣传委员和副乡长张华,将手中的传真件给了他们俩:“你们俩负责此事吧,再在县委招待所定个房间,晚上我与方乡长一起过去给他们敬杯酒。”

这是县委宣传部发来的传真,说是省电视台两名记者已经到了我县,就有关考生的事宜要来双河乡采访,要求双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配合记者完成采访。

张华看到传真,为高倩、徐丽丽二人叹服,她们真有办法,明明是来竹林县揭短曝光的,竟然还被党委政府接待。

下午三点,一辆省城牌照的越野车驶进了双河乡政府院内,在县委宣传部一位科长的陪同下,拿着话筒的高倩与肩扛摄像机的徐丽丽走下了车,与站在楼下迎接的副乡长张华和乡宣传委员见了面,寒暄了几句后,一行人直接来到了乡财政所。

在财政所一干人的吃惊中,高倩已经落落大方的对着镜头开始说话了:“观众朋友们,我现在就在白马市竹林县双河乡的财政所,我身边坐着的这位工作人员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关键人物代玉敏。

代玉敏你好,我是省电视台记者高倩,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将代红霞这个名字改成代玉敏的?”

坐着的代红霞第一次面对这阵势,本来就有点惊慌,如今被高倩这么直接的提问,又面对着摄像机的镜头,她更是慌乱:“没,没,我一直都叫代玉敏。”

高倩追问道:“你是从小就叫代玉敏吗?”

“是的。”

“据我手里的材料显示,你从小一直到高中毕业,包括参加完高考,你一直用代红霞这个名字。”

“没有,我...我没用过代红霞这个名字。”

“我手里有一份户籍证明,是十六年前的,住址是双河乡代冲村六组,户主叫代毛,户主的妻子叫王妮娃,他们的女儿叫代红霞,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代红雷、一个叫代红军。

高考结束没多久,代红霞的名字改成了代玉敏,身份证号码也由原来的换成了现在,你能告诉我们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了吗?”

记住小说阁地址:xsggg.com